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語語言培訓產業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漢語熱”成為普遍現象。據統計,國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為了滿足國際學習漢語的需要,國家漢辦在許多國家設立“孔子學院”。從2003年“孔子學院”開始設立,到2009年12月,中國已經在世界8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學堂”。作為海外漢語培訓機構,“孔子學院”的大規模設立,使漢語資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以“孔子學院”為代表的漢語語言培訓產業日漸成熟。
“孔子學院”僅僅是漢語語言培訓產業的一小部分,國家對外加大“孔子學院”建設力度的同時,對內也應該重視漢語語言培訓業的發展,加大對語言培訓領域的投入力度。其中,中小學漢語語言培訓產業就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小學語言培訓在中國具有不可小覷的市場。鳴志教育、凱文學校是煙臺比較大型的培訓機構,兩家培訓機構以“一對一”輔導和“小班制”為教學模式。根據兩大培訓機構共十幾個校區的咨詢記錄,咨詢中小學閱讀和作文學習的人數占有一定比例,占總咨詢人數的22%~23%??梢?,國內中小學漢語語言培訓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果得到相關部門的充分利用,將會帶來豐厚的收益。
然而,如此巨大的利潤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在58同城網上搜索“煙臺+中小學英語培訓”,共得到456條信息;搜索“煙臺+中小學語文培訓”,卻只得到了224條信息。由此可見,漢語語言培訓產業市場份額還比較小,發展還很不成熟。
造成漢語語言培訓產業發展現狀的主要原因不是漢語語言培訓缺少市場,而是因為沒有受到培訓機構足夠的重視。教育機構應該進一步重視中小學漢語語言培訓,可以以作文和閱讀為宣傳點,制定科學的培訓課程,打造閱讀和作文品牌。
二、語言測試———PTH、四六級
語言測試是語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英語的外國人就超過了20億,僅英語教材收入就遠遠超過石油等產業。
在中國,每年參加英語四六級、托福、雅思、GRE考試的人數不可勝數,考生除了交報名費用外,還需要購買考試書籍,甚至還需要報輔導班??梢?,在中國,英語語言測試產業產生了多么巨大的利潤。我國語言部門應該借鑒英語水平等級測試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加快漢語語言測試產業的發展。
要想推動漢語語言測試產業的發展,對外應該進一步擴大漢語的國際影響力,即加大HSK的考試力度,更加重視對母語為非漢語者的語言能力測試力度;對內應該加大對大學生及社會相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力度。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相關人員對漢語的重視,進一步推廣普通話,還能促進漢語語言測試產業的發展。
三、翻譯出版產業
翻譯出版產業是語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熱衷于學習中國文化,翻譯出版產業迅猛發展。如《新華字典》出版后,后經十余次大規模修訂,發行量近五億冊,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然而,相比于國外的翻譯出版產業,中國這一產業顯得稍微遜色。據美國相關部門統計,2007年,美國僅翻譯產業的收益就達197億美元。一大批英文字典、名著等出現在中國市場上,并占有很大的份額,從中國獲得了很大的收益。
中國翻譯出版產業日漸成熟,為了應對國外翻譯出版產業的挑戰,國家應該審時度勢,制定政策,促進翻譯出版產業的健康發展。要充分利用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把中國以文學作品為代表的豐富的歷史文化,像《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作品,翻譯成多種語言,發行到世界各地,供世界文學愛好者欣賞研究。
在2012年諾貝爾獎的評選中,中國作家莫言力壓群雄,一舉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項。中外讀者紛紛購買莫言的作品閱讀,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莫言熱”。莫言作品在各大書店銷售十分火暴,甚至脫銷。中國翻譯出版部門,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將莫言的作品進行很好的翻譯,做到“信、達、雅”,并把翻譯作品出版成書,銷到世界各國,迎合不同地區讀者不同的閱讀需求,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推動國內翻譯出版產業的發展。
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普及率越來越高。如在青少年中,利用電子書閱讀的人數越來越多,使用范圍越來越廣。相關部門可以抓住這一趨勢,加大科技投入,制作翻譯軟件,讓翻譯產業和科學技術相聯系,通過電子產品,進一步擴大漢語言及漢文化的影響。
四、相聲、書法等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優秀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注意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屬于語言產業,如相聲產業。
相聲,是一種說唱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相聲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重視和喜愛,以相聲為載體的文化交流愈發頻繁。2012年10月24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德綱率領德云社眾多弟子抵達洛杉磯,展開了在美國多地的巡回演出,受到了美國居民的熱情歡迎。郭德綱的巡回演出,不僅是相聲產業的發展,也是漢語語言的進步,對外國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積極作用,擴大了相聲的影響力,增加了經濟收益。
作為具有豐厚歷史文化資源的大國,中國應該明確自己的優勢,推廣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不單單是相聲產業,像書法、民族歌曲、詩歌朗誦等能夠體現中華民族魅力的產業也要加快發展、積極推廣。
五、漢字輸入法
科技的發展推動著輸入法的進步,近年來,以搜狗輸入法、QQ 輸入法、百度輸入法等為主的輸入法嶄露頭角,漢語交流越來越方便。同樣,手機輸入法發展也越來越成熟。手機輸入法是順應世界語言發展潮流,將語言和科技相結合出現的輸入法,不僅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交流,也為相應國家創造了不菲的經濟效益。
中國輸入法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漢字輸入法一直受到外國企業的控制,如加拿大的ZI和美國的T9公司。中國是手機消費大國,每賣出一部手機,美國相關公司就會從中國獲得約5美元的知識產權費,可見,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針對這一問題,國內許多學者都在積極努力,趙功德先生就是漢字輸入法的破局者。他創造的輸入法,很好地考慮了漢字字音和字形的特點,解決了漢字聲調的難題,推動了漢字和拼音信息化不斷發展,給國家創造了經濟效益。
六、措施
發展語言產業,是一項重要且艱難的任務,筆者認為,這不僅僅是國家的任務,也需要社會和個人的努力。
(一)國家
1.國家應該順應世界語言發展潮流,制定法律法規,讓語言產業的發展受到法律保護。此外,也應該設立專門的部門,安排相關人員,對語言產業進行宣傳,同時對相關企業進行正確引導,推動漢語語言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2.加大在語言產業方面的投入力度,如科技投入和資金投入。要加大與外國的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吸收外國在語言產業方面的成功經驗。
3.可以在高校開展漢語語言產業相關課程的學習,讓大學生對語言產業有所了解,吸引感興趣的人才投入漢語語言產業的探索創新之中。
(二)個人
我們也要不斷更新思想,緊跟國家的發展策略,不斷學習語言產業的相關知識,做好知識儲備,為漢語語言產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賀宏志.語言產業導論[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黃少安.語言經濟學和中國的語言產業戰略[N].光明日報,2012-3-2.
[3]李宇明.認識語言的經濟學屬性[J].語言文字應用,2012\\(8\\).
[4]陳鵬.語言產業的基本概念及要素分析[J].首都師范大學,2012\\(3\\).
[5]李宇明.語言也是硬實力[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