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日本人色彩觀的特征、成因及其影響
日本人色彩觀的特征、成因及其影響
>2023-11-18 09:00:00


色彩觀,簡而言之,是指人們對色彩的認識。色彩之所以能夠成為認識的對象,是因為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充滿著豐富的色彩,人自身的身體結構具備認識色彩的能力和需求。人眼能夠識別的色彩有上千種,每個人對于色彩的感性認識存在個體差異,如若再加上時空的差異,那么色彩觀無疑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是極其復雜的感性認識。不過,對于特定的區域和民族而言,在同一自然及人文環境下培養起來的色彩認知往往存在一定的趨向性和穩定性。譬如中國傳統的色彩觀,從表象上來看,可將之概括為“輕黑忌白、崇黃尚紅”; 從內涵上來看,起根本性支撐作用的則是陰陽五行思想。在五行色彩理論的基礎上,儒道釋三家常常借助色彩去論證各自的學理,以達到教化民眾的目的??梢哉f,中國傳統的色彩觀是借色喻理的,有著強烈的象征性。那么,與中國一衣帶水、在古代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人的色彩觀是怎樣的呢? 本文即圍繞日本人的色彩觀展開論述,闡述了日本人色彩觀的變遷,分析了日本人色彩觀的特征和形成原因,以及其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一、日本人色彩觀的變遷

在 《古事記》《風土記》 《日本書紀》等日本古籍所記載的神話傳說中已經涉及到了色彩。

此時的色彩可以表征祥瑞或兇吉,色彩被賦予了咒術般的神性。奈良時代律令制度的 “衣服令”規定了根據衣服的顏色設立位階,以此顯示身份等級的差異,色彩被用來表征尊卑貴賤。平安時代初期的紀貫之在 《土佐日記》海路日志中描寫了他在旅途中觀察、細數沿途風景的色彩,卻只發 現 了 赤 青 黑 白,呈 現 出 五 色 缺 一 的 情形。

[1]( P43)由這些實例可見,強調陰陽五行和天人感應的中國五行色彩觀也曾經在古代日本的上層社會產生一定影響,成為統治階級彰顯文化先進性的標志之一。然而中國傳入的五行色彩觀也只是作為概念被引入的,其內在的哲學辯證意味卻并未被日本攝取。

隨著國風文化的醇熟,中國文化的影響逐漸式微。平安貴族對于色彩的咒術性意識逐漸淡薄,春花秋葉和夏草冬雪等五彩繽紛的自然景象成為人們鑒賞的對象。貴族敏銳地察覺到四季更迭帶來的色彩變化,根據季節時令來搭配服飾及日常用品成為風尚。國力充沛保障了染料的充足,再加之染色技術的進步使得貴族享受色彩美成為可能,于是對色彩濃淡深淺的超乎想象的感知能力催生了獨特的平安 “色目”文化。所謂“色目”是指將不同顏色的紡線分為經緯進行紡織或者是將衣服的表與里的顏色進行疊加而呈現出的復合色彩。

[1]( P27)平安貴族女性穿著的 “十二單”即是色目文化的標志之一。平安時代可以說是一個講究色彩搭配的時代。貴族對色彩的感受機敏,色彩之間的關聯、色彩的細微變化都逃不過他們挑剔的眼光。從服飾色彩的搭配到日常生活用品的顏色選用,他們對色彩的考究甚至到了極致的地步?!对词衔镎Z》中就有描繪某位貴族女性由于衣服袖口的色彩搭配出現了一點不和諧遭到眾人恥笑而感到羞愧的情節。

[2]( P102)《源氏物語》的人物描寫多從人物裝束的服色入手,通過服色來象征人物的性格。而在與之同時代的作品 《枕草子》中提及的色彩更是達到了70 多種,用例 460 余條,[1]( P106)頻度之高,令人感嘆,顯示了平安貴族超凡的色彩感受力。

從鐮倉幕府成立到江戶幕府成立的日本中世是戰亂迭起和社會動蕩的時代。政權轉移到武士手中,武士成為最活躍的階層,王朝貴族華美細膩的色彩被武士清麗舒展的色彩所取代。武士提倡剛健、尚武,在金戈鐵馬的征戰生活中培養了豪放雄健的優雅情趣。武士時代的色彩有著二元性特征。一方面,在色彩上注重絢麗,大量運用了金色,濃厚的色調裝飾著武將們的生活。足利義滿時期的鹿苑寺金閣,極盡奢華。桃山時代更是金碧輝煌的時代,達到了奢華的頂峰,可以說是日本歷史上色彩最耀眼的時期。另一方面,受禪宗和茶道的影響,在色調上又講究清新素雅。

足利義政時期的慈照寺銀閣,色彩古樸。草庵茶講究 “恬靜”和 “枯淡”,樸素自然的色彩認識得到了發展。中世的色彩二元性也延續到了近世初期的江戶時代。作為兩種色彩文化的比照,人們常常將日光東照宮和京都桂離宮拿來進行對比。日光東照宮沿襲了桃山時代的豪華遺風,給人光彩奪目和富麗堂皇之感。桂離宮承襲了茶室的建筑精神,不加裝飾,保持著簡樸自然之美。

江戶時代,商業的發展與大眾文化的繁榮促使文化創造的主體轉移到了市民階層。市民階層對色彩的熱情高漲,各種 “流行色”不斷被推出。

在江戶時代后期,茶色和鼠色成為主要的流行色。市民階層對色彩高度關注,色彩感也更加纖細。就流行的茶色和鼠色而言,名目繁多,被稱為 “四十八茶百鼠”色。其中,不僅有冠上人名的 “利休鼠”和 “巖井茶”,還有冠上地名的“江戶茶”,甚至還出現了 “媚茶”色,對色彩的命名非常隨意,顯示了市民階層自如的把握能力。近現代以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日本人對色彩的追求也曾出現過反傳統的時期,不過之后總會回歸傳統。當代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在此潮流中日本人的色彩選擇也趨于多樣化,但傳統的色彩觀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生命力。

二、日本人色彩觀的特征

通過對日本人色彩觀變遷的梳理,可以發現日本人的色彩觀與中國人的色彩觀明顯不同。日本人并未將對色彩的認識上升到哲學層次,從而形成系統的色彩理論。雖然沒有形成理論,但是日本人卻掌握了用色的高超技能。整體而言,日本人擅于用纖細、敏銳的審美眼光去揣摩色彩的細微變化,注重色彩的美感,強調色彩本身的裝飾性。平安貴族流行的 “色目”文化和近世流行的 “四十八茶百鼠”色等都可看出日本人享受色彩的微妙差異的嗜好。日本人對色彩的認識主要是為了滿足視覺和心理的享受,通過色彩的運用達到表達某種情感和某種觀念的目的,還談不上將色彩運用到政治或教化人心上。如果將中日色彩觀進行對比,中國傳統的色彩觀在注重政治倫理的基礎上,以吉利祥瑞為主要內涵,艷麗明快為主要的表現特征。

[3]( P108)而日本傳統的色彩觀在注重感官直覺的基礎上,以審美為主要內涵,以華麗與素雅并立為主要表現特征。對于日本人來說,色彩是用來表達情感和展示美感的重要手段,換言之,日本人是用色彩的感官美來滿足他們的審美情感的。那么,日本人是如何把握色彩的? 日本人喜好的色彩又是什么? 這需要深入到色彩的內部來加以分析。

按照西方色彩學理論,色彩包括色相、明度和純度 ( 飽和度) ,是為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決定了色彩的呈現效果。色相是指色彩的外相,例如,紅、黃、藍、紫、橙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例如,顏色的深淺。純度,也叫做飽和度,是指彩色中摻灰的程度。高純度的色彩,在視覺上較鮮艷,色相較清楚,反之則色感模糊。彩色之外的黑、白、灰屬于無彩色,也稱為消色。它們只有亮度的差別,任何彩色跟它們混合都不會改變色相,而只是純度的降低,因此也被稱為 “百搭色”.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偏好簡素和自然的色彩,給人質樸的視覺印象,這是日本式的 “wabisabi” ( わびさび) 審美意識的體現。 “wabisabi”是日本人最具代表意義的審美觀念,也是外國人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切入點之一。但正由于此,外國人往往會產生一種文化偏見,認為日本人只鐘情于樸素自然的色彩。

然而,在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中與此相反的情形也不少。譬如,在傳統的慶典和盛會活動中,色彩繽紛的布置和華麗的和服把現場裝扮得并不“素氣”; 在歌舞伎舞臺藝術中,最有影響的色彩是紅色;[4]日本傳統的屏風畫運用了大量的綠色和金色; 日本的 “和菓子”點心,色彩讓人眼花繚亂; 日本腌菜亦是五顏六色??梢哉f,從色相上來看,日本人喜好的色彩既有艷色又有素色,其色域是寬廣的,色相是豐富的。在日本傳統色中,中高明度的色彩較多。

[5]( P42)中高明度的色彩涵蓋較多的是淺淡的色彩,這些色彩比較接近自然的本色。同時,過于高亮的色彩和過于暗淡的色彩均不被推崇,倘若遇到此種情況,日本人往往會利用色彩的搭配來對其進行消解或提亮。從純度上看,日本傳統色彩的純度一般不高,渾濁和黯淡的色彩普遍較多。低純度的色彩,色相較模糊,給人富于變化的視覺感受。日本著名的加賀友禪染,在色調上就富于由濃到淡的暈色特點。借鑒西方色彩學理論對日本人的傳統色彩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日本人喜好的色彩特征為多色相、中高明度和低純度。具體而言,色彩豐富、色感模糊、顏色淺淡并富于變化是日本傳統色彩的表現特征。

最后落腳于色彩的使用上。色彩可以帶給人冷暖與輕重、前進與后退、收縮與膨脹、華麗與樸素等心理感受。對于色彩帶給人的心理感受,日本人拿捏自如,并巧妙地將其運用、設計到生活之中。日本人具有 “華麗”和 “素氣”兩種并存的用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使用較樸素的顏色,而在隆重盛大的集會場合,則使用較華麗的色彩。日本人的用色理念在于色彩的組合,即通過色彩的搭配表達某種觀念或情感,這種理念貫徹在整個日本色彩文化歷史中。與生俱來的對色彩的感受力再加上歷史的磨礪,使日本人在日常生活及藝術實踐中掌握了卓越的配色技巧,注重配色的傳統隨處可見。日本人會根據季節和場合的不同搭配不同色彩的服飾及日用品,盡量做到與周圍的環境一致,這早已成為其搭配原則。色彩的配置表現為色彩的對比與色彩的調和。色彩的對比可以起到強調和突出主體的視覺效果,而色彩的調和可以使內容更加和諧。傳統的日本配色習慣于選擇色彩的調和,通過將相近色系的顏色互相搭配,體味由于色彩的微妙差異而呈現出的和諧美感。盛裝的和服,顏色雖然艷麗但不刺眼,因為和服的顏色經常是將色度很高的相近色一同搭配出來的。

[6]( P7)對于無彩色的黑、白、灰色,日本人同樣喜愛,這是由于它們和任何色彩搭配在一起都會顯得和諧。日本人對消色的把握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傳統的日本漆藝一般將黑色作為底色,上面搭配金色,這種色彩配置給人豪華但不俗氣的視覺體驗。黑與紅搭配的料理 “食器”,協調沉穩,味道別致。日本人對白色的崇尚,不僅體現于日本國旗純白的底色上搭配鮮紅的太陽,在日常生活中以白為美的傾向也處處可見。例如,在日本最受歡迎的汽車顏色是白色。[7]

總而言之,在色彩的使用上,對于無彩色情有獨鐘,對于有彩色注重搭配是日本人的用色準則,而這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和諧。

三、日本人色彩觀形成的原因

日本人的色彩觀是如何形成的呢? 俗語講,“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日本人對色彩的認識自然離不開日本地理環境、社會結構和宗教思想的影響。在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民族的色彩記憶得以留存,色彩感覺得以培養和延續。

日本列島南北狹長,地形起伏多變,其間散落著山川、湖沼、森林與平原,生息著許多動植物。在氣候上,日本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色彩的變化非常豐富。春季,櫻花自南向北綻放,形成“櫻前線”.秋季,紅葉自北向南著色,形成“紅葉前線”.大自然色彩的變幻自古以來就影響著日本人的視覺神經,打磨了其敏銳感性的色彩感覺。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日本人對自然的認識是要順從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日本的神話傳說中,沒有如中國 “大禹治水”那樣體現人對自然改造與抗爭的傳說或英雄故事,出現較多的是對豐富美麗的自然國土的禮贊。日本人重視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追隨自然的規律變化,一言概之,其色彩文化是 “變色龍”文化。自然界光與色的變化是無時無刻的,日本人的色彩感知于是也隨之富于變化。森林茂密、水質清凈,美麗的自然孕育愛美的性情,日本人將發現的色彩運用到服飾、用具、文藝、工藝中,經過不斷的觀察與探索,摸索出了獨到的用色技能。

和辻哲郎在 《風土》中,將日本的風土歸于“季風型”,認為日本屬于季風地帶中最為特殊的風土,具有熱帶和寒帶的雙重性,國民性格感受性強并善于忍耐。

[8]( P116 -118)這種強烈的感受性加之愛美的天性,使得日本人成為易審美疲勞的民族,必須不斷依靠新的刺激來滿足情感的需求。因此,追求變化,并在變化中維持對美的追逐熱情,是日本人保持精力充沛的 “法門”.日本是單一民族國家,歷史上又經歷過將近三百年的閉關鎖國。這直接影響到日本人的行為模式: 一個是重視 “內”與 “外”的差別,存在對內與對外截然不同的兩條標準; 一個是“集團主義”意識。 “日本人始終以內外之別作為行動標準,他們既未能確立真正的個人自由主義,亦不能具備西方式的公共精神?!?/p>

[9]( P27)“棒打出頭鳥”,“一億總中流”,日本社會是一個遏制個人主義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所屬的集團,在集團內各司其職、保持和諧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要求大家如 “變色龍”般隨時跟上周圍的變化。日本人最嫌惡的是 “讀不懂空氣的人”.為了不被排斥在外,時刻與周圍的人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走在日本的大街上,你會發現人流的服飾色彩非常有特色。色彩整體不鮮艷,學生、工薪階層、自由職業者、老人、年輕人等各個行業與年齡層都遵循所屬 “圈子”的規律,鮮有個性張揚的鮮艷色彩。在人際關系的溝通上,作為民族語言的日語是曖昧的語言,此中真意,全憑對方意會。一句 “ちょっと”,[10]對方已然領會。不說破,給別人臺階下是被日本人贊頌的美德。低純度的色彩,最有利于展現不張揚、不露骨、謙虛和謹慎,可以說也是最保險的色彩。江戶時代流行的鼠色和茶色,彩度較低,在封閉平和的社會環境下,樸素的顏色受到了推崇。二戰后,隨著日本經濟的發達和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高彩度的色彩作為精神開放的象征也曾影響過日本人。不過,和諧樸素的色彩觀仍然是日本色彩審美的底流。

日本的宗教主要包含日本固有的神道教和經由中國傳入的佛教。歷史上,在佛教剛剛傳入日本的時候,有過些許波折,之后二者和諧相處,共同承擔著為日本人解釋世界和人生的責任。神佛習合促進了宗教的融合,神佛交融的傳統一直持續到明治維新,國家神道鼓吹神佛分離,由此神道教與佛教才有過短暫的對立。二戰后,新的憲法保障了國民的宗教自由,神佛融合的傳統又得以恢復。神道教沒有明確的教義,卻有明確的神話體系。神話中洋溢著對圣潔的 “生”的贊美和對污穢的 “死”( 黃泉國) 的厭惡。孩子從出生到結婚,重大的儀式多在神社里舉行。神道教注重潔凈,神社神官的一身白衣、傳統婚禮上新娘的一身 “白無垢”等都可看出白色是神道教所崇尚之色。神道教是注重 “生”的宗教,無限的生成力是至高無上的追求,重視現世的享樂,提倡釋放天性,因而積極樂觀的性格顯著。

在傳統的神道教祝?;顒又?,明艷的彩色裝飾著現場。在祭典當日,叢林中平時顯得靜穆的神社,一下變成了彩色繽紛的場所,男女老幼身著各種華麗的節日盛裝表達他們歡快與活潑的心情。

[11]( P50)與神道教的樂天性相對,佛教是消極悲觀的重視 “死”的宗教。佛教主張眾生無常、一切皆苦。日本的喪禮跟佛教有關: 日期的選定要考慮佛教的戒規,喪禮上舉行的 “告別儀式”要請寺院的和尚來誦經。黑色是日本喪禮的色調。佛教的厭世主義提倡清心寡欲和人生無常。

生的世界固然令人愉悅,但死的世界更引人思索。佛教的無常觀在歷史上深深地影響了日本人,奠定了日本審美文化悲哀美的基調。慶?;顒咏Y束,回歸日常生活,樸素的顏色又成為了主色調。明艷的彩色表達了對生的喜悅,樸素的色彩表達了對人生無常的思考,日本民族就是這樣運用色彩來表達內心情感的。

四、色彩觀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人類對色彩的認識都經歷了從視覺到心理,從感官到精神的升華過程。日本人的色彩觀也是在長時間的文化積淀中自然形成的感性認識,這樣的色彩觀對日本人的生活和心理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色彩觀對日本人生活的影響首先在于對季節感的關注。追隨自然色彩的變化而變化,將色彩與時令緊密關聯,日本生活文化中充滿強烈的季節性。從服飾上看,日本人的服飾有日常生活穿著的大眾流行服飾和傳統節慶日穿著的民族服飾。大眾流行服飾色彩普遍素雅,譬如, “優衣庫”“無印良品”等知名日本大眾服飾和雜貨品牌的色調多以淺淡的素色為主。在淺淡色調的基礎上,根據季節的變化,配置不同的顏色。樸素的色彩可以顯示含蓄和內斂,而應季性可以保持跟周圍環境的和諧。日本傳統民族服飾 “和服”的穿戴尤其注重季節性。日本女性穿著的和服,色彩與紋樣以四季為主題更換,譬如,春天的櫻花和菜花、夏天的菖蒲、秋天的楓葉和菊花、冬天的松與梅,穿著 “時服”是和服的穿戴傳統。

從飲食上看,日本料理以清淡美觀而著稱。通常選用應季的食材,運用最單純的調理方法,保持食物的自然原味,追求 “色、香、味、器 ( 盛器) ”的統一,日本料理是除了用舌尖來品味,更值得用眼睛來欣賞的烹飪藝術。食材選擇緊跟時令,配菜裝飾突出季節的特點。餐廳、飯館自不必說,普通的家庭飯菜也擺盤精致,色調搭配應時而和諧。日本茶道活動中搭配的 “和菓子”根據季節的不同變化著不同的色彩。日本插花藝術亦注重選擇應季的花材。日本商場里的宣傳海報根據季節不停地 “換裝”: 春日的櫻花粉或淺蔥,夏日的海水藍,秋日的銀杏黃或楓葉紅,冬日的雪花白或圣誕紅??梢哉f,日本人生活在一個色彩的海洋之中,生活的色彩追隨季節而變化,但同時在變化之中又創造著有規律的節奏。

既不像中華文化關注于對色彩的哲學思考,又不像西方文化注重對色彩的科學考察,色彩觀對日本文化的影響還在于對裝飾性的關注。注重外在的造型美感是日本文化的顯著特色。譬如,在日本人的社交禮儀和人情往來中,贈送禮品是必需的交際活動。日式禮品先不管禮品如何,包裝務必要求精美。精美的包裝不僅可以顯示對對方的尊重,還可以彰顯品位。商家費盡心思開發出各具特色的包裝,何種場合搭配何種顏色的包裝紙以及打包成何種造型均有講究??梢哉f,世界上很難找到比日本更注重商品包裝的國家。再如,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動漫,其角色造型往往東西合璧,時尚唯美。在造型元素中,筆者認為色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日本動漫的畫面色彩明晰、色調變化均勻飽滿且富有視覺穿透力。如果沒有嫻熟的用色技巧,日本動漫唯美、精良的視覺效果則難以實現。像這樣注重裝飾的文化實例不勝枚舉。綜上分析,色彩觀對日本文化產生了季節性和裝飾性等顯在影響。

此外,色彩觀對日本人文化心理的隱性影響也值得探究。

日本文化是一種情的文化。在日本人看來,情之產生的實體是心,其表現則是感動。[12]

色彩是用來表達情感和展示美感的重要手段,而情感來源于內心,表達情感即在于表達內心,換言之,色彩也可以用來表達內心。人的情感是復雜多變的,色彩的多變性可與之媲美,所不同的是,內心是看不到的,而色彩是可以看到的。日本精神中的 “清明心 ( 清き明き心) ”是受神道教影響而產生的重要的倫理評價標準。那么,用什么色彩來表達清明心呢? 潔凈的白色最貼近,因此白色就被用來代表清明之心。同樣的,日本人用紅色代表赤誠之心。而日本思想中的 “無?!焙?“幽玄”觀念亦可以用色彩來表達。日本人經常會通過將亮度差別小且為相近色系的淺淡顏色互相搭配來加以表現 “無?!庇^念,運用弱對比的暗色來表達 “幽玄”意象。[6]( P7)像這樣,外在表象的色彩被用來表達了內在的心理意識,這種表達方式本來無可厚非,但對日本人來說卻意味著對內在心理的判斷可以通過對外在表象的評價來實現了。簡單而言,這就是一個通過外相來判斷內相的標準。這樣的話,只要關注外相就可以了。所謂世間一切,無非色相,一個人的色彩美了,那么他的內心也是美的。神道教講究通過洗滌來清除身心的污穢。外在的身體是顯見的,但是畢竟內心是看不到的,那如何才能知道內心是否潔凈呢? 或者說,如何才能知道內與外是否相同呢? 日本精神中的 “誠 ( まこと) ”或許可以解答。 “誠”經歷了由 “真言( まこと) ”“真事 ( まこと) ”再到 “誠”的發展歷程。

[13]( P52)“誠”要求人們要吐真言、講真事,要保持誠實之心??此浦灰龅搅?“誠”,就可以保障內外一致。但這又引申出來一個問題,如何來界定一個人是否 “誠”呢? 這變成了一個無休止的問題??梢?,通過色彩美來表達心靈美,注重外在的感官印象并以此來判斷內里是有一定缺陷的。

日本民族是審美意識發達的民族,對美的孜孜追求培養了國民以 “美”為價值觀評價標準的傳統。這種文化傳統與以善為美的普世價值觀不同,體現了日本文化的特殊性。色彩作為最直觀的視覺美的載體,承載了日本人對美的欣賞與再造。然而,美是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物我交流的意象,審美主體的主觀感受性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使得價值判斷伴隨著諸多不確定性的因素,起始于感覺、歸結于感覺。這種致命的硬傷,歸根結底是由日本文化中不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造成的。透過日本人對色彩的認識,可見其色彩觀對日本人心理的影響亦是巨大的。

注釋:

[1][日] 伊原昭。 平安朝の文學と色彩 [M]. 東京:中公新書,1982.
[2][英] 勞倫斯·比尼恩著,孫乃修譯。 亞洲藝術中人的精神 [M]. 沈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
[3] 回顧。 中國傳統色彩的審美特征 [C] / /. 首屆亞洲色彩論壇論文集,2004.
[4][日] 近藤瑞南。 日中古典演劇的色彩觀比較 [J].文藝研究,2000 ( 4) .
[5] 苗芬。 中國、日本、法國三國傳統色彩之比較---《世界傳統色彩小辭典》之探析 [D]. 北京: 北京服裝學院碩士論文,2011.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