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影響在校大學生亞健康的因素探究
【第一章】在校大學生亞健康問題研究前言
【第二章】吉林在校本科生健康現狀的研究方法
【3.1.1 3.1.2】高校學生生理亞健康情況分析
【3.1.3】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況分析
【3.1.4】本科學生社會亞健康狀況探析
【3.2.1】體育對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的影響
【3.2.2 3.2.3】睡眠質量和學業壓力對大學生健康的影響
【3.2.4 - 3.2.6】就業、經濟、余暇時間對學生健康的影響
【3.3】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的改善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大學生亞健康狀態改善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1.4 大學生社會亞健康狀況分析
社會亞健康中,處理不愉快事情,單位中的人際關系,(工作、學習表現)、保持聯系的朋友數、適應新環境、關系密切的朋友、傾訴對象、(情感支持、物質)、主動尋求幫助都是社會亞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次調查我們以社會資源和社會支持兩大方面,共展開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系、可以分享快樂和憂傷的朋友、與其關系密切的同學、困難時家人朋友提供的幫助和主動尋求幫助五個方向來分析社會亞健康狀態。
3.1.4.1 社會適應。
社會適應的調查報告,從對處理不愉快事情的能力、人際關系、對自己表現滿意度、適應新生活等四方面逐一進行分析。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被調查的大部分學生可以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不能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只有個別少數,僅占調查總體的 2.6%.人際關系狀況調查結果良好,在調查的對象中對自己的人際關系感到一般及以上水平的學生占總體調查對象的91.7%,比例較高。目前被調查的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滿意,感到非常不滿意的的學生只有個別少數,適應新生活狀況調查結果良好,在調查的對象中僅有 0.4%的學生感覺根本不能不能適應新環境,所占比例非常小。
(1)處理不愉快事情的能力。
處理不愉快事情的能力是影響當下大學生社會適應的一個重要因素,下圖是通過調查得出的關于大學生處理不愉快事情能力的調查。
在妥善處理不愉快的事情方面,認為自己多數情況下可以處理不愉快事情的被訪者有125人,占整體的54.8%,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妥善處理不愉快事情的被訪者有30人,占整體的16.7%,認為自己根本不能及很少可以妥善處理不愉快事情的被訪者只有12人,占整體的5.2%,因此可以得出,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多數情況下可以妥善處理不愉快的事情,有了很好的妥善處理不愉快的事情的能力,在人際交往等方面都十分有利,進而也促進了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
(2)人際關系狀況。
人際關系也是影響當下大學生社會適應的一個重要因素,下圖是通過調查得出的關于大學生人際關系的調查。
被訪者對自己的人際關系持一般、比較滿意、非常滿意態度的人分別有83、98、28人,分別占整體比例的36.4%、43%、12.3%,總計占整體比例超過90%,被訪者中只有小部分人對自己的人際關系很不滿意和較不滿意,由此得出,絕大部分被訪者對自己的人際關系感覺良好,持一般以上態度,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與社會其他成員接觸,相應的社會適應能力也不錯。
(3)自己表現滿意度狀況。
被訪者對自己的表現持一般、比較滿意、非常滿意的人數分別為88、99、22人,分別占整體比例為38.6%、43.4%、9.6%,只有19人對自己的表現很不滿意和較不滿意,僅占整體的8.3%,因此可以得出,在228名被訪者中有90%左右的人對自己的表現持一般及以上態度,只有極少數人對自己的表現持不滿意態度,在社會生活交往中,個人對自己表現滿意能夠增加個人自信心,個人自信心充足有利于個人適應社會生活。
在228名被訪者中,有112名被訪者認為自己多數情況下能夠較快適應新生活,占總體比例的49.1%,有58人認為自己有時可以較快適應新生活,占總體比例的25.4%,有45人認為自己完全可以較快的適應新生活,占總體比例的19.7%,有12人認為自己很少可以較快的適應新生活,占整體比例的5.3%,只有1人認為自己根本不能較快的適應新生活,僅占整體比例的0.4%.因此,大多數人能夠較快的適應新的生活,只有極少數人根本不能或者很少可以較快適應新生活。良好的適應新生活能力是適應社會的基礎,9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在適應新生活中狀態不錯,反映了他們社會適應力也不錯。
3.1.4.2 社會資源。
社會資源的調查報告,從對與親朋好友的親密度、可以分享快樂和憂傷的朋友、關系密切的朋友等三方面逐一進行分析。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被調查的大部分學生經常與親朋好友聯系,從不聯系的學生只有個別少數,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與親朋好友的聯系較少??梢苑窒砜鞓泛蛻n傷的朋友狀況調查結果良好,在調查的對象中認為自己有可以分享快樂和憂傷朋友達到一般及其以上水平的學生占總體調查對象的 85.1%,比例較高。關系親密朋友狀況調查結果良好,在調查的對象中感覺自己根本沒有親密朋友的學生僅占總體調查對象的 0.4%,比例非常低。
(1)與親朋好友的親密度狀況。
在調查的 228 名學生中僅有 2 名學生從不和親朋好友聯系,占調查總人數的 0.9%;其中有 77 名學生和親朋好友聯系較多,所占調查比例最大,占 33.8%;其次有 75 名學生和親朋好友有時聯系,占調查比例的 32.9%;和親朋好友一直保持聯系的有 38 名學生,占調查比例的 16.7%,和親朋好友聯系較少 36 名學生占調查比例為 15.8%.總體上,在調查的 228 名學生中和親朋好友的互動頻率是比較多的,但是與親朋好友的聯系還有待加強。
(2)有分享快樂和憂傷的朋友狀況。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快樂和憂傷、積極和消極的情緒,如果我們能夠及時的將這些情緒發泄出去,更加有力于我們的身心健康,因此擁有可以分享快樂和憂傷的朋友就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在調查的 228 名學生中僅有 3 名學生根本沒有可以分享快樂和憂愁的朋友,占調查總人數的 1.3%;其中有 82 名學生有可以分享快樂和憂愁的朋友一般,所占調查比例最大,占 36%;其次有 76 名學生有可以分享快樂和憂愁的朋友比較多,占調查比例的 33.3%;有 36 名學生有可以分享快樂和憂愁的朋友非常多五個以上,占調查比例的 15.8%,可以分享快樂和憂愁的朋友比較少的31 名學生占調查比例為 13.6%.
(3)關系親密的朋友狀況。
我們共同生活的一個社會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最為基礎的。人際交往也是我們社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調查的 228 名學生中僅有 1 名學生根本沒有關系密切的朋友,占調查總人數的 0.4%;其中有 83 名學生有關系密切的朋友,所占調查比例最大,占 36.4%;其次有 72 名學生一般關系密切的朋友較多較多,占調查比例的 31.6%;有 55 名學生關系密切朋友非常多五個以上,占調查比例的 24.1%,關系密切比較少的 17 名學生占調查比例為 7.5%.
通過調查發現,在社會亞健康中,比較看看哪項排在第一位 哪項排在第二位。大學生社會資源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在與親朋好友的聯系、可以分享快樂和憂傷的朋友、密切的親朋好友三個方面。所以本文主要針對研究大學生對社會環境狀況的適應程度。
3.1.4.3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的調查從困難時朋友給予幫助情況、困難時尋求朋友幫助的主動性等兩方面逐一進行分析。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被調查的大部分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都會有朋友給予幫助,根本不會有朋友對其幫助的學生只有個別少數,僅占調查總體比例的 0.9%.困難時尋求朋友幫助的主動性狀況調查結果良好,在調查的對象中困難時根本不會尋求親朋好友幫助的學生僅占總體調查對象的1.8%,比例較低。
(1)困難時朋友給予幫助情況。
當遇到困難時,多數可以及時得到親戚朋友幫助的學生共 92名,占調查比例的 40.4%,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遇到困難時總是可以得到親戚朋友及時幫助的學生,占調查比例的 35.1%,共 80 名學生;到遇到困難時,根本不會和很少會得到親朋還有的幫助所占比例較小,分別是 0.9%和 5.3%;有時會得到親朋好友的幫助的學生共 42 名,占調查比例的 18.4%.有 172 名同學在遇到困難時,多數會或總是這樣得到親朋好友的幫助。
(2)困難時尋求朋友幫助的主動性。
當遇到困難時,有時會尋求親戚朋友幫助的學生共 110 名,占調查比例的 48.2%,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遇到困難時,多數會尋求親戚朋友及時幫助的學生,占調查比例的 25.4%,共 58 名學生;到遇到困難時,根本不會和總是尋求親朋還有的幫助所占比例較小,分別是 1.8%和 7.5%;有時會得到親朋好友的幫助的學生共 39 名,占調查比例的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