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革命的進行,大學生僅僅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已遠遠不能擔負起社會發展的重任,強健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成為大學生必備的條件。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大學生心理教育與體育教育也受到了非常的重視。根據中國知網、萬萬等數據庫顯示,目前,大學生素質、心理教育、體育教育、體育訓練方面的研究較多,但是與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的相關研究的卻較少。為此,本文就對體育素質、體育心理素質等內涵,以及培養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的意義進行了探討。
1 體育心理素質的內涵
體育心理素質是什么呢? 體育心理素質的培養到底有什么作用?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從素質、體育素質、體育心理素質這些方面開始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體育心理素質。
1. 1 素質
素質就是指人先天具備的或經過后天受環境或教育影響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內在的身心特征和基本的品質結構。素質體現在人從事各種社會活動時的表現上,是人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知識水平、文化素養等方面的綜合反映。人的素質可以分為自然素質、社會素質和職業素質三方面。所以,素質教育是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1. 2 體育素質
體育是人們通過身體活動全面發展身心的現象。體育不僅僅是發展體能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活動,其目的是不斷發展人的綜合素質。它不僅能促進身體機能的發展,還能促進心理素質的發展。而體育素質教育就是指借助體育教學的方式使學習者的身體健康水平、心理素質水平、體育文化水平、終身學習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的教育模式,是連接體育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節點。因此,體育素質教育對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作用。
1. 3 體育心理素質
體育心理素質是體育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是,主要是培養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綜合素質等。大學生針對自身的身體評估情況參加體育課程的學習,并通過體育素質心理教育的進行,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培養出體育競技能力、體育鍛煉的創新意識。也能提高大學生自身的體育文化素養,使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學習的習慣,在體育賽事或體育活動中能夠團結協作、不斷進取的精神。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發展水平,養成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能力??偟脕碚f,素質、體育素質、體育心理素質三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而且,這些統一的內涵都都表現在了體育教育的實踐中。
2 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培養的現實意義
活動是主客體的連接紐帶,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過程,是認知發展的源頭。認知發展理論的創始者皮亞杰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腦、手、口并動的活動,借助活動才能不斷形成、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體育心理素質教育也體現出認知心理學的特點,它強調身體協調發展?;隗w育具有開放性、參與性、競技性的特點,體育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如下現實意義:
2. 1 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能力
“學中練、練中學”是體育教學的特點,在體育教學中通常都是通過自身身心的真實體驗來實現對人的身體、認知的改變。在體育教學中,往往通過群體性的訓練和比賽來達到“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學生在競技的過程中才能切實認識到體育的本質,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對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由于某種原因而導致的基礎動作不協調、不到位等情況,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使學生重新思考動作,對其形成正確認知,進而完成動作的正確操作。學生要根據自己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對自己的體育參與能力和技能掌握情況進行正確評價,進一步推廣就是學生要對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正確認識,對自己在現實社會的地位進行正確定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使人生價值最大化。
2. 2 通過體育集體活動培養團結互助精神
合作精神是指個體作為團體中的一員為了達成共同的目標而進行的明確分工的活動形式。有效的合作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提高競爭力。很多體育項目都要求學生具有合作意識,團體訓練、表演、比賽等都有利于團體合作意識的培養。
如,籃球比賽的勝利就要求各個隊員在發揮自身特長的同時和隊友緊密配合。體育比賽總是備受關注,體育比賽中的競爭、合作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體育教師在進行特定體育活動時,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團隊觀念、合作意識的相關教育,以提高教育效果。
2. 3 通過自我激勵、自我反思培養頑強奮斗的精神
不斷發展的時代總是賦予頑強的意志和艱苦奮斗品質以不同的內涵,可是體育挖掘、擴展人體素質的功能卻不會改變。
學生可以通過正確認識體育活動的內容、活動意義來確定所要達到的目標,并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斷進行自我激勵以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用進取的心態去贏得成功。同樣,學生也可以用自我反思、自我激勵的方法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2. 4 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
體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終身體育,其最終的發展目標是培育出有終身參與體育鍛煉意識的人。終身體育觀念就是人在一生中不斷參與體育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體育素質教育是我國體育發展的核心,進行體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將學校的體育延伸到未來的生活中。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就是增強學生體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其形成終身鍛煉的習慣。終身體育觀念體現在學生回歸社會后的表現,所以,學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多教授一些體育鍛煉的益處,讓學生自覺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好習慣。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的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階段目標,根據學生的表現和體育運動的特點安排訓練內容,教授學生適宜的學習方法,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3 結語
體育心理素質教育是體育教育和素質教育連接的橋梁,正確認識體育心理素質教育的內涵以及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教育的現實意義,有利于體育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有利于大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大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有利于體育文化價值的彰顯。
參考文獻:
[1] 朱虹。 論體育心理素質的內涵及意義[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 20) :182 -183,188.
[2] 姚蘭發,張達成。 我國學校體育心理素質教育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0,( 12) :94 -95.
[3] 楊向明,吳愛兵。 女大學生體育心理行為分析[J]. 體育文化導刊,2009,( 1) :97 -99.
[4] 朱虹。 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培養研究[J].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0,( 4) :97 -98,100.
[5] 李麗。 從馬斯洛需要理論看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 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