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現狀與發展研究
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現狀與發展研究
>2023-11-05 09:00:00


一、研究綜述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也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途徑,社會保障均等化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相關研究成為政府、學術界、大眾關注的焦點問題[1]?!笆濉币巹澗V要中再次強調“逐步縮小城鄉區域間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差距”,并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衡量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指標,對于緩解當前社會矛盾、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拉動內需、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社會保障均等化的相關研究成果并不多,但社會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國外對于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的研究已經有不少成果。主要研究成果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關于公共服務問題方面的研究;二是有關均等化方面的問題,比如薩瓦斯提出了支出公平、效果公平、投入公平和需求滿足程度公平四個公共服務公平提供的原則[2];三是公共服務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在公共服務的指標體系中,多數學者以社會保障作為一個子指標;四是關于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的個案研究。

2.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關于社會保障均等化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1\\)關于社會保障均等化內涵的研究。李雪萍、劉志昌認為社會保障的均等化應以滿足公民生存需求、溫飽需求和基本發展需求為目標,體現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均衡發展,其結果大體相等[3]。丁元竹認為基本社會保障均等化是指居民不分城鄉、不分地區享有對基礎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險和社會救助的權利[4]。孫翎則強調公民有相同的選擇權,相同的機會享有基本社會保障[5]。孫德超、徐文才認為基本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是指居民在社會生活層面上,不分地區、城鄉,享受相同的基本社會保障權利[6]。

\\(2\\)社會保障均等化的現狀研究。①關于地區間社會保障均等化的研究。對地區間社會保障均等化的研究多是從實證角度出發。朱慶芳分析得到養老水平地區差異較大[7]。呂棟鑫等分析了經濟發展對社會保障地區差異的影響[8]。張建中分析得到三大地區社會保障資源配置很不均等,但呈現縮小之勢[9]。②關于城鄉間社會保障均等化的研究。對社會保障城鄉均等化的研究還多集中在理論層面,實證研究比較少。景天魁認為,養老保險的城鄉統籌,不是城鄉統一規劃,而是整體的保障體系[10]。張弓長從分稅制改革的視角,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結構非合理性的內在機理與動因,分析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供給不足問題[11]。郭鈺主要分析了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差距,并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城鄉差異是顯失公平的”這命題進行了論述[12]。陳正光、駱正清研究發現城鄉養老保險機會和結果最不平等,社會救助最為均等,而農村居民獲得醫療保障的機會更多,但保障水平要遠遠低于城鎮居民[13]。③地區和城鄉兩個維度的結合研究。丁元竹認為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實現全覆蓋,但地區和城鄉差別仍然較大,養老保險制度框架還需在宏觀層面上進一步搭建[4]。孫德超、徐文才從城鄉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領域差距論述了城鄉基本社會保障服務的不平等[6]。

\\(3\\)社會保障均等化水平評價研究。目前,我國學者所構建的社會保障評估指標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三類:①以社會保障項目為基礎構建。將社會保障體系劃分為社會保險系統、社會救助系統、社會福利系統和社會優撫系統;再在每個系統內設定子指標。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滕玉芝、李瑛珊,張立光、邱長榮,曹信邦,張平等的研究[14-17]。②以社會保障的環節為基礎構建。一般從社會保障覆蓋率、社會保障水平、社會保障財政投入、社會保障管理等幾方面進行。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朱慶芳的研究[7]。③全面構建法。前面兩類評估指標體系全部選取客觀性指標,而缺乏公眾滿意度指標??娗嗟葎t從主客觀兩方面全面評價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狀況[18]。

從理論上說,社會保障體系橫向的項目劃分和縱向的環節劃分,都對綜合評估社會保障制度的運行績效提供了維度設定的依據,現有的學術研究也基本遵循這兩個方面的思路構建綜合評估指標體系。但同時也應看到,由于單純的橫向項目維度,或是縱向環節維度,都難免因重視某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因而指標體系的完整性都有待進一步改進。

從研究方法來看,主要集中在GE指數分解法[19],泰爾指數[9],變異系數和基尼系數等方法上[20],研究方法相對單一。

\\(4\\)社會保障均等化發展的對策建議。隨著政府財力的不斷增強,各地實踐探索的成功經驗,社會保障制度框架的不斷完善,都為我國社會保障服務的均衡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從現有文獻來看,學者們分別從微觀\\(比如完善政府轉移支付、擴大社保覆蓋范圍、城鄉統籌發展等\\)和宏觀\\(明確政府服務職能、進一步推進綜合體制改革等\\)不同層面提出了不同對策建議,為我國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戰略的推進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3.評述

綜上,學界對社會保障均等化的理論分析框架、研究方法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指導著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發展方向。但具體到關于對我國城鄉社會保障均等化水平的研究,卻存在以下不足。

\\(1\\)基于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論研究較多,且有較強的同質性,即基本觀點和結論都趨于一致,研究思路都大同小異。這種現象說明社會保障理論研究缺乏創新,定量研究的滯后將使得研究陷入困境。

\\(2\\)定量研究明顯不足。這個不足既表現為研究數量稀少,也表現為研究的深度不夠。在僅有的定量研究中,大多數研究東、中、西部三大地區間或城鄉間的差異,僅有少數文章研究了省際或省內地區間的社保差異。選擇的地域\\(城鄉或地帶\\)較寬,難以更準確反映出實際水平;研究方法單一,還只停留在傳統描述統計分析基礎上,說明同仁對新方法的掌握還欠缺。

\\(3\\)評價方法見仁見智,沒有統一的權威的指標體系。評價標準、指標選擇方面還沒有出現有代表性和公信度的社會保障城鄉均等化評估指標體系。在研究對策上,多強調區域財力和保障制度的差異,忽略了政府自身的能動性和外部環境的客觀性[21]。

綜上分析,本文認為社會保障均等化是指居民應當不分地區、不分城鄉地享有社會保障的基本權利,能夠實現機會公平和結果公平。文章進一步從社會保障均等化內涵的理解出發,基于AHP多層次模糊評價模型構建“我國省域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評價指標體系”,查閱《中國統計年鑒2013》、《中國勞動年鑒2013》、民政部網站獲取指標數據,計算得到各省區社會保障均等化水平總指數和各子系統指數,應用空間統計方法分析省域社??傊笖档目臻g集聚性和異質性,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社會保障均衡發展的對策建議。

二、研究方法與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1.研究方法

\\(1\\)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將決策有關的因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評價方法。首先用德爾菲法設計評價指標,構造判斷矩陣;然后求解判斷矩陣特征向量,求得每一層次的各元素對上一層次某元素的優先權重;最后再加權求和計算最終權重,其中最終權重最大者即為最優方案。此法把研究對象作為一個系統,不隔斷各因素對結果的影響,而且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簡潔實用,在統計綜合評價中應用比較廣泛[22]。

\\(2\\)空間自相關分析。鑒于學界普遍認為我國社會保障服務水平存在地區差異,本文借助空間自相關法分析其省際差異和空間格局??臻g自相關反映一個省區與其鄰接省區的社會保障水平的空間相關性,因其考慮了空間地理因素的影響而成為認識評價指標空間分布格局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主要計算空間自相關指數Moran’sI和空間異質性指數LISA。①空間自相關指數。Moran’sI為正值且接近1,說明存在空間正自相關,呈集聚格局;Moran’sI為負值且接近-1,說明存在空間負自相關,呈離散格局;Moran’sI=-1/\\(n-1\\),不存在空間自相關,呈隨機格局。②LISA異質性集聚圖就像坐標系的四個象限,對應的空間統計學解釋如圖1所示。

2.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本文研究的重點放在橫向比較各省區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水平上,暫不考慮城鄉差異、階層差異,因此,均等化指數通過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水平的均等程度來評價。

從政府機關、高校、普通公眾中挑選10人作為評價專家,借助德爾菲法選擇評價指標??紤]到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研究方法的通用性,專家一致選擇應用社會保障項目為基礎,并劃分為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4個子系統,借助AHP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目標層設置為“A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水平指數”,準則層Ⅰ設置為“B1社會救助”、“B2社會保險”、“B3社會福利”、“B4社會優撫”4個子系統,準則層Ⅱ下設C1-C10共10個方面,準則層Ⅲ下設D1-D17共17個方面,最后方案層設置了E1-E26共26個具體的觀測指標,構建了省區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水平五層次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好層次結構模型后,專家兩兩比較各層級各觀測指標的重要程度,分別構造判斷矩陣;借助DPS13.0軟件分別進行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檢驗通過,得到各觀測值最終權重wi。如表1所示。

3.應用統計軟件

應用DPS13.0軟件進行層次分析,計算權重;應用SPSS17.0軟件計算指數值并繪制趨勢圖;應用GeoDa1.4.6軟件繪制四分位地圖、Moran’sI散點圖、LISA集聚地圖。

三、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現狀分析

第二部分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并計算了各觀測指標的權重。接下來利用改進功效系數法對每個觀測值數據標準化,剔除量綱;然后加權求和分別得到31個省區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水平總指數和各子系統指數值。如表2所示。

圖2為依據表2結果繪制出的我國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水平趨勢圖。

從圖2中黑實線顯示的總指數趨勢可以看出,我國城鎮社會保障水平呈現明顯的東高西低態勢,中部省區最低。東部較發達省區的社會保障水平總指數普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2978\\),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四省市明顯高于其他省區,而河北、遼寧、福建三省區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西部的內蒙古、四川、陜西、青海、新疆五省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普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社會保障水平總指數與各省區的人均GDP水平差異存在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r=0.596\\(p=0.000\\)。

“社會救助”子系統趨勢圖顯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0765\\)的12個省區中,東部占了1個\\(8.3%\\),中部占了5個\\(41.7%\\),西部占了6個\\(50%\\)。國家在社會救助方面,明顯向中西部傾斜。

“社會保險”子系統趨勢圖顯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1625\\)的13個省區中,東部占了9個\\(69.2%\\),中部占了0個\\(0.0%\\),西部占了4個\\(30.8%\\)。社會保險落實方面,東部明顯高出中西部省區。西部的青海、寧夏、新疆、西藏高于平均值的原因與其人口總數較少也存在一定關系。

“社會福利”子系統趨勢圖顯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0443\\)的12個省區中,東部占了5個\\(41.7%\\),中部占了2個\\(16.7%\\),西部占了5個\\(41.7%\\)。東部的浙江、江蘇、上海三省市社會福利水平最高,尤其是浙江、江蘇兩省把全國平均水平拉高了。

“社會優撫”子系統趨勢圖顯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0146\\)的11個省區中,東部占了4個\\(36.4%\\),中部占了5個\\(45.5%\\),西部占了2個\\(8.1%\\)。山東省在社會優撫方面做得最好。

根據城鎮社會保障均等化水平總指數大小繪制四分位圖\\(見圖3\\),圖中顏色越深說明社會保障水平越高。圖3顯示:東部的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四省市顏色最深;西部顏色次之,中部顏色較淡,顯示出較明顯的空間集聚格局。全局Moran’sI=0.19\\(P=0.04\\),說明省域社會保障水平存在空間正自相關,在地理上表現為空間集聚格局,圖4中的趨勢線即為全局自相關指數值。

下面繪制LISA集聚圖,并做顯著性分析,研究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總指數的空間格局。其中HH區用黑色顯示,LL區用深灰色顯示,LH區用灰色顯示,HL用淺灰色顯示,無顯著性用白色顯示。

圖5中有兩個區域顯著性水平較高,其中東部黑色顯示的江蘇、上海兩省市,分布在HH熱點區,說明這兩省市自身的社會保障水平較高,其周邊鄰接省區也較高,存在空間集聚性;其次是淺灰色顯示的廣東省,分布在HL異質性突出區,說明廣東省的社會保障水平較其鄰接省區都高,形成一個極地。其余省區顯示白色,說明各省區之間社會保障水平的差異性不顯著。

為進一步分析社會保障水平與各省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進而對總指數基于“人均GDP”加權,得到Moran’sI散點圖和LISA集聚地圖。全局空間自相關指數Moran’sI=0.51\\(P=0.00\\),加權之后的指數值明顯大于未加權的,說明社會保障水平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存在顯著正相關。圖6顯示:西部大部分省區處在HH熱點區,重慶市處在LH異質性突出區,而東部的吉林、河北兩省卻處在LL盲點區,其余省區差異性不明顯。究其原因,筆者認為西部省區的社會保障水平較東部為低,但經濟發展水平也較弱,兩者的相對發展水平則未必低;而吉林、河北兩省社會保障水平較周邊鄰接省區不是很高,但是其經濟發展水平卻相對較高,取兩者的相對發展水平也就未必高了;西部直轄市重慶的社會保障水平較鄰接省份較低,但其經濟發展水平對較高,形成了異質性較為明顯的一個地區。

四、城鎮社會保障非均衡發展的原因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我國省域之間社會保障水平差異顯著,存在明顯的空間正相關,且高高集聚、低低集聚明顯。下面聯系各省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分析其原因。

1.社會保障制度不統一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一開始就缺乏一個全國性的整體設計,采取的是地方化的福利保障供給制度。因此,生活在不同領域的人所享受的保障是不一樣的。至今全國統一的制度框架還未完全確立,社會保障項目的進展也不一致。各地區、各省政府都有自己的社保政策,沒有一個統一的政策標準,從而參保范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方式、機構設置等都不盡一致。

2.省區經濟發展的不均衡

經濟是基礎和命脈,經濟發展直接決定著政府的財政收入,進而影響其對地區社會保障水平的供給能力和質量,成為阻礙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實現的主要原因。由于地理位置、資源稟賦、人力資本等差異,各省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并且也存在一定的空間正相關性[23]。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差距較為明顯,區域內各省區的差異也較大,城鄉之間的差距也不言而喻。

五、我國社會保障均等化發展對策建議

我們認為,社會保障均等化是指居民應當不分地區、不分城鄉地享有社會保障的基本權利,能夠實現機會公平和結果公平。要實現社會保障水平的均等化發展,政府必須要解決居民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均等和地方政府供給能力的均等,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本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出實現社會保障均等化發展的建議。

1.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全覆蓋

社會保障制度是公民生存權和發展權實現的保證。從全國范圍看,社會保障的均等化首要問題是實現制度的全面覆蓋。就基本權利而言,全體居民都應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實現社會保障的基本權利,否則社會保障均等化也就無從談起。就機會公平而言,我國雖然立法強制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參加社會保險,但在單位和個人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如何應對,則國家可以通過補助或稅收減免等方式,確保單位和個人社會保險的連續性。就結果公平而言,政府通過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等形式,化解弱勢群體的生存危機。社會救助發揮兜底作用,不論發生何種情況,政府都必須確保全體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2.建立和完善政府的標準制定和轉移支付體制

文章的研究結論表明,我國中西部社會保障水平明顯低于東部,尤其是中部省區普遍低于國家平均水平。要推進社會保障均等化的進程,中央政府應當更多地集中在標準制定和轉移支付體制的建設和完善上,通過標準制定明確均等化的技術和要求,通過轉移支付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確保地方政府的社會保障項目的供給能力[24]。合理的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制度安排,成為縮小地區差別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

按照“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創新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穩步提高保障水平,促進社會保障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時濤,蘇寶利.基于時空尺度的公共衛生資源配置均等化測度[J].中國衛生統計,2014,4\\(2\\):307-315.
[2]\\(美\\)E.S.薩瓦斯.民營化與公私部門的伙伴關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48-49.
[3]李雪萍,劉志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區域對比與城鄉比較———以社會保障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18-25.
[4]丁元竹.我國現階段基本社會保障均等化初步評估[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6\\):43-45.
[5]孫翎.包容性增長與基本社會保障均等化———基于機會平等的視角[N].光明日報,2010-10-19\\(10\\).
[6]孫德超,徐文才.基本社會保障服務不均等的現實考察及均等化途徑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2\\):206-210.
[7]朱慶芳.養老問題及養老水平的地區差距[J].社會,1999\\(5\\):65-68.
[8]呂棟鑫,李正龍,楊勝利.基于社會保障水平指標的全國各省市聚類分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0\\(11\\):54-57.
[9]張建中.中國社會保障服務水平均等化實證研究———基于1999年與2008年地區差別的對比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0\\(6\\):34-35.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