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競技比賽中跆拳道擊頭技術的應用分析
【第一章】跆拳道比賽中擊頭技術運用問題研究前言
【第二章 - 3.1】新規則下跆拳道擊頭技術的運用探析
【3.2 - 3.4】實戰中有效提高擊頭得分率的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跆拳道競技中擊頭技術使用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2 電子護具時代擊頭技戰術的運用
在阿塞拜疆,2009 年 5 月舉行的世界杯跆拳道比賽中,啟用跆拳道新競賽規則,并第一次使用了電子護具。電子護具是將電子芯片組成的感應裝置附著在跆拳道護具上,比賽時自動識別其擊打力量,并自動將得分情況反映在得分顯示屏上的一套技術設備。電子護具主要由電子護具包括軀干護具和電子感應襪組成,在運動員的電子感應襪和軀干護具中裝有電子感應芯片,當運動員踢中對方有效部位并達到一定力度時,感應區就會回傳得分訊號,分數就通過無線電的方式傳輸到計分牌上。
新規則規定,平局時,雙方要進行加時局比賽,規則是先得分者獲勝。這就為擊頭戰術的發揮提供了可能性,因為新規則增加了擊打頭部的分值。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 2009 年的世錦賽 9 場加時賽中,運動員使用擊頭技術得 3 分取勝的場數達三分之一之多,這在以往使用舊規則和傳統護具的比賽中比較少見。
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擊頭技術的使用次數高達 225 次,有效得分次數達 37次,所得分數站到了總比分的 16%.可見擊頭技術的運用已經在運動員的意識選擇中占到了先機,同時通過擊打對手頭部得分的情況明顯提高。
而以往加時局中,運動員一般都會采用保守的、謹慎的方法取勝,很少使用幅度較大的具有一定冒險性的擊頭技術。但電子護具開始使用后,加時局的得分和技戰術的應用上,一些運動員對得到電子護具認可的 1 分沒有把握,而自己又具備一定的擊頭戰術能力時,就會選擇和創造最佳時機,使用擊頭技術獲取 3 分取勝??梢?,電子護具的運用,不僅使加時局的得分分數和攻擊部位發生變化,而且豐富了加時局技戰術應用的多樣化。
在使用電子護具后,跆拳道比賽中擊頭技術的得分次數和得分種類明顯增加,出現很多的創新擊頭技術,可以說,擊頭技術成為現今跆拳道比賽制勝的主要技術。這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比賽中擊頭得分次數增多。
在以往比賽中,擊頭得分的比例基本上在 10%之內。如,2004 年在全國冠軍賽中擊頭得分的比例僅為 6.3%;2008 年在北京奧運會中擊頭得分只有 15 次,平局加時賽中擊頭 0.25 次,擊頭得分占 5.2%.而在使用新規則和電子護具的世錦賽中擊頭得分高達 77 次,得分比例占到了 53.7%.因此從這些數據中可以得出擊頭得分數量比例上看有了明顯提高。就屢次實戰情況來看,踢擊頭部的得分率是十分可觀的最典型的則是 2011 年的全國錦標賽,現將此次比賽的統計結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進行更加直觀的表述和比較:
可見,擊頭得分的比例隨新規則的出臺和電子護具使用時間的增長而逐步增高,同時進一步促進了擊頭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2)擊頭技術得分種類增加。
比賽中運動員主要使用橫踢和下劈技術擊頭得分,但新規則和電子護具使用后的世錦賽中運動員擊頭技術的使用種類達到了 8 種之多,除下劈、橫踢擊頭技術外,后旋踢擊頭技術、雙飛、三飛踢擊頭,側踢、推踢、后踢、擺踢擊頭得分在本次比賽中的得分,表現也相當不錯。例如下表中統計的 2011 年全國世錦賽擊頭技術的使用數據,便能很好的說明此觀點。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所有擊頭技術的使用中,無論是男運動員還女運動員,橫踢和下劈技術的使用次數是最多的,得分率也是最高的,尤其是女運動員使用這兩種擊頭技術的得分率都已經超過了 50℅,但有所區別的是,從上表的表述來看女子運動員在比賽中擊頭技術的使用是非常單一的,除了上述兩種外其他技戰術的使用幾乎是零。但男子運動員則不同,男子運動員因為后踢,后旋腿的技術難度較高,實戰運用中失敗的幾率較大,但分值也高,縱觀比賽數據,男子后踢的使用率 15.7%,后旋踢 17.8%,可以看出使用率確實較低,都是因為此種原因,對女子來說它們的使用率更低。但因分值較高,很多人也會使用,主要的使用是以迎擊為主,成功率不高。
(3)擊頭技術不斷演變和創新。
跆拳道比賽中比較常用到的擊頭腿法有高橫踢、后踢、后擺、下劈以及雙飛踢。其中橫踢腿法是最常用的一種技術,但在擊頭腿法中,由于橫踢沒有下劈腿法的變化形式多樣和靈活,比如下劈腿法可以在攻擊不到對方頭部的時候順勢改為正蹬腿法繼續攻擊。以 2009 年世錦賽為例,出現了擊頭創新技術,如在 57kg級決賽中,韓國女選手使用雙飛啟動變下劈的創新技術擊中對手頭部,由第三局的落后改為領先,使比賽瞬間發生轉變, 3 次使用后旋踢精準擊頭得分,并在加時賽出其不意的再次使用后旋技術擊頭,成功摘取桂冠。
近年來擊頭技術更是出現了諸多創新,例如下劈腿法可在雙方距離很近時立即改為里合下劈腿進攻,在距離較遠時可再往前放胯繼續進攻,最重要的一點是下劈腿法在迎擊戰術中有效地避免了和對方進攻腿相撞的可能。
由此可見,擊頭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電子護具的使用有密切關系。電子護具使用后,有很多運動員想在軀干部得分很難,因為每個比賽級別有不同的感應力度,擊打力度達到或超過設定分值才會感應上分,這就使不少運動員轉變戰術,考慮多使用擊頭技術,一旦接觸到頭部就會得分,而且可以和對手的得分大分值的拉開距離。但這同時也反應了一個問題,在場上比分領先對手 3 分甚至是 6 分都不占優勢,因為一旦被對手擊頭就是 3 分或 4 分,分值是很容易被追平甚至是反超的。因此電子護具的使用大大促進了擊頭技戰術的運用,也更加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各國運動員都在鉆研練習擊頭技術、創新擊頭技術,從而擊頭技術將在新規則下電子護具時代比賽中成為制勝的主要技術。
筆者通過對 2013 年全國跆拳道冠軍賽決賽擊頭技術和非擊頭技術的使用次數和得分情況進行的統計發現(如下表):非擊頭技術在比賽中一共被使用了1561 次,得分合計 106 分。擊頭技術在比賽中一共被使用了 281 次,得分合計102 分。這一系列統計數據表明,在比賽中擊頭技術的有效得分要遠遠高于非擊頭技術動作;運動員對比賽中擊頭意識慢慢提高;其次是非擊頭技術比較簡單,運動員在相互擊打和加時賽搶分時運用比較多,所以使用率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