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黨和國家對民生問題的關注,社會保障工作也顯得越發重要。
社會保障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保障發展的重要指標,目前國際上主要用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這一指標作為衡量標準,但單一的指標無法充分反映出社會保障的整體水平,因為任何一個地區的社會保障都涵蓋了許許多多的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綜合的社會保障指標體系。
通過指標體系的綜合評價,可以反映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水平,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促進社會保障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參考相關學者的看法,從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四個大方面選取了12個有代表性的指標嘗試構建了山東省的社會保障水平指標體系。
在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方面,選取了社會保障支出占GDP比重(X1)、老年人口撫養比(X2)和失業率(X3)三項指標;在社會保險方面,選取了養老保險參保率(X4)、醫療保險參保率(X5)、失業保險參保率(X6)、工傷保險參保率(X7)和生育保險參保率(X8)五項指標;在社會救助方面,選取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X9)和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標準(每人每年)(X10)兩項指標;在社會福利方面,選取了每百名小學生擁有的教師數(X11)和每萬人床位數兩項指標(X12)。
二、山東省社會保障水平的評價
(一)因子分析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山東省的17個地級市,利用第一部分的指標進行社會保障水平的實證分析。本文數據來源于《山東省統計年鑒2014》和各政府部門公布的數據資料,主要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因子分析。
1. KMO檢 驗 和Bartlett球 體 檢 驗結果通過KMO檢驗和Bartlett球體檢驗得出結果,KMO的取值為0.652,表明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Sig值為0.000,說明數據來自正態分布總體,適合進一步分析。
2.解釋的總方差由軟件分析結果可知,"初始特征值"一欄顯示只有前三個特征值大于1,所以SPSS只選擇了前三個主成分,"提取平方和載入"一欄顯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是51.494%,前三個主成分的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76.926%,由此可見,選前三個主成分已足夠替代原來的變量,涵蓋了原變量的大部分信息;"旋轉平方和載入"一欄顯示的是旋轉以后的因子提取結果,與未旋轉之前差別不大。
3.旋轉成分矩陣利用SPSS16.0對樣本采用因子旋轉中的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進行分析,為了使提取的3個公因子F1、F2、F3更具有可解釋性,轉軸總共經過6次迭代,得到旋轉后的三個因子的因子載荷。
通過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結果,可以得出,X6(失業保險參保率)、X7(工傷保險參保率)、X8(生育保險參保率)、X11(每百名小學生擁有的教師數)、X12(每萬人床位數)在第一主成分F1上有較大比重,可以定義為勞動保障水平因子;X3(失業率)、X4(養老保險參保率)、X5(醫療保險參保率)、X9(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X10(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標準)在第二主成分F2上有較大比重,可以定義為社會救助水平因子;X1(社會保障支出占GDP比重)、X2(老年人口撫養比)在第三主成分F3上有較大比重,因此F3可以定義為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因子。
4.成分得分系數矩陣通過軟件分析得到成分得分系數矩陣,據此可以直接寫出各公因子的表達式,值得一提的是,在用表達式計算得分的時候,各個變量已經不是原始變量,而是標準化之后的變量。
F1=.0.37X1.0.16X2+0.08X3.0.14X4.0.25X5+0.10X6+0.21X7+0.18X8+0.03X9+0.12X10+0.04X11+0.15X12F2=0.17X1+0.14X2+0.17X3+0.13X4+0.45X5+0.14X6.0.05X7.0.03X8+0.03X8+0.26X10+0.012X11+0.01X12F3=0.33X1+0.49X2.0.45X3.0.13X4+0.13X5+0.026X6.0.01X7+0.04X8.0.08X9.0.30X10+0.20X11+0.05X12進而可以得到綜合得分的公式:F=(37.59F1+22.20F2+16.77F3)/76.93
根據以上模型,可以通過因子分析得到F1、F2、F3,將全省17個地市的得分代入公式,就可以計算出每個地區的綜合得分,然后將對全省17個地市的綜合得分水平進行排序和比較(見表1)。
(二)山東省 各地市社 會保障水 平評價從表1中可以看出,僅從F1勞動保障水平因子來看,東營、淄博和青島的得分都超過了1,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這是由于這三個城市的工業化起步較早,經濟發展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供了豐厚的經濟基礎;濟南、萊蕪、威海、濰坊和煙臺這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得分也都是正數,在全省處于中等水平;而泰安、濱州、濟寧、日照、棗莊、德州、臨沂、聊城和菏澤的得分均為負數,在全省處于落后地位,這是由于這些城市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工業化水平低,經濟基礎薄弱,勞動保障體系有待健全。
從F2社會救助水平因子來看,青島、煙臺和濰坊的得分都超過了1,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這些城市低保和農村五保起步早,規模大,救助標準自然也較高;威海、濟南、濟寧、濱州和日照的得分也都是正數,在全省處于中等水平;淄博、萊蕪、東營、泰安、棗莊、德州、臨沂、聊城和菏澤的得分均為負數,在全省處于落后地位。
從F3社會保障和經濟發展水平因子來看,威海的得分接近3,在全省處于絕對領先地位,這主要是由于威海市在建設當地的社會保障體系時,注重經濟與社會保障建設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使經濟的發展充分拉動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與完善;萊蕪、臨沂、濟南、煙臺、東營、日照、臨沂和菏澤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得分也都是正數,在全省處于中等水平;青島、淄博、濰坊、泰安、濱州、濟寧、棗莊、德州和聊城的得分均為負數,在全省處于落后地位,這些城市本來就缺乏經濟基礎,又不重視社會保障的建設工作,導致社會保障建設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很不協調。
從F綜 合 得 分 水 平 來看,青島市得益于超高的社會救助水平因子和社會福利水平因子,在全省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威海、濟南、煙臺排名靠前,是由于綜合之前三項因子的得分都為正并且各項排名都挺不錯,因此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淄博、萊蕪、東營和濰坊綜合因子得分為正,在全省處于中等水平;泰安、濱州、濟寧、日照、棗莊、德州、臨沂、聊城和菏澤的得分均為負數,在全省處于落后地位。
綜上所述,不管是從單項因子排名還是綜合因子得分來看,威海市、濟南市和東營市這些經濟發達的城市社會保障水平也都比較高,說明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建設的關系比較協調;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青島市:雖然青島市整體的社會保障水平較高,但是社會保障建設和經濟發展之間卻表現出一種失調的狀態,沒有達到良性循環,亟需盡快做出改變。
泰安市、菏澤市、棗莊市、德州市和聊城市由于自身經濟發展水平低、社會保障財政支出不足以及民眾思想觀念落后,導致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總體情況堪憂。其余的地區社會保障水平整體來看也不算太高,并且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的"短板",存在的問題也是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論。
總之,山東省的社會保障水平存在著明顯的不均衡,體現在東部地區明顯高于西部地區,沿海地區高于內陸地區,同一個城市的各類社會保障因子水平也存在明顯的不均衡,亟需通過各種對策來改善這種現象。
三、對策建議針對山東省目前在社會保障水平上存在的地區不均衡和同一城市項目之間額不均衡現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完善。
1.從立法的角度來說,要強調國家的主導作用。國家是社會保障制度的設計者,也是制度實施的組織與監督者。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都要以法律為基礎。當然,立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調整和修正。國家要盡快完善社會保障法律的體系結構,保證立法體系的完整性;完備制度的內容,追求立法保障體系的科學性;強化法律的實施機制,以彰顯法律的強制性和權威性。
只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而保障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康、有序、良性運行。
2.從省政府這一層面來說,首先應該平衡政府對社會保障的財政支出。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政府財政撥款仍然是社會保障資金的最主要的來源。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基礎上,財政撥款應該有針對性的傾斜,對落后的地區可以考慮適當增加社會保障資金投入。
其次,要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搞好基金監管。
可以對社會保障基金投資與高風險金融工具如股票、國外債券等規定一個上限,其目的是為了規避風險。同時要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督管理工作,規范保障基金的收繳、支出及運營,建立公開、透明、安全的基金管理監督體系,確保社會保障基金的科學、合理、高效地運用。
最后,政府要做好社會保障的頂層設計,加快改革,協調各個機構的工作,規范管理,保證社會保障工作的規范運行。
3.從地級市這一層面來講,首先,各地市要正視自身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現狀,找出發展中的"短板",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比如青島市社會保障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均衡有些失調,就可以適當提高對社會保障事業的重視程度,在強調經濟的同時,更要重視保障。
其次,地方政府要重視社會保障工作,就要大力發展本地區經濟,政府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拓寬社會保障的繳費渠道,為社會保障的發展奠定經濟基礎。最后是要加大對民眾社會保障知識的宣傳,拓寬視野,提升基層群眾的參保意識,這既有利于提高社會會保險參保率,又有利于基層社會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呂棟鑫,李正龍,楊勝利?;谏鐣U纤街笜说娜珖魇∈芯垲惙治鯷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0(11)。
[2]徐清照。山東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J].山東社會科學,2013(12)。
[3]宋士云,李成玲。1992~2006年中國社會保障支出水平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8(03)。
[4]劉春波,付冷冷。山東省17城市社會保障水平評價與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