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小學男子籃球訓練中的應用
【第一章】小學男子籃融入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可行性研究前言
【第二章】小學男子籃球運動員訓練研究方法
【3.1 3.2】傳統體能訓練與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區別
【3.3】小學男子籃球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內容的選擇與流程
【3.4 3.5】小學男子籃球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計劃的制定
【結論/參考文獻】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男子籃球訓練結論及參考文獻
3.4 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男子籃球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計劃的制定
3.4.1 傳統訓練的方法手段介紹
通過對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男子籃球隊教練員的調研,了解到籃球隊以往的訓練都是采用最傳統的訓練方法,例如加速跑、有氧跑、跳繩等。力量訓練是以簡單的臥推、臥拉等訓練手段為主(如表 7)。而籃球運動特點是在快節奏、高對抗、不可預設的環境中發揮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項目,例如,在專項訓練中,運動員需要在身體對抗后不穩定的情況下完成專項技術,若運動員訓練過程中只進行單一維度、單平面、單關節的訓練方式,那么無形中就增加了運動損傷的危險性?;@球運動員在比賽和對抗中做任何技術動作時,都需要膝關節和踩關節的蹬伸以獲得相應的加速度,在此過程中膝踝關節容易產生勞損。
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男子籃球隊傳統的訓練方法中都是進行主要的大肌肉群,很少涉及到深層肌肉,身體核心區及關節區小肌群的訓練,這也是籃球運動員為什么腰背肌、肩肘、膝踝關節傷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訓練前和訓練后沒有真正的輔助訓練,這更不能達到運動員真正的熱身、激活以及恢復再生的效果。
3.4.2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方法手段介紹
通過對傳統訓練方法的總結和篩選,吸收了優秀的傳統訓練方法,把現代科學的訓練方法-"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引入到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男子籃球訓練中。根據籃球隊的訓練時間安排,將實驗組訓練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基礎訓練階段、適應訓練階段和強化訓練階段。在前兩個階段,依據 FMS的測試診斷進行大量的基礎性訓練,根據籃球隊的條件和訓練需求,選取了部分功能性的訓練,并確定科學的訓練流程,如功能性的動作姿態準備訓練,脊柱區的訓練包括球、墊、懸吊繩上的核心穩定力和肩髖關節穩定性訓練、恢復再生(如表 8)。目的在于提高動作姿態的準確性、加強肩帶和核心髖部的力量促進動力鏈傳遞的有效性、利用呼吸節奏來調整身體的放松程度、加強大腦與神經肌肉的命令傳輸和執行控制能力,達到提高神經肌肉的本體感受能力、加強柔韌性康復訓練,提高肌肉的恢復以及加大各關節的活動范圍減少肌肉損傷等等,這對于提高籃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訓練中打好基礎,才能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提高強度和難度。通過第一階段針對性的基礎訓練,解決運動員身體不均衡、不標準的動作姿態、全身發力過程動力弱鏈等等這些不利因素,使運動員的能力和水平在專項中更好的發揮。
根據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男子籃球隊的實際條件,確定了實驗組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課的流程(如圖)。具體流程:預防訓練、動態拉伸與動作準備、神經激活、超等長、脊柱區(墊上徒手練習/瑞士球動作練習/懸吊練習)、恢復再生。
3.4.3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計劃的實施
從 2014 年 10 月到 2014 年 12 月間的 8 周時間內,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訓練,兩組訓練時間一樣,只是在實驗組增加一些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練習,而對照組只進行傳統的練習。根據身體功能訓練的原則,以及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對運動員進行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時間為 8 周,訓練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3.5 實驗結果與分析
3.5.1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差異性檢驗
從表 9 和 表 10 中可以看出,經過本次教學實驗,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實驗前后的身體素質測試中,兩項測試成績均有所提高,并且兩組學生成績提高幅度也沒有明顯差異,由以上數據分析原因是:身體運動功能訓練雖然是現代先進的體能訓練方法,但是傳統體能訓練在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方面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體能訓練,二者是互為補充的關系。
3.5.2 實驗后,籃球專項技術考核成績的統計與分析
對籃球專項技術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有結果可知:實驗組學生成績要高于對照組,用統計學對數據進行處理,兩組學生的各項成績存在差異性,相對應的 P 值分別是 0.011、0.032、0.025、0.018.
經過教學試驗,實驗組學生的籃球專項技術成績要高于對照組,在嚴格控制實驗因素的情況下,說明實驗組的教學訓練中添加了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一些練習方法籃球專項技術成績的提高是有促進作用的,通過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練習方法不僅使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學男子籃球隊的隊員們減少了運動損傷,還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動作姿勢,建立正確的運動表象,為以后的訓練和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