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中原經濟區統籌城鄉養老社會保障體系的現狀
1.1 建立多層次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
1.1.1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截至 2012 年底,全省城鎮職工參保人數達到 1167.6 萬人。
1.1.2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普及河南省在 2011 年 8 月份出臺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豫政〔2011〕58 號), 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兩項制度合并實施。對年滿 16 周歲 \\( 不含在校學生 \\)、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和不符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城鎮非從業居民 , 可以在戶籍地自愿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居民 , 年滿 60 周歲 , 可按月領取養老金。
1.2 城鄉居民養老社會保險制度總體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河南省參保人數突破 3400 萬人,領取養老金人員 726萬人,參保率 90.2%。年滿 60 歲開始領取養老金待遇的人數為 1100 萬人,覆蓋面71%。河南省開展試點的縣 \\( 市、區 \\),達到122 個,占全省縣 \\( 市、區 \\) 總數的 77%,覆蓋城鄉居民達到 80%。2009 至 2012 年各級財政累計撥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助資金 69.6 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河南省48.1 億元,省級財政補助 8.4 億元。
2、 當前中原經濟區城鄉養老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當前各項養老社會保險待遇水平
整體偏低,滿足基本生活水平較困難2.1.1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水平增長緩慢,替代率逐年下降從表 1 可以看出,從 2005 年到 2013年,職工基本養老金從 700 元上升到 1893元。但年遞增的速度卻從 2006 年 18.03%下降到了 2013 年的 9.99%。養老金替代率也從 2005 年 48.1% 下降到了 2011 年42.9%。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職工養老金雖然有所增長,但增長緩慢,低于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速度,造成退休職工生活實際水平呈下降趨勢。
2.1.2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水平低,難以保障基本生活(表 2)從 2013 年起合并推行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滿 44 年,如每年繳費為 100元,60 歲后月養老金待遇為 96.15 元。如每年繳費 1000 元,60 歲以后每月養老金待遇為 381.04 元??鄢浺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未來能否養老令人擔憂。
2.2 城鄉養老保險水平仍存在較大差異
2013 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省平均為 1893 元 / 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省平均為每月150元,兩者存在巨大差異。
3、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差異化的原因分析
3.1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基礎和管理體制存在城鄉差異
農村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剛剛建立,還不成熟,存在“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現象,且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運行效率低下,農村社會保險資金被挪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3.2 農村社會保障財政投入不足
作為社會保障制度參與主體和政策支撐的政府,對經濟較為落后的廣大農村所投入的財政性資金,遠遠不能滿足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資金的需要。
4、 當前構建中原經濟區統籌城鄉養老社會保障制度的工作重點
4.1 改善農村經濟條件和社會環境,為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奠定經濟和社會基礎。
4.1.1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 掃除社會保障城鄉統籌發展的制度障礙。
一是要放寬戶口遷移政策 , 依據居住地來登記戶口實現人口的自由流動。
二是要掃除戶籍制度對社會保障城鄉統籌的阻礙。
三是應該將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相分離。
4.1.2 創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一是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是公共財政適當向農村傾斜,促進農業現代化、特色化、規?;彤a業化。
三是促進農業經濟轉型和合理布局。四是以城鎮化帶動農業人口的合理流動,平衡城鄉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