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小學男子籃球訓練中的應用
【第一章】小學男子籃融入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可行性研究前言
【第二章】小學男子籃球運動員訓練研究方法
【3.1 3.2】傳統體能訓練與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區別
【3.3】小學男子籃球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內容的選擇與流程
【3.4 3.5】小學男子籃球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計劃的制定
【結論/參考文獻】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男子籃球訓練結論及參考文獻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小學男子籃球運動員訓練中的實驗研究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論文研究需要,收集研究以下及方面的文獻資料:
1、有關國內外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各類體育學術期刊 50 篇、論文 20 篇、著作10 本。
2、籃球技術訓練方法等方面的專業論文,文章和著作。
3、有關籃球體能訓練的專業論文與著作。
2.2.2 問卷調查法
2.2.2.1 問卷的設計與效度檢驗
問卷調查法是體育科學研究中廣泛運用的方法。本人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并針對選題所涉及的各方面征求專家意見,最終設計并制定了實驗測試指標的選取調查問卷(附件 1)。
為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向首都體育學院和北京體育大學副教授以上職稱的10 位相關專家進行了問卷效度檢驗,并對問卷做出了"高、較高、一般、較低、低"五級定性評價(見表 1、表 2)。從專家評價的結果來看,問卷所列各題能較好的反映出所需要的內容,具備進行調查的有效性。
2.2.2.2 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實驗測試指標的選取調查問卷(專家問卷)采用了現場發放,定期回收的方法,共發放 10 份,回收 10 份,回收率 100%,有效率 100%;2.2.3 教學實驗法。
以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男子籃球隊 11-12 歲的 16 名隊員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傳統的訓練方法中加入一些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方法,而對照組只在傳統的訓練方法下進行訓練。實驗結束后,根據實驗所測各項指標驗證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訓練實踐中的效果。
2.2.3.1 實驗目的
通過教學實驗來驗證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小學男子籃球運動員的訓練中是否具有實用價值,通過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探討在小學男子籃球運動員訓練中采用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對運動員掌握專項技術及其它方面產生的有益效果是否比傳統訓練顯著。
2.2.3.2 實驗時間和地點
教學實驗在 2014 年 10 月至 2014 年 12 月中旬完成,進行 8 周的實驗時間,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是 24 次課。其中最后一次訓練課為測試課,所以實驗的實施階段一共進行了 23 次課。教學地點在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室外籃球場。
2.2.3.3 實驗所需器材
籃球、秒表、小欄架、橡皮帶、軟梯、瑞士球、懸吊繩、口哨、球缺。
2.2.3.4 實驗設計方法
采用成組對比設計,以檢驗兩組間的差異2.2.3.5 實驗控制。
為確保實驗的效度,在實驗的實施過程中對可能影響信度的一些因子做了控制。
(1) 實驗對象的均衡化處理:實驗前對學生基本情況、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術水平進行測試并進行 T 檢驗,確保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2)為控制訓練環節的不同所帶來的實驗誤差,要求在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中,盡量不打亂原有的訓練計劃。除了對實驗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應用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和傳統訓練相結合外,其它方面的操作過程(如訓練時數、場地器材等)實驗組和對照組均保持一致。
(3)為減少不同教練的不同訓練風格和能力對學生訓練效果所帶來的實驗誤差,實驗組和對照組均由本人訓練。
(4)為了避免產生霍桑效應("霍桑效應"是管理學中的一種現象,是指人們由于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工作績效上升的情況),避免作為實驗對象的學生產生異常心態,采用單盲實驗。
(5)采用教學訓練和測試分離的原則,測試過程采用雙盲實驗,在另外專業老師安排下,由另外四名副教授以上專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統一技評標準進行獨立打分(附件 3)。
2.2.3.6 實驗步驟
(1)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實驗前測。
為了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測試前的基本情況、身體素質、籃球基本技術各項測試指標有無顯著性差異,本人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了實驗前測。
①實驗組和對照組基本情況差異性檢測。
實驗開始前對 16 名實驗對象的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和測量如:年齡、身高、體重,將統計結果整理后獨立樣本 T 檢驗做出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基本情況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② 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差異性檢驗實驗開始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身體素質:全場 3/4 場加速跑和原地摸高進行測試,將統計結果整理并進行 T 檢驗做出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③ 實驗組和對照組籃球專項技術差異性檢驗實驗開始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籃球專項技術水平:左右手運球行進間高手、低手、雙手投籃,半場移動傳接球,全場左右手運球見線折返,梯形滑步進行測試,將統計結果整理并進行 T 檢驗做出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籃球專項技術水平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綜上所述,通過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基本情況、身體素質和籃球專項技術等指標的測試和統計,經 T 檢驗后,P>0.05,各項測試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可以得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屬于同一水平,可以作為教學實驗對等的實驗對象。
(2)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處理模式
在充分研究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籃球傳統訓練方法的基礎上,綜合當前學生的訓練實際,構建了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和傳統訓練相結合的訓練方案,實驗組的訓練流程。
(3)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專項技術測試
教學實驗后,為了了解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籃球專項技術是否具有差異,筆者對兩個組的學生進行了測試。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在同一塊場地進行籃球專項技術測試,測試過程由四位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進行記錄和評定。
2.2.3.7 測試指標和方法由于測試指標的敏感性和科學性,所以必須選取最有效的測試指標,通過對專家問卷調查,選取 3 項基本情況指標:年齡、身高、體重;2 項身體素質測試指標:全場 3/4 場加速跑和原地摸高;4 項籃球專項技術測試指標:左右手運球行進間高手、低手、雙手投籃,半場移動傳接球,全場左右手運球見線折返,梯形滑步為實驗指標進行測量。
測試方法:測試過程是由 4 名副教授以上專家老師,根據《中國青少年籃球訓練教學大綱》規定的測試方法和評價標準完成。
2.2.4 邏輯分析法
在查閱相關文獻、分析資料以及論文撰寫的過程中,綜合的運用分析、歸納、總結等邏輯方法對本文進行深入的研究。
2.2.5 數理統計法
將實驗獲得數據使用 Excel2007 和 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和整理,并用軟件中的 T 檢驗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處理,根據分析結果,來論證、討論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