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特別是指在年齡結構類型已屬于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繼續上升的過程. 國際上通常把 60 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 10%,或 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 目前,我國是人口老齡化狀況最嚴重的國家,也是農村人口最多的國家,當前我國 70% 以上老齡人口分布在農村[1 -3].山東作為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人數第二多的人口大省,全省常住人口中,65 歲及以上的人口為 942. 98 萬人,占 9. 84%.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 81 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山東省人口老齡化速度正在不斷加快.而濟寧市人口數量名列山東省前五名、魯西南地區第二位,據統計公布的 1982 年到 2013年的人口數據資料顯示: 伴隨著該市常住人口的增長,老齡化人口的比重增加,人口老齡化進程已處于逐步加快態勢. 濟寧市 1 -14 歲少兒人口比例由 1982 年的 29. 7% 下降到17. 7%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 1982 年的 5. 03% 上升到 10. 6% . 少兒人口比例的下降,老年人口比列的持續擴張,老少比例的明顯提升,三項指標的變動趨勢圖說明濟寧市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4 -7].
1 完善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以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和社會參與等設施、組織、人才和技術要素形成的網絡,以及配套的服務標準、運行機制和監管制度.
1. 1 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目前,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加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數量還將持續增長,照料和護理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群眾的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 而濟寧市尤其是農村地區各種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養老院覆蓋不全面且管理不規范,不能切實的保障老年人利益. 所以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刻不容緩.
1. 2 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傳統養老模式轉變、滿足人民群眾養老服務需求的必由之路
長期以來,濟寧實行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但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空巢家庭不斷增多,對專業化養老機構和社區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 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解決失能、半失能老年群體養老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當務之急. 近幾年,濟寧市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競爭激烈,中青年一代正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而且大量農村中青年選擇外出務工,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顧力不從心,迫切需要通過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來解決空巢老人問題. 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越來越成為濟寧政府關心、社會廣泛關注、群眾迫切期待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 2013 年,濟寧市出臺了《濟寧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決定“十二五”期間,在省財政扶持的基礎上,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關項目進行補助,切實推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但是,就濟寧市現狀而言,城市和農村社會養老服務供給失衡. 城市建設中對養老服務用地和養老機構、服務設施建設缺乏規劃的情況還比較普遍,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短缺的情況相對嚴重.
2 濟寧市農村社會養老服務供需現狀調查
2. 1 研究概況與研究問題界定
本文以濟寧市農村地區為研究對象進行調研,探討該地區人口老齡化狀況和農村社會養老服務供需狀況. 本文四個研究問題: 對研究對象的基本狀況分析,老人生活現狀分析,老人對社會養老問題的認知和需求分析,政府對社會養老提供的服務設施狀況分析.
2. 2 調研方法和研究對象
本文在實證研究中采取隨機抽樣和判斷抽樣的方法. 第一,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從濟寧市區域內抽取了經濟條件較好地區\\( 兗州區、鄒城市\\) 所轄農村,經濟條件中等地區\\( 曲阜、微山\\) 所轄農村和經濟條件較差地區\\( 梁山、嘉祥\\) 所轄農村; 然后,采用判斷抽樣方法從每個地方發放 100 份問卷進行調研.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法收集資料,一共發放問卷 600 份,收回問卷 579 份,其中有效問卷 579 份,問卷回收率為 96. 5% ,有效回收率為 96. 5%.
2. 3 實證調研結論
2. 3. 1 老年人基本情況
對本次研究對象基本狀況的調查結果的整理,得出如下數據: 有 60% 的老人是小學文化,80%有兩個及以上子女,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在家務農所得費、子女贍養費和政府補助,盡管經濟狀況一般,但基本上可以解決溫飽問題. 另一方面,就現在濟寧市農村老人的健康狀況而言,大約 50% 的老人身體狀況一般\\( 大多是 70 - 80 歲的老人\\) ,40% 的老人身體狀況良好\\( 大多是 60 - 70 歲的老人\\) ,只有 10% 的老人身體狀況較差\\( 80 歲以上的老人\\) .
2. 3. 2 老人精神生活現狀分析
本次調研分別從老人是否經常感到孤獨,是否覺得是子女的負擔,對生活現狀是否滿意,以及老年人對老年生活態度如何四個方面對老人生活精神現狀做了分析,如表 1:
從表 1 的結果可以看出,就生活現狀而言,很滿意現有生活的老人是極少數的,只占8. 3% ,對生活現狀態度一般的最多,占 44. 33% ; 其次是較滿意的占 37. 11% . 雖然對生活現狀很滿意的老人很少,但不滿意的比例也不大,這反應了濟寧市對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還是基本令老人滿意的,但仍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醫療費過高而且醫保補助比例較低,使許多老年人對醫療保健服務產生不滿的情緒. 就精神狀態而言,大多數老年人還是積極向上心態平和的,而消極低落的只占很少,但是農村老人由于家庭養老怕給孩子帶來壓力,多數認為自己是子女負擔. 農村老人從來不會孤獨的占 46. 39%,雖然感到經常孤單的老人的比例最低,但也達到了 21. 14%. 所以還是應該多關心老人精神需求,定期去陪老人聊聊天等,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2. 3. 3 對養老問題的認知和對養老的需求的分析
該調查問卷從養老方式、養老基金、養老問題以及養老現狀和解決措施等方面展開的調查,從表 2 中可以直觀的反映出這些因素對養老問題的影響.
從表 2 的結果可以看出,有 50. 5% 的老人喜歡居家養老,有 41. 7% 的老人想要與子女同住,而只有 7. 2%的老人想要在敬老院養老,這說明由于老人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還是喜歡居家養老的方式. 另外,有63. 9%的老人對現在的養老金不滿意,希望政府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養老金發放條例,并加大養老金的財政投入力度. 最后,明顯可以看出養老問題在老人的心中的重要性,每個老人都想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安享晚年生活.因此,國家必須重視養老問題,完善養老保障制度.
2. 3. 4 政府提供的社會服務及設施狀況分析
本文從政府生活補助,養老金額,是否有養老服務,是否有養老院四個方面對政府社會服及設施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表 3從表 3 可以看出政府生活補助覆蓋率很高,達到 75. 7%. 但是金額較少,大多數是每月 0 到 100 元,200 元以上只有 1%. 而且現在農村各種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很少,完全沒有的也達到了 42. 5%,城市和農村的社會服務供給方面差距還是很大的,以后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社會服務的投資,促進農村養老保障的全面發展.
3 濟寧市農村社會養老服務供給現狀分析。
3. 1 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水平低,缺乏健全的養老保障體制
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總體起步比較晚,制度不完善. 在調研時,老人們都會普遍反映這樣一個問題: 每年交的醫保費用過高. 醫保費已由剛開始的幾十塊錢漲到了每人300元,對于孤寡老人,這將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支出. 因此,有些老人不交醫保費甚至會去找政府相關部門人員爭辯,給社會保障部門也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影響其工作的正常運行. 所以,對于醫保費的問題,政府應針對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來制定出專門的收費標準. 在濟寧市,大部分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務農、國家補助或者子女的贍養費. 總體上,老年人可以滿足自身的衣食住行,但對于大額的經濟支出還是有些困難,針對以上所反映的問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制迫在眉睫.
3. 2 農村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狀況欠佳,對空巢老人的生活關懷不夠。
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高齡老年人口逐年增加,養老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養老必須走社會化的道路. 在濟寧市,像養老院這樣的養老機構較少,這對于農村空巢老人來說,養老問題成了其面臨的一大問題,這些老年人在生活上需要更多的照顧,一般情況下,年紀越大、身體狀況越差的老年人其對照料的需求度就越高. 另外,在調查中發現濟寧市兗州區部分鄉鎮興建了健身小廣場,公園等休閑場所,但在一些發展水平緩慢的鄉鎮,仍然未覆蓋,總體覆蓋率較低.
3. 3 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狀況差,農村互助養老有障礙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在于:讓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 但目前濟寧市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狀況較差,互助養老有障礙.
4 促進濟寧市農村社會養老服務供需均衡的對策。
4. 1 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健全社會保障體制
針對濟寧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突出的問題,可以追溯到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制落后的根源,由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政府的工作重點主要放在了經濟建設上. 對社會保障的關心支持不夠,尤其對農村的社會保障投入的人力 、物力太少,以致形成了今天這種局面. 建立與健全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制,不僅可以緩和當前日益加劇的貧富差距問題,而且經濟的穩定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濟寧市傳統的依靠農村家庭和土地的保障體系已經不適應今天的狀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要求政府在當前時期,對農村社會保障給予適當的重視,通過適當的政策傾斜,加快農村社會保障的發展.
4. 2 建立完善的城鄉社會養老機構,加快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要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的監督、監管制度,完善養老機構的設施建設,保證所有老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的待遇; 要積極推進各個養老機構的經驗交流和相互學習,以促進彼此共同發展; 要指導、督促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成立民主管理小組,定期聽取老人意見,爭取做到每個老人的滿意,真正踐行到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要發揮政府監管力度,各部門聯合執法,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督檢查; 要完善養老機構管理機制,促使養老服務機構職業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 要建立渠道多樣、形式靈活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機制,吸收和鼓勵社會各方參與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
4. 3 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完善社區服務內容
在民政部門的協助和監督下,濟寧市的各個社區都需要組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對社區內老年人的所有事物負責,如家政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等. 同時,應培養一批具備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專職助老工作人員,可以為老人提供心理、生理、醫療等方面的咨詢. 然后,應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特點,有針對性的提供相應的服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滿足老年人的便利需求、補償需求、情感需求、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姚兆余. 農村社會養老服務: 模式、機制與發展路徑———基于江蘇地區的調查[J]. 甘肅社會科學,2014\\( 1\\) :48 -51.
[2]周愛玲. 淺談中國農村“空巢”家庭的養老保障問題[J]. 中國農學通訊,2011,27\\( 14\\) :151 -156.
[3]王劍華. 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養老保障探究———來自江蘇常熟的調研報告[J].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3,\\( 1\\) :63 -66.
[4]鐘建華,潘劍鋒. 農村養老模式比較及中國農村養老之思考[J]. 湖南社會科學,2009\\( 4\\) :58 -61.
[5]李軍. 人口老齡化影響社會經濟的途徑[N].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 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