民生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民生問題工作的開展直接決定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對于人們生活的改善,社會貧富差距的縮小具有重要意義。民生工作的主要內容為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等。民生問題的改善一方面可以解決人們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體現著政府的責任,對于維護社會的公平與穩定,促進地區之間的發展,以及貧富差距的縮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也正是從改善民生工作這個角度下研究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的。
一、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以及構建原則。
( 一) 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
民生統計指標體系涵蓋了方方面面的內容,它涵蓋了教育、工作收入、就業、社會福利、醫療社會保障以及公共基礎設施興建等等一系列的內容 ( 見表 1) .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內容是建立在民生的基本含義上展開的一系列工作,根據我國當前發展的實際經濟情況和社會狀況所做的一系列旨在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工作。其大致方面主要包括四個內容,第一個是生計來源,比如說最常見的社會保障,社會低保等等; 第二個是生活質量,比如公共基礎設施的興建; 第三個是生存狀態,比如環境質量的改善; 第四個是生命安全,比如加強法制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等。下面就將表 1 中的指標一一進行解釋說明。
教育領域: 教育是民生的基本,決定了國家未來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直覺決定了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在如今社會,尤其是知識性經濟社會,尤其要做到教育的提高,教育的提高重點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堅持實行義務教育普及制度,一如既往的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或是開始嘗試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的發展,二是要堅定不移的改革高等教育事業,提出素質教育,不斷創新,助力于高等教育的發展,從而為我國整體的教育發展添磚加瓦。
就業領域: 就業是當前經濟社會下人們獲得物質生產資料能夠正常生活的必要條件,因此就業領域的發展必然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民生統計指標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業的發展有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在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中,要充分的考慮就業所占的比重。
收入領域: 當前社會的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要不斷的增加困難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收入,另一方面要不斷的縮小地區之間的差距,縮小貧富差距,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社會整體水平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人均收入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將改善收入狀況,增加社會保障制度和養老保險納入民生統計指標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消費領域: 消費與民生的關系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只有消費增加了,民生問題才能不斷改善,反過來,民生問題的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能力的增強都將有助于消費水平的提高。只有建立科學統一的民生指標體系,才能促進消費的良性發展,也才能促進民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多國家,尤其是經濟發展低迷的時候,消費手段都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刺激手段,通過擴大內需,從而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狀況。
公共基礎設施領域: 公共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A設施的改善和增強有助于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中,公共基礎設施領域的改善和發展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醫療領域: 醫療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醫療是除了社會保障,就業之外,人們所能感受到最明顯的民生問題了。當前情況下,還有不少地區依然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醫療成為制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不斷的提高醫療水平,規范醫療費用,建立健全相關的醫療保險制度,對于改善民生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社會保障領域: 社會保障問題也是民生問題中的重要問題,社會保障,尤其是對于特殊群體,低收入群體,以及老年群體的生活改善有著重要意義。社會保障的加強體現了社會發展的公平與正義,也體現了政府民生工作的人文性,可以說,社會保障領域是民生工作中最起碼的工作,社會保障也是民生統計指標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因素。
除了上述原因,文化娛樂領域和環境領域,以及信息安全領域都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在新的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問題矛盾的不斷突出,這些問題的改善也將納入民生統計科學指標體系之中。
( 二) 民生統計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主要涉及到四個方面的原則,科學性,全面性,有效性,系統性。
首先從科學性來說,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也能夠反映出某地區的具體民生實際情況和具有針對性的民生問題實際發展情況。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應該在保證其科學性的同時,根據實際問題做出適當的調整,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反應出民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其次是全面性,民生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范圍極廣。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不僅需要全面的了解民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且還需要充分的吸收社會各界的實際意見,并根據其相關意見和實際問題做出適當的調整。
然后是有效性,民生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必須具有實效性,它既要能夠真實,全面的反應出具體的實際情況,而且還要有針對性的對重點領域的實際情況做出科學的評估以便相關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不只如此,相關指標的計算和評估還要便于操作和統計,以免影響工作效率。
二、構建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的以及改善民生的有效策略。
( 一) 有效構建統計民生指標體系。
現有的統計民生指標體系大多都是簡單的指標體系,雖然能夠一定程度的反應出民生水平的相關狀況,但是無法很全面的反應出民生的相關變化情況,而且還缺乏一定的實效性,因此建立全新的統計民生指標體系對于民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介紹一種因子分析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統計民生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其分子模型如下:
( 二) 改善民生的有效策略。
要構建有效的統計指標體系,必須從實際上改善民生問題,促進民生發展,從而推動科學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首先就是要不斷的縮小個體或是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注重收入的合理分配,盡最大努力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的公平,促進整體的平衡和發展??s小收入差距的重點在于合理有效的改善分配制度。在分配制度上,要根據現有的分配制度,在現有的分配制度上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的分配制度,并根據其實際問題做出適當的調整。在完善和優化分配制度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盡可能的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通過增加勞動保障,改善醫療,提高勞動福利待遇來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經濟狀況,另一方面是加強對于過高收入群體,尤其是壟斷行業、暴利行業的控制,堅決打擊非法收入,控制壟斷行業、暴利行業不合理的收入增長,有效的調節社會的收入差距。
其次是要完善社會保障,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要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就必須注重社會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在社會保障上,要加大財政上的投入,調整支出結構,建立規范科學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比重并于此同時不斷完善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完善立法建設,切實的維護社會保障工作的有序進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構建高效科學的統計民生指標體系對于改善民生,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縮小地區之間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民生工作中,要充分的重視統計民生指標體系的重要性,不斷完善各改進指標中存在的問題,創新方法,增強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全面促進民生工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 山東昌邑市統計局)
參考文獻:
[1] 楊志剛。 民生統計指標體系淺見。 中國統計,2010,( 7) : 57
[2] 張志偉。 我國民生問題的制度倫理探析。 碩士論文,河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