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省農民工社會保障的現狀
為調查河北省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情況,2013 年 8 月課題組對全省 11 個城市的 1000 名農民工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 882 份。調查的內容包括:農民工社會保障項目的覆蓋面、農民工社會保障的覆蓋程度以及農民工的參保意識。
(一)農民工社會保障項目的覆蓋面明顯擴大。在調查中了解到,農民工都享受了到了這項規定的好處。在養老保險方面,河北省著重解決農民工跨統籌地區轉移及回鄉務農時的權益保障問題,而且規定:農民工繳費年限累計滿 15 年以上,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可按城鎮企業職工保險辦法享受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對已經用人單位已經建立了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用人單位可以為其直接辦理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手續。這一規定也免除了農民工的很多后顧之憂。
\\(二\\)河北省農民工的參保意識逐漸增強。隨著政府對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的愈發重視,國內一線城市社保制度的逐步完善,河北省的勞動力前往天津北京打工人數比較多,而這些地區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這為河北省農民工社保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示范和發展契機。由于當前大眾化傳播媒介的普及,農民工在閑暇時間可以通過電視、電腦、廣播等途徑了解很多各地的工傷事故、某些行業的職業病等等,農民工也意識到參加社會保障的必要性,一旦設計出適合農民工的險種,他們的參保積極性會很高。
\\(三\\)河北省農民工社會保障的程度逐步提高。多年來,河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政策措施。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改變了農民工游離于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的狀況。農民工不僅在工傷、失業、醫療等方面享受到了社會保障,而且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方面的權利也逐步得到保障。
二、完善河北省農民工社會保障政策的建議
(一)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二元戶籍制度是農民工受歧視的制度性根源。二元戶籍制度使得農民工無法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就業權、教育權、住房權、社會保障權及社會福利權等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應該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放寬戶口遷移限制,讓農民工自由流動,最終實現農民工能夠在城市和城市工人擁有同樣的權利。
(二\\)加大宣傳力度。社會保障部門要認識到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重要性,因為這一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直接影響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社會保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并且要有效地發揮宣傳監督的作用,對相關企業和農民工的行為進行監督。對于企業而言,要通過宣傳讓企業認識到只有做好社會保障工作,讓農民沒有了后顧之憂,企業才能更快更強的發展,參加社會保險是企業的責任,既是體現出企業對員工的關心,同時,也有利于自身的發展。對于農民工自身而言,要通過宣傳,增強農民工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認識到參加社會保險的必要性。
\\(三\\)加快立法進程。河北省應該制定一部專門的《農民工社會保障法》,以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法律應該包括:農民工的參保險種、投保條件、保障內容、保費繳納、保險基金來源、保險基金運作、轉移接續制度等。法律規定企業在社會保障中應該承擔的責任,符合條件的企業必須投保,并且把企業的投保情況和企業的經濟利益掛鉤,比如,對于不履行義務的企業其從銀行貸款時利率要上浮,或者是對其實行高稅率,或者罰款。
(四)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術培訓,以提高農民工在就業中的競爭力,在這方面,政府要給培訓機構財政補貼,可參考其他省的成功做法。這種補貼方式操作起來簡單又便于管理,農民工和培訓機構能實現雙贏。
(五)建立工會組織。農民工權益得不到保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工群體雖然龐大,但是太分散,所以有必要成立農民工工會,工會由各行業的農民工代表組成,工會的職責是當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為其維權,和企業溝通、談判,可以對企業的行為起到監督、制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