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發展是我國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未來的戰略目標。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將是對社會平等、公共資源均衡的最好提倡和宣傳,也是讓城鄉人民在資源分配上獲得均衡的利益。筆者將就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機制構建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在我國的實踐和研究
就目前而言,我國一些城市已經實現了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但是由于城市本身的差異、特點以及戰略目標不同,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過程也各不相同,具體表現如下: 1、重慶市: 階段性建立機制。重慶市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實現主要通過兩個階段: 其一、建立有效機制,將被征地的農民轉變為非農人員的社會保障機制、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機制以及城市鄉村醫療統一保險機制,彌補目前政府政策的缺漏,從而保證各類社會保障機制協調和統一,方便轉移和延長; 其二、根據城市鄉村人民之間的社會需求差異和經濟狀況問題,建立廣闊的、層次化的、便捷的城市鄉村設會保障機制,這種機制可以方便居民轉移,并且提倡讓農民放棄土地,加入到城鎮居民的隊伍中; 東莞市: 進程化推動。東莞市采用的措施是進程推動的手段,主要通過四個進程推動: 首先,機構和人員方面,將農村社保管理機構職能界定為城市社會會保障部門; 其次,根據信息化技術建立科學管理平臺,保證管理流程以及發展方向趨于統一; 然后,將農村社保與職工社保體系相結合,同時減少農村社保帶來的壓力,統一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之間的關系; 最后,建立城市和鄉村社保轉換的機制; 江陰市: 擴展資源共享,江陰市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主要是通過擴展資源共享的機制,早在2006 年,江陰市就推行農村居民免費體驗參保的政策,同時在農村實現兩年一次的免費健康檢查,通過健康關注擴展到網絡,從而落實社區責任醫生制度,同時政府撥款,對大部分農民進行創業培訓,保證城鄉一體化戰略目標實現后,農民依然能夠保證自身的利益,同時推行公共服務均等,讓城鄉居民都能享受基本的待遇。
通過對以上各城市城鄉社保一體機制構建和實施狀況的分析,我國實施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還存在五點爭議: 第一,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是否已經達到基本條件。一方面我國社保發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經濟基礎已經達到了基本條件; 另一方面我國發展極其不平衡,貧富兩極分化,對于城鄉社保一體化是不利的; 第二,“一體化”戰略目標僅僅是社會保障統一化還是城鄉公共服務平等化。雖然目前城鄉人員社保存在較多問題,社會保障統一化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社會保障是統一化的改革是一種盲目的行為,也會受到社會經濟和社保制度的制約,需要先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平等化”的戰略目標; 第三,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開展途徑,人們的普遍觀點是進行階段性劃分,但是對于劃分標準也存在較大的爭議; 第四,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制度建立是一元化還是二元化,目前主流思想都認為一元化建立制度是比較好的,但是有人也覺得一元化制度不利于農民一些特殊利益的管理,像農村低保補助等; 第五,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項目改革方向。
二、對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機制的建議
( 一) 監督機制
有效的監督是保證政策實施和制度建立的基礎,而構建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機制,則需要有完整的監督機制,這也是由于其涉及因素比較多,出現的問題比較復雜,監督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職責,同時需要廣大群眾的密切配合,而對于監督機制的建立也要通過兩個方面進行: 第一,政府方面,將區域作為劃分標準,各區域成立社保監督委員會,重點對不服從、不履行社保責任或者違反國家法律和相關規定的行為進行管理和懲罰,例如針對進行不法行為的企業或者個人進行調查,一旦查明情況屬實,立即嚴懲,絕不姑息; 第二,建立群眾監督舉報機制,社會保障的最終利益目標是人民,所以人民對社會保障具有一定的監督權和知悉權,例如: 針對某一機構的違反行為,一些區域監督組織未能及時查處,群眾可以通過舉報機制直接向上一級部門舉報,反應具體情況,相關部門進行暗訪核實,根據核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手段。從而保證監督機制透明化、規范化。
( 二) 保障機制
目前很多農村群眾對城鄉社會保障持保留意見,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保障方面缺乏一定的機制,所以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也需要構建一定的保障機制,通過保障機制的落實,消除農村人民對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的顧慮和疑惑,從而保證正常的發展方向。例如: 第一,建立農村扶助機制,將原本農村的低保制度以及失地農民的就業生活保障制度融入進來,即征地農民在城鎮就業,每年可以獲得一定量的資金補助; 第二,提升大病醫療保險的額度,對于一些患有嚴重疾病的人群,像尿毒癥、肺癌等,都列入政策實施范圍; 第三,設立社會救助機制,將社會救助的標準與個人收入、城市消費、最低收入準備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趨勢進行聯系,建立一個自然調整、自然適應的救助保障機制,從而保證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 三) 改革機制
改革機制的制定也是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機制構建的重要環節,而改革的方向可以將資金改革作為標準,因為任何項目的啟動和實施都需要資金的保證,需要有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和科學的管理手段,特別是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后,資金的支出會隨著優惠政策的推行而增多,而資金改革可以通過資金來源改革以及資金管理改革兩個方面進行,例如: 資金來源改革方面: 發動整個社會的力量,倡議和號召社會各界捐款和投資,為社會保障籌集充足的發展和運作基金; 資金管理改革方面: 像惠農資金方面的發放,要實行社會化的全部發放,資金直接通過市財政部門到達農戶的個人賬戶,從而減少克扣資金問題出現; 預算管理,對于社會保障資金的支出,相關政府部門要進行嚴格的預算,并且制定資金使用計劃流程以及初步預算,規范審查流程,并及時發放資金。
三、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里程漸行漸遠,城市中人口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而且來源復雜,給社會保障的監督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和問題,而采用傳統多元化的管理手段,也會讓管理過程變得更加復雜。
而城鄉社會一體化也是我國社會和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必然結果,而隨著這一發展方向的確定,多元化的社會保障管理由于城鄉社會水平的差距而導致更多的弊端,也無法被沿用下去,所以構建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機制也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吳賓,孫蕾蕾。 城鎮化背景下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對策研究: 以青島市為例[J].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 3) .
[2]張艷勤。 關于城鄉保障一體化機制構建的若干思考[J]. 中國集體經濟,2014,( 4) .
[3]石宏偉,楊穎。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的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問題[J]. 江蘇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 1) .
[4]白小平。 城鄉社會保障統籌一體化可行性反思與對策[J].中州學刊,2014,( 7) .
[5]吳世香。 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對策研究[J]. 科教文匯: 下旬刊,2009,(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