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精益生產方式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管理方式,近年來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精益生產組織來說,其引進的精益生產方式能否在企業持續有效的實施,關鍵在于能否使其內部員工接受這一新的方式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自己以更好的適應精益生產方式的推行。本文通過深人分析精益生產組織文化對員工行為的影響機制,從而為企業推行精益生產方式提供指導,使其順利的實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組織文化與員工行為的相關理論綜述
1.組織文化的定義與構成要素
Schein綜合整理各種定義,找出學者們在描述企業文化時所慣用的意義,將組織文化正式定義為:群體在解決其外在的適應與內部的整合的問題時,學到的一組共享的基本假定,因為他們運作的很好而被視為有效,因此傳授給新成員,做為當遇到問題時如何去知覺、思考及感覺的正確方法。
Peters&Waterman認為組織文化至少有七種構成要素:企業經營戰略;經營管理風格;組織結構;作業程序;企業成員;人員技術與能力;共同價值觀等[l].河野豐弘認為組織文化的構成要素可分為七點:成員信仰的價值觀;情報搜集的取向;構想的產生;評價執行的過程;上下成員相互關系;組織忠誠度;熱忱[2].
Dellisoll將組織文化分為四類:適應的文化;使命感文化;參與的文化;一貫的文化[3].
2.員工行為的相關理論
(l)員工知覺的組織文化
員工知覺的組織文化又稱為組織文化強度,即員工所感知到的組織文化越明顯,組織文化被共享的程度越高、越容易被接受,則該組織文化越強。鄭伯塤研究發現,知覺到的組織文化在解釋員工行為(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工作滿意度等)方面有良好的預測效果。
(2)個人一組織契合度
個人一組織契合度可以理解為,員工會選擇與自己價值觀相近的組織,而組織也會選擇具有相似價值觀的員工。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的一致性越高,則組織成員核心價值觀共享的程度也越高,這樣,組織成員之間能順利的溝通,而且一致性會產生組織的規范整合功能。
三、精益生產組織文化與員工行為關系
1.員工知覺的精益生產組織文化與員工行為關系
學術界普遍認為,員工知覺的組織文化與員工行為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因為具有類似價值觀的企業員工應該擁有相似的認知歷程,其對環境事件的分類與解釋比較一致,加之他們擁有相似的語言系統和思維習慣,從而使得其行為方式上表現出更多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強勢的組織文化不一定會提高員工個人的效能,尤其是當組織文化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時,強勢的組織文化會不利于組織變革,在這種情況下,組織在構建適合精益生產方式推行的精益生產方式組織文化時就會遇到一定的困難[4].
2.個人和精益生產組織文化的契合度與員工行為關系
通過文獻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組織文化契合度研究主要包括個人內部的價值觀差異、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差異及個人與組織的價值觀差異。人與人之間價值觀的差異則主要研究組織中下屬所擁有的價值觀與其上司的價值觀之間的契合度對員工行為的影響,分析發現當兩者之間的契合度越高時,組織員工的表現也會越好。有學者認為,組織文化要發揮其功能,或者是組織員工要將組織文化內化成其內在的行為規范,這就需要考慮員工對組織文化的接受程度,也需要考慮兩者之間的符合程度,否則有可能出現個人與組織文化相沖突的現象[5].
四、研究結論與啟示
通過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對于精益生產組織的管理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研究表明,員工知覺到的精益生產組織文化與組織實際的文化之間存在差異,所以,企業在建立適合精益生產方式實施的精益生產方式組織文化時,應該注意個人感知到的組織文化與企業實際的文化之間的差異,并不斷地進行文化診斷與修正,努力加強個人與精益生產組織文化之間的契合度,這對于精益生產方式的實施及持續的推行產生重要的影響。
人的因素是精益生產方式中的支撐點,因此,員工的認同與參與是影響精益生產方式持續推行的關鍵因素。本文旨在深人分析組織文化如何影響員工的行為進而對企業精益生產方式的推行產生影響,引起企業對精益生產組織文化建立的重視,并提高他們對員工個人的重視,以便為精益生產方式在企業的順利實施及持久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增強我國企業的實力及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