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河北省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現狀
河北從地理位置來說是處在東部區位,而經濟發展總體來說是處于中部水平。 作為一個大省,從 2013 年的數據來看,河北省 GDP 總量全國排名第 6,人均 GDP 全國排名第 11 位,可支配財政收入全國排名第 22 位。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河北省經濟發展支撐的產業為:
傳統產業、高科技產業、新興產業。 傳統產業比重較高,高科技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在河北起步較晚,比重較低,其中在新興產業中也是以傳統的工業為基礎,初級加工比重較高,高效益的整機產業比重較低,導致其結構不合理,競爭力較低,市場前景狹窄,無法支撐河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是河北經濟發展的主題,河北省傳統產業(包括傳統農業、傳統工業和傳統服務業)比重太大,亟待改造升級。 河北省產業更多表現為重化工業的產業專業化趨勢,分行業在勞動生產率和區位商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比重上有明顯優勢的行業為: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鋼鐵業,食品制造業,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根據河北省的省情,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河北建成環京津的重化工、能源和制造業的基地,各市在省情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發展建材、冶金、石油、化工、裝備制造、能源、醫藥、紡織服裝、食品、旅游、信息、文化等產業。 必須加大提升產業結構的層次。 傳統產業要提高產品的高科技含量,同時應該加大發展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和裝備制造業。 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高科技含量能夠提升產業競爭力,是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最重要課題。
二 河北省人才結構現狀
(一)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
河北省共有高等院校 63 所,在全國名列第五,但是綜合性院校只有一所,單科院校多達 62 所,本科院校比例較低,在校研究生學生總數在全國排在 18 位。 而且高等教育的專業結構和布局不是很合理,綜合性大學 1 所,師范院校 12 所,理工院校 14 所,院校的實力和科研能力與全國整體水平相比也較弱,研究生和博士點較少。 由于研究生教育在全國來說比較落后,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與河北省經濟發展要求不適應,特別是高校作為創新科技人才的培養基地, 其科技創新能力很弱,本身對人才吸引力不足。 河北省由于工資收入較低,改善居民生活的公共設施投入不夠, 加上環繞北京和天津的特殊地理位置,導致我省高校畢業生留在河北省的較少,大多數選擇前往北京和天津。 而與此同時考入其他省高校的畢業生,回河北就業的人數也在少數,大多選擇在就讀高校省市就業,這也是河北省高層次人才比例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二)專業技術人員總量少且結構不合理
河北省在中高層次專業人才上嚴重缺乏,尤其是高級專家和學術學科的帶頭人缺乏嚴重。 人才結構型矛盾,專業技術人才占人才總量的 50%,人才繼承性斷層,缺乏大量的年輕的高科技人才,致使河北省整個人才資源中素質結構失衡。
(三)初、中、高級技術工人短缺
河北省在中學教育和中等專業學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卻相對薄弱,在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師資引進和隊伍建設上投入較小,職業教育教學水平較低,教學效果實效性較差,導致很多職業院校畢業生從事本專業的較少,造成河北省初、中、高級技術工人短缺。
三 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對大學生就業的啟示
(一)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
河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一部分大學生的就業,但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提高關鍵還是在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使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河北的第一產業的結構已經成為勞動力的主要流出產業,即使在大力發展,但對于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作用的發揮還是微乎其微的。 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第二產業對于大量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小,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第三產業對于畢業生來說產業的吸引力、勞動的吸納力和積極發展的協調性都是提高大學生就業的有力保證。 從長遠角度來看,河北省應該積極扶助第三產業的發展,將經濟重心從農業和傳統制造業轉向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由此來提高產業對勞動力資源的吸收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河北省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二)高校為應對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基礎
高校專業結構的設置受產業結構的制約,教育結構的調整要和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 河北省高校專業結構調整要做到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 不斷提高勞動從業人員的素質,要培養出厚基礎、寬口徑、能力強、高素質的人才,不斷提高河北省各個產業從業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才能夠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 高校通過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根據學校原本的培養方案,積極優化學科的專業結構,將理論和技術進行相互滲透、綜合,提高畢業生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 從而優化人才資源配置,為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有力保證, 同時也提高了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優勢,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奠定基礎。
(三)完善高校就業指導機制,保障產業結構升級中大學生就業的平衡
河北省政府相關部門和高校應當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要形成完善的就業指導機制,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到職業素質的拓展,從大學生求職技巧的輔導到職業人角色的調適,要階段性和持續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同時在積極為大學生拓寬就業渠道的同時要完善大學生的就業市場體系,要打破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壁壘,消除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條塊分割,將大學生自覺流動到人才最需要和最緊缺的地方,實現人才流動的順暢和人才配置的合理。
(四)大學生要自覺提高自身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
產業結構的升級,導致學校教育結果和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一方面企業對人才求之若渴,另一方面畢業生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導致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但是在大學生就業方面總體來說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是利大于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帶來了經濟的發展、職業形式的新變化。 只要我們的大學生自覺地提高自身素養,在校期間多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多去用人單位實習,隨著自身專業知識技能、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的提高,自然而然,自身的就業競爭力便會增強,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四 結語
河北省是我國的大省,在全國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中占著重要的地位。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河北省的很多產業正在遭遇著發展的瓶頸,只有走產業調整升級的道路才能保證河北省經濟的持續發展。 在產業調整情況下出現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很正常的,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態、積極的舉措,應對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的就業失衡,保持產業結構調整與大學生就業良性互動的平衡關系。
參考文獻:
[1]楊 連 云 ,趙 巍 ,唐 丙 元.河 北 省 人 才資源 及 開 發 利 用對策[J].經濟論壇,2003\\(7\\)
[2]穆 懷 中 ,閆琳琳.東 北 地 區 產 業結構 與 就 業結構 協 調度實證研究[J].西北人口,2009\\(2\\)
[3]李 彬.高 校 學科 專業結構 與大 學 生 就 業 問題 研究 —以江蘇省為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2\\)
[4]金 碚.現 階段 我 國 推 進 產業結構 調整的 戰略方向[J].求是,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