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有桐柏毛集林場生態公益林基本情況
國有桐柏毛集林場始建于1960 年 4月,位于桐柏縣的東北部,地處豫鄂兩省四地五縣市交界處,分布在固縣、毛集、黃崗、回龍四個鄉鎮,經營總面積 20.7 萬畝,活立木蓄積量 45.5 萬立方米,樹種主要為松、櫟類等,林種主要為防護林。全場現有干部職工 162人,下設 5 個股室 5 個林區及園林綠化隊、苗圃場、護林隊、桐柏縣第二森林消防隊、病蟲害測報站、野生動物疫情監測站、國家級馬尾松良種基地等機構,是一個集良種繁育、科研試驗、生態保護、營林生產于一體的生態型營林場。生態公益林 14.84 萬畝,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 13.82 萬畝,省級生態公益林 1.02 萬畝。
二、國有桐柏毛集林場在生態公益林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態公益林林分質量參差不齊
林場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處于粗放經營狀態,雖然根據生態公益林的分布特點、范圍、保護等級和管護難易程度進行分類管理,但林分質量仍存在參差不齊現象,近熟林、成熟林相對較多,部分混交林、疏林地、宜林地、未成林地林分質量較差。
2.生態公益林管護力度不夠
每年生態公益林中發生森林火災的次數有大大小小十余起,導致人力、財力、物力損失,且森林資源破壞;周邊村莊侵占國有林場土地現象時有發生,未能有效遏制;少數村民在公益林林區內放牧、取土、采礦、亂撲亂獵野生動植物時有發生,未能及時保護。
3.資金不足,生態資源優勢未能合理利用開發
毛集林場生態公益林 14.84 萬畝,需聘請護林員進行日常管護,對遭受病蟲害、雪災、火燒木、風倒木等進行清理,對林分質量較差的林分進行撫育、補植補造等撫育管理措施,需大量資金為此。生態公益林中的補償政策只停留在每畝地 4.75 元的基礎上,而群營林林分質量差、管護粗放或疏于管理,每畝地補償漲到 10 元,15 元。國有林場補償資金不足,難于為此實際管護和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多年來,林場只重視保護,不重視生態資源開發利用,使生態效益未能有效的轉化為經濟效益。
三、主要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由于林場多年來只重視保護,不重視改造提升
部分被劃入公益林的混交林、疏林地、未成林地未能及時進行補植補造,撫育;對遭受病蟲害、雪災、火燒木、風倒木等林分未及時清理;對未成林地進行粗放型管理,從而使這些林分與其它成林林分相比質量參差不齊。
2.森林防火、生態公益林保護宣傳力度不夠
雖然在各主要路口、明顯位置設置森林防火標識牌,但每逢清明等國家節假日村民上墳祭祖都采用燒紙錢的方式,造成火災隱患;在巡查過程中,巡查人員巡查不到位,部分村民利用農閑侵占林場土地現象時有發生,且未能及時解決;村民生態公益林保護意識淡薄、宣傳力度不夠,從而出現在生態林內放牧、取土、采礦、亂撲亂獵野生動植物等現象。
3.缺乏穩定資金投入,生態資源優勢未合理利用
國家對生態公益林禁止或限制采伐,劃入公益林大多是用材林、經濟林,設計林場的切身利益。大面積生態公益林,特別是人工公益林經營管理,需要大量的物力、財力、人力投入。國有林場大部分收入匱乏,資金缺口很大,由于缺乏穩定的資金投入,使得公益林難以得到高質量的經營管理。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們生態環境意識的覺醒,森林生態環境禁止日益受到重視,以生態資源開發促進生態公益林發展,形成共贏局面,才能真正形成生態公益林長效管理機制。
四、生態公益林公里措施與對策
1.多措并舉,提高林分質量
疏林地、宜林地、無立木林地和未成林地,采取補植補造等措施進行改造,科學營建高效公益林。其中對生長在陡坡或土層十分瘠薄的灌木林,予以保護;對生長在緩坡且土層較為深厚的灌木林,進行改造提高,使其變為喬灌復層林,提高林地生產力,更好地發揮林地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對于疏林地,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加強保護,培育次生林,也可按林分內林隙的大小與分布特點,采用均勻補植補造或局部補植補造的方式,形成不同樹種或不同起源鑲嵌分布的混交群落。對于宜林地和無立木林地,綠化造林,著眼建立針闊混交、喬灌結合,高標準質量的生態公益林。對于未成林地,加強撫育管理,盡快培育成為高效林分。
2.加大管護力度,鞏固公益林建設
加強生態公益林管護人員隊伍建設。林場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技能專業護林員隊伍,專職從事生態林管護任務并建立考核機制,確保管護成效。對管護人員進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管護人員一年一聘,崗前培訓,持證上崗。每月定期召開管護人員、護林員培訓會,通過培訓,使一線人員知法守法。林場與各林區簽訂森林管護經營責任書,層層落實公益林管護責任,明確責、權、利;確定保護人員及其管護責任區位置、界線、面積等管護內容,使管護人員真正做到“人員、標志、地塊、責任、獎懲”五落實。同時,對管護的范圍進行明確的劃界標樁,樹立標識牌,注明四至范圍、面積、林種、管護責任人等主要事項。根據森林資源分布特點、地理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在公益林林區實行封山設卡和巡山管護。
3.發展生態旅游項目,合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
林場積極引進投資商,吸引外資投向林區,以森林景觀為主題,以自然景觀為依托,合理開發森林生態旅游。分層次開發,突出林區旅游特色。對公益林的生態旅游實施分層次開發,有資源優勢的先開發,為后期的生態公益林旅游資源的培育和開發提供成功的經驗和資金。林區旅游資源開發中應尋求差異,切忌照搬、抄襲,否則不能吸收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的消費者。
4.合理調整規劃采取分類管理的問題
對生態公益林中的重點保護林,應采取嚴格的封山育林措施,管護經費和所涉及承包戶的補償資金確保到位,使所涉及承包戶的生存完全脫離對當地森林的依賴。對被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列為一般保護林的林地,則應區別輕重緩急,分期逐步實施生態公益林的建設管護措施。
5.生態公益林才管護經費及補償金建議
制定合理的管護費用。公益林的管護經費,從現有水平看每年每畝 4.75 元已遠遠達不到標準,起碼考慮國有林的獨特性和重要性,超過群營林,達到15—20元。林場在生態公益林的開發利用必須堅持以保護為主,妥善處理保護,利用和發展三者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五、結語
國有林場是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的主戰場,進一步優化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事業。
參考文獻
[1] 江洪.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態公益林建設問題 [J]. 改革與理論,1995年06期
[2] 曾培賢,曹仁福.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措施 [J]. 中國林業 ,199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