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賽艇訓練是一種周期性運動項目,按照青少年體能訓練心理學中的有關內容,青少年賽艇訓練既要有耐力訓練,更要有速度訓練,尤其是沖刺力量的訓練尤為重要。因此如何有效的開展青少年賽艇強度訓練就要結合生理學特點,科學的分析青少年身體生理發育特點,因材施教,對于青少年賽艇訓練必須是采取無氧和有氧訓練的結合。
1 青少年賽艇訓練主要方式
1.1 無氧訓練
在體育項目訓練中,肌肉在缺氧狀況下的訓練,而且這種訓練還要是強度大的高速劇烈訓練。無氧訓練大部分是負荷強度高、瞬間性強的運動,因此青少年在無氧訓練中一般不能持續時間長,而且在無氧訓練后出現的疲勞也是長時間的,運動員需要長時間的恢復。
無氧訓練是針對運動員的爆發力的訓練,對青少年賽艇訓練而言,主要是對賽艇最后沖刺爆發力的訓練,按照生理學對無氧運動訓練時間的劃分,極短的與一段時間的訓練在10~20 s間,如果時間過長就失去了無氧訓練的意義,因此青少年賽艇訓練中采用無氧訓練最好的時間在12 s左右,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骨骼、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過量的無氧訓練極易容易造成青少年運動員骨骼變形,肌肉拉傷等。
青少年賽艇無氧訓練由于時間短,爆發力強,訓練者氧氣吸入的非常少,造成體內糖份不能及時的通過身體內的氧元素來分解,因此訓練所需能量只有來自身體中的磷酸原。
1.2 有氧訓練
與無氧訓練相對的就是有氧訓練,有氧訓練是一種耐力的鍛煉,也是對人體“心肺功能”的訓練,因此青少年賽艇項目隨著競技體育的發展,其訓練必須要符合青少年生理特點作為一個綜合性耐力型的競技比賽項目,有氧訓練需要的時間一般要長,但是訓練強度不亦過大,而且訓練必須是遵循青少年個體化原則,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這也是依據青少年生理發育的特點來訓練的。
有氧訓練是針對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的一種反復性的訓練,周期性較強,如:長跑訓練就是青少年賽艇訓練中有氧訓練的主要方法,因此有氧訓練是長距離、長時間的一種耐力訓練,賽艇運動員通過有氧訓練可以使心跳率逐步提高到規定的最高和最低的安全心跳范圍內。青少年賽艇有氧訓練的目的主要還是提高氧的利用率,這就要求青少年賽艇訓練中有效解決身體的供能問題,生理學認為有氧訓練需要的身體供能在80%左右,因此運動員需要大量的吸入氧氣,以有效的分解體內糖原,補充體能。有氧訓練即便是長時間的訓練,但是運動員的疲勞程度并不像無氧訓練那樣強。
青少年賽艇訓練強度的增加要依據運動員的生長發育的實際情況,有的賽艇青少年運動員采用高原環境訓練,負重長跑訓練以及有氧長劃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通過訓練青少年賽艇運動員st型肌纖維可高達75%, c即未分化型肌纖維也較多, 而 ⅱb即快速糖酵解型肌纖維只有4%~9%.
2 青少年賽艇訓練強度分析
2.1 最大無氧強度訓練
針對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生理特征,采用杠鈴負重深蹲訓練120秒的無氧訓練,這時運動員的中樞神經對身體肌肉活動輸送最為強勁的指令,使身體肌肉緊張程度迅速上升,肌肉收縮速度加快,從而實現肌纖維收縮速度快、工作時間短的無氧途徑供能,達到無氧訓練的效果。
青少年賽艇最大無氧訓練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無氧、無乳酸的最大功率水平;發展最大力量水平;增強肌肉內部、肌肉間的協調實效性;對完善動作、技術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擴展工作肌、磷酸肌酸能量系統的強度與代謝工作能力。尤其是具有提高青少年賽艇比賽沖刺時的爆發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采取負重深蹲、臥推等訓練時一定要根據青少年生理特點來決定訓練的時間和訓練強度。在青少年賽艇最大無氧訓練后,運動員所產生的疲勞生理反應,主要是中樞神經及運動中樞神經系統傳遞發放沖動的速度、頻率減慢,肌肉出現疼痛等反應。
2.2 最大有氧強度訓練
青少年最大有氧訓練采用水上劃2000 m和陸上跑10公路的訓練方法,這是耐力訓練的基礎部分,在訓練中青少年運動員的最大乳酸值能夠起到作用,隨著訓練時間的不斷延長,有氧成份能夠達到65%到75%,特別是在水上劃300 m或2 min;陸上跑800 m或3 min時,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最高生理指標就可以達到,特別是心率、心收縮量、肺通氣量以及吸氧速度等等都可以達到最高指,從而實現了強度訓練的目的,訓練結束后血乳酸濃度可達15~25 mol/L,不過這一點取決于運動員訓練水平的高低、努力程度的大小和練習持續時間。
青少年賽艇最大有氧強度訓練具有的作用很多,首先是提高了心肺的功能,特別是提高心肌的能力,而且使肺活量得到提高,并鍛煉了人體額呼吸器官,使氧氣在人體內外部循環能力即氧運輸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其次是青少年賽艇最大有氧強度訓練能夠提高機體各項功能,更好的參與到無氧訓練中去,從而為爆發力的訓練提供身體機能的健康保障。第三是通過最大有氧強度訓練能夠促進肌肉中的血液變化和代謝變化的綜合發展,提高乳酸供能的擴展能力,即延長乳酸供能的持續時間。最后是可以增加血漿中兒茶酚胺、甲狀腺素、皮質醇的含量,提高機能能力的節省化和技術動作能量的節省化。青少年賽艇最大有氧強度訓練的疲勞生理反應主要有:肌肉中血液中的乳酸堆積的數量較多、工作時間較長、糖元的耗盡有關。神經細胞耐受內環境變化能力。
3 結合生理學特點有效開展青少年賽艇強度訓練方式探討
前面我們分別分析了青少年賽艇強調訓練中的無氧和有氧訓練以及所產生的生理學特點,如何正確看待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點,有計劃。有目的的科學的進行青少年賽艇強度訓練,使訓練做到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停滯不前,而是無氧與有氧有機的結合的訓練。
3.1 以有氧訓練為基礎
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黃金時節,在賽艇強度訓練中教師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有氧訓練計劃,另一方面還要考量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在進行無氧訓練時,要掌握好訓練的時間、負重訓練的負重重量等,在保證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做好無氧訓練,因此教師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開展有氧訓練,循序漸進,不斷積累,逐步使青少年身體機能得到提高,從而為無氧訓練提供保障。
對于賽艇青少年運動員的有氧訓練,可以采取前面提到的2000 m水上劃,路上10 km跑,或者是水中1000 m游泳以及高原5km慢跑等方法,為保證青少年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因此有氧強度訓練可以每周兩次,也可以每天30 min跑等,然后逐漸提高。這樣的有氧強度訓練能夠使青少年賽艇運動員身體素質與日俱增,心肺功能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也有利于無氧強度訓練的開展。
3.2 重視無氧訓練
賽艇運動項目一方面需要耐力訓練,另方面也需要爆發力的訓練,而且不但要訓練腿部肌肉,而且還要訓練上肢肌肉,因此對青少年賽艇強度訓練還要重視無氧訓練,也就是對速度的訓練,特別是對四肢速度的訓練尤為重要,可以采取負重深蹲訓練、推舉杠鈴訓練,還可以結合短跑訓練,一般訓練強度不易過高。同時還采用有氧與無氧結合的訓練,首先是5000 m慢跑熱身,使身體各個器官適應速度訓練后,開始分組進行單元訓練,每單元訓練的組數為4~6組,每組練習次數為2~8次,每周2次,這樣可以使青少年賽艇運動員在符合身體生長發育需要的前提下,循序漸進的提高強負荷大力量的訓練,并逐漸增加負荷量,從而使無氧訓練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在有針對性的對青少年賽艇運動員進行無氧強度訓練時,教師要注意觀察運動員訓練的次數,以及身體器官變化,掌握好訓練強度,不能讓青少年運動員一味的增加無氧訓練的負荷重量,也不能只是固定的負荷重量來訓練,這不利于爆發力的提高。因此無氧強度訓練必須是因人而異。
3. 3 無氧與有氧訓練相結合
要使青少年賽艇強度訓練能夠達到訓練的目的,最科學的方法是無氧訓練與有氧訓練相結合的辦法,有氧訓練是提高身體耐力的基礎,同時也是提高運動員整體身體素質的保證,在有氧訓練的基礎上,加入適當的無氧訓練,來逐步提高青少年賽艇訓練的速度強度,使爆發力得到提高,而且無氧訓練也對心肺功能起到鍛煉作用。因此青少年賽艇強度訓練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訓練,才能切合青少年賽艇強度訓練的生理特點,避免造成骨骼和肌肉的損傷等。
4 結語
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向科學化訓練邁進,青少年賽艇強度訓練要結合生理學特點,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駐足觀望,要以有氧訓練為基礎,同時高度重視無氧訓練,要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有氧與無氧相結合的強度訓練,逐步提高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提高耐力和速度,為取得賽艇比賽更好的成績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小平,資薇。中國賽艇訓練關鍵問題研究[J].體育科學,2011(1):56-62,74.
[2] 宋應華。賽艇運動員訓練負荷診斷與監測:負荷強度和量的評價[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4):332-335.
[3] 李彪龍。我國水上奧運項目的發展特征及其訓練與管理因素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
[4] 劉元景。江蘇省賽艇公開級優秀運動員全年訓練負荷研究[D].寧波大學,2014.
[5] 梁世雷。國家賽艇隊女子單槳運動員高原訓練負荷特征的研究[D].寧波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