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絳州鑼鼓文化形成的歷史原因探源
絳州鑼鼓文化形成的歷史原因探源
>2024-05-26 09:00:00


絳州鑼鼓從遠古時期簡單的擊打石器發展到當今場面壯闊的舞臺劇,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鑼鼓文化,孕育了絳州民間藝術的生命,形成了絳州獨特的鑼鼓風格。早在秦朝時期就有享譽全國的《秦王破陣樂》,唐朝素有“秦箏晉鼓”之說,絳州鑼鼓作為文化的載體,承載了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而將人物、事物、動物的形象訴諸于視聽的絳州鑼鼓,更是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心聲。絳州鑼鼓所表現的是積極、向上的內容,是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勇氣和執著。隨著社會的發展,鑼鼓文化日趨輝煌燦爛,當今的絳州鑼鼓更是被譽為“國之魂寶”,享有“天下第一鼓”、“世界鼓王”的美稱。因此對絳州鑼鼓文化形成的歷史原因進行探源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絳州鑼鼓文化,增強民族特色文化軟實力,豐富祖國的民族文化寶庫,并推動社會繁榮發展。

一、地理自然條件

地處山西省的絳州,是新絳縣的古稱,是河東地區唯一被國家命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它位于山西西南部運城地區,地處晉陜豫三省交界的黃河三角洲河谷平原,運城本就是盆地,而新絳縣北靠呂梁山,南依峨眉嶺,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兩岸為平原,汾、澮兩河猶如玉帶,從平原中部自西向東流過,獨特的地理優勢造就了絳州在中國歷史上的顯赫位置,加之當地的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盛產棉花和糧食,為當地人民提供了可靠的生活保障。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就為絳州鑼鼓文化的孕育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古之絳州在遠古時期即處于堯、舜的兩都之間,是堯舜禹當時活動的主要區域,在西周時期為晉國國都,晉獻公在此開疆擴土,使之與臨汾、太原齊名,號稱“晉國三城”。從唐代開始,絳州因地處汾河之濱,是北方西去京津地區的“水旱碼頭”,同時又處于長安至雁門關的馳道上,距離當時的長安和洛陽較近,歷代均為州府所在。秦王李世民即在山西發跡,唐初時期,絳州是秦王南下平定的主要戰場和必經之路,之后,太原一度成為當時的北方都城,絳州是當時的州治,被稱為“李唐之雄州”,古絳州還是唐朝時期的鑄幣之地,《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天下鑄爐九十九,絳州三十”。兩宋時期,城鎮商業和手工業日趨繁榮興盛,絳州作為山西南部的手工業貿易的重要城鎮,同時也是北京和天津兩地的物資發往西北地區的集散地,這使得絳州得天獨厚,成為山西南部的商業都會、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

因此,官宦商賈、能工巧匠、文人墨客聚集此地,促進了當地的文化經濟發展?,F今仍流傳著“南絳北代,忻州不賴”的說法。

二、精神文化條件

對于絳州鑼鼓文化,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期,人類出現在絳州這片大地上,先祖們在打制石器作為工具的過程中,通過對不同的石器所發出的聲音變化有了長期的體驗之后,漸漸的就在聽覺上有了對聲音的辨別能力,從最初的無意識到之后的有意識,祖先們對自然形態的基本節奏有了初步的把握,在打制石器的過程中開始有了基本的音樂律動,原始打擊樂由此產生,鼓較之于其他吹拉樂器,率先產生,《尚書·堯曲》中就有記載“:擊石拊石,百獸群舞?!?/p>

目前我們所發掘的最早的關于鼓樂存在的證據就是 1980 年在山西晉南襄汾縣陶寺龍山夏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寺鼓,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歷史,是我國迄今為止出土的年代最久遠的鼓,其制作的年代與堯舜禹時期基本吻合,有文獻《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帝堯立, 乃以糜鞍置擊而鼓之,以象上帝玉罄音, 以致舞百獸?!?/p>

而陶寺龍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汾河下游,峨眉嶺以北,正是原始社會時期的堯、舜、禹三都之間,不用詳細地考究,我們就已經知道,古絳州就位于當時的“陶寺鼓”文化的覆蓋區域。

我國的發展歷史是一部民族不斷融合不斷發展的歷史,絳州鑼鼓文化的發展也是民族文化不斷沖撞融合的產物。從秦漢南北朝到唐宋的一千多年的時間里,隨著漢代開拓的絲綢之路的不斷擴展和延伸,隨著南北朝戰爭,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的民族大遷徙,西域的音樂文化不斷地輸入,羯鼓、揩鼓、杖鼓、柏鼓、蜂鼓、橫鼓等十多種胡鼓傳入中原,并且同時南北朝時期的鑼、鈸也開始傳入內地,與鼓相互配合,形成了著名的鑼鼓樂,在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南方農耕文化的交融下,鑼鼓文化經歷了世代人們的傳承,到了初唐時期,鑼鼓文化涌現出了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集成性的碰撞融匯高潮,使絳州的鼓樂發展達到了新的高潮。兩宋到明清時期,遼國長驅直入中原,打破了中原漢族幾千年以來的儒家一統天下的文化,“天神地鬼”紛紛入駐中原,絳州廟宇遍布四方,據不完全統計,民國初年絳州搭建有戲臺的廟宇就有將近 500 座,后經過日本入侵,廟宇大多被強行拆毀,現存無幾?,F今,在絳州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筑,只有鼓樓、鐘樓、樂樓被列為省級保護文物。這正是絳州鑼鼓文化發展的見證。

而絳州的鑼鼓文化主要是由當地的民俗活動承載的,民俗活動為絳州鑼鼓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歷史舞臺,同時民俗活動也是民間音樂生存的基礎,絳州鑼鼓長期以來就是在各類民俗活動中進行表演的。主要有祭祀迎神賽社、春節中的社火表演、驅邪以及喪葬儀式。從遠古氏族社會進入農耕社會,絳州的先祖們以靈鼓社祭的方式,來祈禱旱澇保收,五谷豐登,這種風俗在絳州延續了上千年,一年四季,連年不斷?!缎陆{縣志》記載“:本縣迎神賽社之盛,無如三月者。三日,為藥王節。八日,為圣母節。清明,為孚惠圣母節。十五日,為土地節,為龍王節。二十二日,為三皇節。二十八日,為東岳泰山節。每逢賽社之期,必演劇數日,扮演各種故事?!?/p>

絳州的民眾崇尚打鼓,只要是迎神的日子,必然比賽社鼓。在戰亂災荒的年代,人們祈求五谷豐登,平安歲月;在長治久安時,人們祈禱家和萬事興。在過去,無論大村還是小村,村村有鑼鼓,人們都是自己動手制作,廟會都是定時、定地舉行,絳州的廟會是由八個村來輪流接神的,每個廟會每八年接一次神,對于鑼鼓也是八年培養一套。對于春節中的社火表演,據《新絳縣志》的記載:“姑射山前一帶,民情剛悍,于陰歷正月間,以大鼓置于車上,以人拽車周巡鄰村,及力賽跑,以禳瘟氣?!?/p>

在絳州,每年的除夕,各村都會提前將鑼鼓安置妥當,從初一開始便開始了打鼓活動,這里的鑼鼓活動,一方面是驅大年初一當中的“年”,也就是驅鬼邪、驅禍降福、送窮;另一方面,人們通過競技表演的娛樂活動來使勞頓了一年的身心得以修整。在民間,喪葬是極受人們重視的?!吨彪`絳州志》記載“:婚嫁親迎,儀仗音樂嗔咽里巷,至于葬事,選使征歌必極……動逾旬月,所費不貸,民間互相效法,甚至遇租不顧,而以音樂不備為恥?!?/p>

絳州在有喪事的時候,必打鑼鼓,主要是在出殯的時候開始敲鑼鼓,只是用的鼓手少一些,此時鑼鼓的作用仍然是驅魂辟邪。

三、政治經濟條件

絳州鼓樂是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在中國的奴隸、封建社會,甚至追溯到遠古時期,鼓樂的發展都是與政治經濟相聯系的。同樣,絳州鼓樂的發展也與不同時期經濟的發展以及統治者政治軍事的需要緊密相關。

對于絳州鑼鼓,最早以新聲而自立于世,并為人們周知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絳州當時是屬于晉國的,作為春秋時期主要的諸侯國之一,晉國在與各國的兼并戰爭中逐漸地強大興盛起來,“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即是當時晉國經濟的寫照,國興而樂盛,晉鼓便迅速發展起來,故有“秦箏晉鼓”之說?!皶x鼓”一詞在常昭的《周禮》記載:“將軍執晉鼓,建,謂為楹而樹之?!?/p>

這里的晉鼓是建鼓的另一種說法,晉鼓名傳天下主要是當時的樂師師曠堅持主張“聞鼓聲者而悅之”,而師曠的主張很快的得到了晉平公和晉悼公的認可和頒行,就這樣,晉國的鼓樂雀起斐然,便與秦箏齊名,于是發端于晉國古都的絳州鑼鼓便應時而生,快速發展。1997 年山西文物工作站在新絳縣的柳泉村發現的戰國時期的墓葬中發掘出了鈕鐘、甬鐘等,在與新絳縣相鄰的侯馬發掘出來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編磬等樂器以及制作這些樂器需要的模具,這些都充分地顯示出絳州鼓樂在當時的繁榮程度。

秦始皇統一天下,奴隸制結束,中國開始漫長的封建社會,從秦、漢、魏晉南北朝和隋朝,一直到唐宋,出現了一代盛世,帶動了整個民族文化的新發展。唐朝初期,李世民勵精圖治、政治清明、革除弊制,使全國的經濟迅速恢復。山西的經濟,尤其是手工業和商業,曾經排在全國的最前端,曾有“李唐之雄州”之稱。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興盛,絳州的鼓樂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絳州鼓水流域的人們將鼓作為崇尚之物,與鼓有著不解之緣,還是要從李世民的《秦王破陣樂》說起。相傳在隋末唐初,李淵、李世民父子晉陽起兵,定鼎長安不久,宋金剛、劉周武進犯河東地區,占領了山西的大半,李世民臨危受命,率兵南下,屯兵絳州的柏壁作為戰略要地,在其平定叛亂,收復失地,途徑鼓水時,人馬淌水過河時,足履蹄踏,轟轟作響,如擂大鼓,聲聲不息。司馬光的《題絳州鼓堆詞》就有記載:“作鼓者,人馬踐之,縫縫如鼓狀?!碑敃r李世民屯兵柏壁時的擂鼓臺至今尚存,也就是今天的新絳縣。后來的民眾為了慶祝李世民的勝利,就根據馬蹄淌水的聲音,創作出氣壯山河的《秦王破陣樂》來歌頌秦王李世民的戰無不勝。

后來秦王將此曲定為國樂,在全國流行起來。而在鼓水流域的 20 多個村莊也因此受益,都將鼓作為吉祥之物,在鼓水流域建廟設臺,每年的春秋季節都會舉辦社鼓,祈求風調雨順,從此迎神賽社便在當地蔚然成風。

1981 年,山西侯馬考古工作站在新絳縣北部的呂梁山腳下發掘了金墓,墓的南壁有大鼓、腰鼓以及擊鼓傭,這些鼓傭以及磚雕是唐宋時期絳州鑼鼓發展的基本縮影。

明清時期,中國社會局面相對安定,絳州城鎮商業、手工業異常繁榮,曾經有一首流行于清末的民歌《走絳州》,就像當代的《走西口》一樣響徹大街小巷,七十二行,每個行業都有涉及,當時被譽為“七十二行城”,行業之間的廟會每年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到 20 多次,迎神賽社和節日慶典更是多不勝數。清朝《直隸絳州志》記載:“歲時社祭,夏冬兩季,又鄉鎮多香火,扮社鼓演劇,招集販粥人甚便之?!?/p>

由此可見,絳州鑼鼓發展到明清時期,已成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總之,得天獨厚的地理自然條件、悠遠綿長的精神文化積淀和持續穩定繁榮的政治經濟環境孕育產生了氣勢恢宏、特色鮮明的絳州鑼鼓文化。歷經多少朝代的風霜雨雪,歷經滄桑而更厚重,背負歷史而又面向未來,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絳州鑼鼓文化又喜逢盛世,其必將顯示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6]王秦安.鼓之淵源[J].中國音樂,2001,\\(3\\):25- 30.
[2][3]張平.山西絳州鼓樂初探[J].武漢音樂學報,2003,\\(4\\):60- 65.
[4]徐昭儉修.楊兆泰纂.新絳縣志[M].太原:太原崇寶印刷所.民國十八年.1929.
[5]李立.絳州鼓樂傳承情況的考察與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
[7]侯毅.鼓座、建鼓與戰鼓[J].中原文物,2006,\\(4\\):48- 52.
[8]李煥揚修.張于鑄纂.直隸絳州志[M].清光緒五年.1879.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