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 黃河三角洲腹地,環渤海經濟區與黃河經濟帶的結合部, 北臨渤海,是山東省的海上北大門,戰略地位重要,區位優勢明顯。 濱州市十分重視水利工程建設,歷屆市委、 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緊緊圍繞除水患、興水利兩大目標,按照“引蓄節排補并舉,河井庫塘閘結合,旱澇堿潮綜合治理”的總體治水思路,構思了“雙豐雙星”的水利灌溉工程布局。 水利建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但是在水資源高效利用、防洪保安全、農田水利建設、水系生態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著薄弱環節和突出矛盾。 為加快全市水利改革發展,統籌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災害威脅等問題,建設科學、合理、完整的現代水網體系,實現河、湖、渠、水庫貫通,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優化配置,達到供水安全,旱能澆、澇能排,水生態環境優美的效果,迫切需要推進濱州市現代水網建設工程。
1 現代水網概述
水網,是以水庫湖泊為調蓄中樞,以河道渠系為主要輸水載體,串聯調配各個水系和各類水利工程,形成資源互為調配補給的工程體系。 現代水網是在現有水利工程架構的基礎上,以現代治水理念為指導,采用當代先進的工程技術和管理手段, 進行整合與提升, 使之形成集防洪、供水、生態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水利工程網絡體系。 具有連通性、可控性、安全性、高效性、系統化、智能化等特征。
2 現代水網建設的必要性
2.1 保障濱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濱州位于環渤海經濟帶的中心,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的主戰場,又是濟南都市圈、半島藍色經濟區的交匯處,憑借地理優勢有條件成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節點型城市和重大戰略的實施載體,有利于濱州交通樞紐地位的強化和綜合經濟實力的提升。 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重要基礎設施之一的水利,也將面臨更高更新的發展要求。 然而,與交通、電力、通訊、市政等相比,濱州市水利已明顯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水利發展模式、常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相對孤立的水利工程建設措施已無法支撐經濟社會快速增長的需要。 盡快建設濱州市現代水網,系統提高水利行業支撐能力,堅持用水總量控制,實施多水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用水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是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以水利改革發展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
2.2 確保濱州市防洪、生態及供水安全的需要
濱州市受氣候條件、 地形地貌等因素影響,洪、澇、旱災害頻繁,對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威脅。 特別是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引起的諸多極端天氣事件,使得上述災害發生的頻率進一步提高,使得防汛抗旱形勢越來越嚴峻。 濱州市屬資源性缺水的區域,地下水限量開采,地表水污染,客水利用受到制約,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的矛盾長期存在。 面對當前存在的洪澇災害、供需矛盾、生態環境惡化等突出水問題,迫切需要通過現代水網體系建設, 全面提高防洪、供水和生態安全的重要戰略任務。
2.3 水利發展的需要
目前, 隨著山東現代水利示范省建設的推進,加快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使水利的發展各具時代特色、使水利的支撐作用更加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需求,成為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標。 現代水網,具有多種功能,能夠在防洪減災、供水調度、生態修復等多個方面發揮出綜合效益,因而成為現代水利建設的重要突破口。 而且現代水網先進的理念、全新的治水模式以及科學高效的管理,也是濱州市加快現代水利發展的戰略舉措。
2.4 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需要
水利改革發展績效已經納入政府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國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水利工程必須由單一功能向綜合功能轉變,實現總量控制下的水資源高效利用。
3 現代水網建設的可行性
濱州市現代水網建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3.1 發展機遇
在制度層面和保障機制上,中共中央《關于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為水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機遇前所未有。 山東省委 2011 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 今后 10 年社會年均水利總投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基本建成現代化水網體系,至 2020 年基本實現水利現代化。 此外,省委一號文件還從大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創新水利發展體制機制、切實加強對水利改革發展工作的領導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3.2 現代水網建設基礎
1)自然條件。 濱州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依次為南部低山丘陵區, 其余部分黃河沖積平原區,河流呈單側梳支狀,干流為東北~西南向,具備了構建水網的骨干構架,也是建設濱州市大水網最重要的基礎條件和天然優勢。
2)工程基礎。 經過多年努力,濱州市在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灌區節水改造、城鄉供水、河道治理、水系生態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水網構建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條件。
一是簸箕李、小開河、韓墩等大、中型引黃灌區已建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灌排體系;二是建設了一批調蓄平原水庫,現有?。?)型及以上的平原水庫 39 座,設計庫容 4.28 億 m3,成為全市重要的供水調蓄調節設施;三是在主干河道內建設了一批攔河閘壩,可攔蓄地表水 1.75 億 m3,是水網調度的重要控制樞紐;四是實行城鎮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了一批供水管網,為供水調度提供了保障; 五是水利風景區及生態灌區的建設,為濱州市創造了生態優美的環境。 上述工程設施,無疑將為濱州市現代水網建設提供重要的工程條件。
4 結 語
堅持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水利思路,建設科學、合理、完整的現代水網體系,堅持統籌治水、科學用水、依法管水,以工程建設為基礎支撐,以水系連通為主要舉措,以綜合治理為重要手段,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 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為核心理念,以人為本、科學規劃、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洪抗旱并舉,開發保護兼顧,繼續加強和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以水利的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著力打造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水網。
現代水網建設, 對加快濱州市水利改革發展、率先建設現代水利示范市、支撐富民強市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