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 多年來,我國在賽艇項目上的力量訓練基本還是沿用東歐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一些訓練方法,經過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長期實踐和摸索,使我國賽艇運動水平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也逐漸暴其不足,在力量訓練方法、指導思想上和專項訓練特點不一致,或者說傳統力量訓練只起到了提高身體素質( 力量素質) 的作用,其結構形式和用力特點上與賽艇技術動作基本沒有關系,同時,功能特點上也相差甚遠,在指導思想上以及實際運作過程中忽略和限制了力量與專項用力特點相結合的這一重要環節。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 1 研究對象
以賽艇運動的傳統力量訓練方法為主要研究對象。
2. 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專家咨詢法進行討論研究。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 1 傳統賽艇力量訓練的現狀
3. 1. 1 大力量訓練
大力量訓練也稱為絕對力量訓練,這種訓練主要是提高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和肌肉橫斷面,其主要手段是臥拉、臥推等。
在具體運用上基本采用以下方法: 在冬訓準備期,一般先進行 2 ~ 4 周的肌肉訓練,基本上采用最大重量的 80%左右強度重復 6 ~8 次,每節課完成 6 ~8 組( 其中也包括一些腰腹力量練習) ,其主要目的是為下一步進行最大力量訓練做適應性準備,一般每周練 l ~ 2 節課。正式進入冬訓期后,這種訓練在每節課里一般采用遞增法進行訓練,從 80% ~90% ~100%,直至加到 100%以上,隨著重量的增加而減少次數,增加組數。如 80% ~96%臥拉、臥推,6 ~8 次完成 4 組,90% 4 ~ 5 次完成 5 組,100% l ~ 2 次完成 6組。這種練習要求每組練習有質量,組與組之間充分放松、間歇時間長,其目的主要是鍛煉肪二頭肌、肱三頭肌、背闊肌和胸大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及肌肉更多肌纖維參加工作的能力。
3. 1. 2 力量耐力訓練
( 1) 固定時間和重量,完成盡量多次數,如采用最大重量的 60% ~96% 、2min × 4 組臥拉、臥推,要求在 2min 內完成盡量多的次數。
( 2) 固定次數和重量,要求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如采用最大重量的 60%練臥拉、臥推,60 次 ×4 組,這種訓練要求運動員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規定次次數。在完成這些力量練習的同時,通常也安排一些腰腹力量訓練( 如收腹、反弓等) ,訓練方式同大力量的訓練( 遞增法) ,一般每周練習 2 次。
3. 1. 3 綜合性力量訓練
綜合性力量訓練,多采用循環力量訓練,一般情況下這種訓練是根據運動員的不同情況選擇 6 ~ 8 個不同的部位練習,每種練習安排相應的次數,反復循環數組。這類練習對改善運動員身體各部位力量薄弱的肌肉和各部位肌肉群之間的協調力,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3. 2 傳統力量素質訓練的不足
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在指導思想以及實際動作過程中,均忽視和限制了力量與專項技術、用力特點相結合的這一重要環節。力量通過劃船技術這一形式體現出來時,應該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它包括: 力量素質、專項技術、協調性、靈敏柔韌性等。它是以身體各部位肌肉的協調用力,把陸上所獲得的綜合能力通過專項技術以速度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決非僅以杠鈴拉、推多重或多少次數可以代表的,這就要求運動員綜合素質的均衡發展。
所以,力量訓練一定要遵守“共軛性原則”,即力量素質、動作技術能力和機能能力三者之間要均衡發展。只有這樣,運動員在專項成績上才會有真正的提高。
3. 3 對賽艇專項力量訓練的重新認識
( 1) 賽艇專項力量訓練與提高賽艇專項技術,發展賽艇專項能力密切相關。從理論上講力量素質訓練,在練習項目的安排上、在組合形式上必須盡量符合以下原則:①與專項技術動作的結構特點極其相似; ②與專項技術動作的發力特點極其相似;③與專項運動的供能特點極其相似。
( 2) 賽艇的專項力量訓練方法與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不是截然對立的,它是在傳統訓練方法基礎上的創新,也可以認為是對傳統力量訓練方法的繼承和發展。比如,將傳統的綜合性力量訓練在手段和形式上加以改進,重新編排,充實和組合,使之成為賽艇專項力量訓練的重要內容。
( 3) 賽艇專項力量訓練方法在范圍和手段上應是相對廣泛、不斷發展的,在某些方面也是因人而異的。在實踐中必須隨時帶著“專項意識”去練,要特別重視那些暫時還無具體衡量標準的練習,還要學習利用一些身體訓練器械,追求專項力量訓練效果。
3. 4 賽艇技術用力特點及其供能特點
賽艇是高速度、快節奏的耐力性體能項目,除技戰術原因外,運動員的體能好壞是勝負的關鍵。爆發力好、持久性長的運動員,往往能取得好的成績。
根據賽艇技術特點和功能特點,設計了一套循環力量訓練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其內容如下:
( 1) 仰臥起坐( 雙手抱頭) :60 次;
( 2) 俯臥提拉杠鈴( 60kg) :10 ~15 次;
( 3) 立臥撐:20 次( 要求完成動作的質量和強度) ;
( 4) 引體向上( 腰部發力) :10 ~15 次;
( 5) 旋垂舉腿( 要求腿觸及頭部) :10 ~15 次:
( 6) 平推杠鈴( 20kg) :30 ~40 次;
( 7) 深蹬杠鈴( 10kg) :10 次。
完成這 7 項練習,每一組一定要在 3min ~ 3minl5s 內完成,心率為 170~ 190 次 / min,每組間歇時間 3 ~ 4min,完成 6 組,具體要求在組數和次數上要循序漸進,在項目交換時,一定要跑步進行,在負荷上一定要達到或超過專項強度。
4 結論與建議
為了盡快提高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能力和保證訓練效果,教練員必須對運動員講清專項力量訓練的重要性,以及專項力量與專項成績之間的關系。在訓練中采用靈活多變的訓練方法,提高運動員對專項力量訓練的興趣,保證訓練質量和強度。徹底改變以往訓練中的過多隨意性和無負荷要求的狀況,使專項力量的提高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葉國雄。 劃艇運動概論。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8.
[2]肖文選,彭希仲。 賽艇。 中國賽艇協會,1994. 4.
[3]運動訓練學。 2000,5.
[4]周學軍。 我國皮劃艇專項力量訓練存在的誤區及思考。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