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風健身舞項目推廣問題探究
【第一章】中國風健身舞社會推廣調研前言
【第二章】中國風健身舞推廣現狀研究方法
【3.1】中國風健身舞概述
【3.2】中國風健身舞練習者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3.3】中國風健身舞的推廣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結論/參考文獻】中國特色健身舞普及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中國風健身舞具有獨特的民族性、欣賞的藝術性、健身娛樂性、抒情性特點。
4.1.2 中國風健身舞是在群眾性體育文化創新基礎上進行創編的;中國風健身舞在實施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始推廣;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健美操藝術體操分會舉辦的中國風健身舞比賽為中國風健身舞的推廣奠定了基礎。
4.1.3 中國風健身舞推廣機構: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健美操藝術體操分會。
4.1.4 中國風健身舞從比賽人數和參賽單位數量的增多方面反映了其通過比賽途徑進行推廣取得的成效;從培訓內容不斷的變化、更新和培訓班的舉辦地區逐漸增多反映了通過培訓的途徑進行推廣取得的成效。
4.1.5 中國風健身舞的練習者性別分布不平衡;中國風健身舞的推廣機構單一,缺乏基層推廣站點;中國風健身舞的推廣途徑單調,缺乏宣傳力度。
4.2 建議
4.2.1 負責中國風健身舞推廣的兩操分會要多培養一些男性參與推廣工作。在中國風健身舞的比賽中,可以設置一些必須有男性參與的組別,促進更多的男性參與到中國風健身舞的練習中來。
4.2.2 建立中國風健身舞教練員和裁判員等級制度,激發人們參與的動機;與知名俱樂部合作,將中國風健身舞介紹給俱樂部的會員,動員人們參與中國風健身舞的練習;
4.2.3 兩操分會可以和地方的體育局、社會活動管理中心、文化站等群眾性體育組織合作,建立中國風健身舞推廣站點,定期派專業人士開展培訓活動。
4.2.4 兩操分會可以舉辦中國風健身舞公益的交流展示活動、知識講座、培訓,對中國風健身舞進行宣傳。
主要參考文獻
[1]張茜?!八剖嵌恰钡摹爸袊L”[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王志輝?!爸袊L”流行音樂的價值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9
[3]侯婕琦。中國民族服裝服飾的國際化探索[D].天津科技大學,2012
[4]連曦。新世紀十年“中國風”歌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5]單姍。廣場健身舞創編理論與實踐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3
[6]張霞。民間健身舞引入高校體育課堂的可行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7]常靜靜。健身舞在新型農村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3
[8]朱美珠。濟南市廣場健身舞開展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9]王震。傳統武術的國際化推廣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
[10]郝鳳霞。河北省健身氣功推廣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11]周麗華。啦啦操運動價值及其在我國高校推廣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12]王芳。瑜伽與健身氣功推廣的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13
[13]王光。中國風健身舞在高校的推廣探究[J].廣西教育,2014,15:169-170
[14]侯俊,郭銳。中國武術國際化推廣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3,05:4-5+30
[15]趙強。印度瑜伽在中國推廣研究[D].蘇州大學,2008
[16]葛聰穎。排舞運動及其推廣策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17]牟英雙。第九套廣播體操在北京市國家機關單位推廣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
[18]賈珍珍。健身排舞在西安市推廣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1
[19]宋雙慧。第三套《全國健美操大眾鍛煉標準》在黑龍江省本科院校推廣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20]陳曉卉。北京市健身氣功推廣模式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21]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視點[M].第一版。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22]魯威人。體育傳播學[M].第一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23]王曉東。體育賽事營銷傳播[M].第一版。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24]李相如,蘇明理。全民健身導論[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5]許正林。體育傳播學[M].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26]肖煥禹。體育傳播學[M].第一版。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27]葛聰穎。排舞運動及其推廣策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28]何之是。棒球項目社區推廣研究[D].復旦大學,2008
[29]龍益知。高校龍獅運動的推廣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2010
[30]張龍,鄧磊。高校體育舞蹈功能及推廣研究[J].商,2013,18:396
[31]岳旭東。健身氣功推廣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32]尹富兵。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大眾健身操的創編及推廣研究-以湘西苗族為例[J].科技視界,2013,33:159+199
[33]柯茜,徐偉宏,于志華。民族院校體育賽事的推廣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12:52-54
[34]彭麗。四川省高校啦啦操推廣現狀及前景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3
[35]張佩佩。排舞運動在中國的推廣分析[D].首都體育學院,2014
[36]王一鑫。全國啦啦操規定套路的推廣及策略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4
[37]郭玉萍。山東省健身氣功的推廣模式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2
[38]古維維。排舞對我國民族健身舞發展的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2,(8):140-142
[39]肖瀟。拓展訓練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推廣研究[D].蘇州大學,2013
[40]崔俊健,張華,楊倩。社區健身舞服務體系研究[J].運動,2013,(3):143-144.
[41]邢秋皓。武術段位制在北京市普通高校推廣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42]徐娟。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推廣策略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43]何建忠,朱生根,黃太斌。新余市城區排舞的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J].搏擊:武術科學,2011,(6):115-116,124
[44]蔣旭峰,袁夢倩。社區傳播與鄉土社群文化建構[J].南京社會科學,2013(1):54-P62,70
[45]陳秋華。福建省本科院校教師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6
[46]蒲紅梅。中學素質教育中的“學會做人”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5
[47]林峻峰。三明市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48]李霞。時尚健身舞與高校健美操教學[J].華人時刊(中旬刊),2012,3
[49]陳欣。論聞一多的文化闡釋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9
[50]索超超。我國啦啦操賽事推廣分析[D].首都體育學院,2014
[51]季瀏,殷恒禪,顏軍。體育心理學[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2]李先國,李建國,毛麗娟。城市群眾性體育創新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22-24,44
致謝
本文是在首都體育學院馮愛云老師和李建臣老師共同指導下,由本人獨立完成的。兩年研究生的學習生涯在不經意間就要結束,在這兩年的時間里,兩位老師專業的理論知識、豐富的運動實踐經驗以及高尚的思想品德,為我樹立了典范的榜樣。尤其是兩位老師在中國教育事業上兢兢業業的奉獻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師們待我像自己的孩子那樣慈愛,并耐心教導;在學習上更是給了我莫大的幫助,他們創造各種學習的機會,使我不斷進步。在撰寫論文的各個環節中,老師們與我同在,幫助我克服種種困難,解決論文撰寫過程的難題。在論文撰寫接近尾聲時,由衷的感謝老師們的幫助。
另外,我還要感謝首都體育學院的各位老師們,感謝在這兩年期間老師們給與我的幫助和支持。同時感謝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健美操藝術體操分會的老師們以及幫助我填寫問卷的人員,因為你們的幫助,才使我更好的完成論文。在這里道一聲:你們辛苦了,謝謝!
最后感謝家人對我的理解、包容,感謝我的同學們和師哥、師姐、師弟、師妹,給予我生活和學習上的支持和幫助,感謝一路有你們的相伴,讓我們繼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