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F今社會生活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各方面影響,社會效應非常好,因而順應人們追求美好的心里愿望,從而有生命的存活了幾千年。
一、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的體現
1.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幾千年來,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一直激勵著歷代中華兒女學會在困難中堅強,從逆境中奮起;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才使中華民族的文化得以代代相傳,發揚至今;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才使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以“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主義和“飛機大炮”的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說如果沒有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就不會有今天的中國,也不會有中國的今天。
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更在當今的和平社會中得到提倡和發揚。它使人們不甘于社會現狀,引導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而當缺乏這種精神,會使人們只與平凡有緣,而永遠不能將自己的理想成為現實。
2.重視人的精神層面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特有的精神信念和價值意識,它在當今社會人們的心理深層結構中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潛影響力,這些思想文化也時時刻刻的在規范、支配著人們未來的思想和行為。正因為有了中國傳統文化,人們的思維素養才得以提高一層,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才使得更加充沛豐實。
3.愛國主義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友好、統一和平、勤奮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撐。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愛國一直以來需要的就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不是所謂的一些口號和空談。從自身做起,注重細節,認真不馬虎。愛國需要萬眾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這就是愛國主義的最好體現。
二、中國傳統文化使得人們素質的提高
現代的社會文明呼吁著人們素質的提高,個人的思想素質就像一個人的心臟對于身體的作用一樣,是一個人工作、思想的源泉。各種各樣的好的點子還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都是個人思想素質的體現。如果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就應該多領悟生活、社會、人性的內在知識,融合到自己的思想中,而積累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會使人們素質有了更深層次的提高。
《論語》載:孔子嘗獨立,其子孔鯉趨而過庭,孔子問道,學詩了嗎?孔鯉回答說,還沒有呢??鬃诱f,不學詩,你就無法與人溝通,于是孔鯉退而學詩。另一天,孔子又獨立,孔鯉趨而過庭??鬃佑謫枺簩W禮了嗎?孔鯉回答說,還沒有呢??鬃诱f,不學禮,你就無法立身,于是孔鯉退而學禮??梢钥闯鲞@塑造了一個人品格品德的重要性,對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道德水平,團結互幫互助,增強責任心,提高自信心,明白如何對待他人、自我、社會國家、以及民族自然,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借鑒作用。所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思想素質,而且可以擴大人們的文化知識層面,使人們的文化知識更淵博,更深厚。
三、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建設的積極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的的開放性有其他特別的意義,那就是強調個人對國家社會的一種參與感,主張每一個體的生活中對其社會國家的開放性。這種參與感的特點是注重的是參與當中的一個過程,而不是有目的性的為想要的目標而通過任何手段得到,過分的看重現此具有功利性的結果。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熏染下,人們能夠堅強的去面對任何困難,積極向上,努力工作,這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實現的重要文化動力。
四、總結
中國傳統文化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民族文化精華,它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它影響了中國各族人民,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的歸屬感,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傳統文化之所以被稱為傳統,那是因為它被絕大多數的人認可以及得到了時間歷史考驗,它對人們的思想、行為、素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指導意義。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增長人們的學識,使人們的素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使現代社會得到一個更穩定的發展,增強了我國各方面的建設,我們的國家一天比一天強。
參考文獻
[1] 陳戍國點校 . 論語·季氏 [M]. 長沙:岳麓書社 ,1998
[2] 田廣林 .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