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當今時代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俗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健身、保健和養生意識也漸入眼簾,現代人花錢買健康不再是道聽途說了。中國古代體育養生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是我國祖先智慧的結晶,她融合導引、武術、氣功、按摩和醫學等為一體,功效顯著獨具特色,具有深遽的文化內涵和重要的實踐意義。美國近代體育史學家范達冷和米契爾對我國古代體育養生文化研究也情有獨鐘,贊譽到: “古老的中國人為了延長壽命,設計了和緩輕松的醫療體操,結合伸展和呼吸的練習,以保持機體功能”.古代醫療體操是我國古代體育養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醫學角度上講,它能喚醒病人自身內在因素,同疾病做頑強斗爭,以達到治病效果; 從健身角度來說,它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使人精神煥發。在當前提倡“全民健身”的大環境下,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及弘揚五千年優秀文化積淀的古代體育養生文化,“取其精華、古為今用”,賦予其新的生機和活力,使之更好地為“全面健身運動”服務。
2 我國古代醫療體操的起源
經查閱相關文史資料,可知我國古代體操最早起源于原始舞蹈。遠古時代的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進行著極其艱苦的生產勞動,每當狩獵成功或戰斗獲勝后,人們匯集在一起手舞足蹈地歡呼來慶祝自己的勝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 嗟嘆之于不足,故詠歌之; 詠歌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原始舞蹈,此為《詩經·大經》中對原始舞蹈起源的闡述。人們逐漸地發覺這些舞蹈除了能表達自己的愉悅心情之外,還能使身體更為強壯,并能有效地抵御疾病的侵襲。當人們的意識達到能夠通過舞蹈來表達心愿或者宣泄情緒時,從某種意義上講也達到祛病健身之目的。又如《呂氏春秋·古樂》中所記載的: “昔陶唐氏之始,因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悶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边@是古代人類治療因天氣潮濕而引起關節疼痛的醫療保健舞,這或許是古代醫療體操的萌芽和雛形。
3 我國古代醫療體操的發展
在我國五千年優秀文化積淀的古代體育養生文化中,醫療體操的鍛煉形式及派生方法豐富多彩,不勝枚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僅選擇歷史長河中被人們廣為流傳,并對我國古代醫療體操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的古代導引、五禽戲、八段錦及易筋經作簡要的梳理,用以闡述我國古代醫療體操的發展歷程。
“導引”這一術語曾被國外譯為“Medical Gymnastics”,即醫療體操或醫療體育的意思?!皩б碑a生及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認為運動能夠強身祛病,是一種以肢體活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運動方式,運用醫學導引,針對身體一定部位病痛或按一定臟腑、器官保健的需要而編制的醫療體操,類似于近代徒手體操,卻又遠非“肢體按一定規律進行的健身活動”這個概念所能包容的。這從70 年代長沙馬王堆三號墓葬出土物帛畫“導引圖”中得到了證實,彩圖中描繪了不同年齡的男女體操動作44 個,練習者利用肢體、攀懸、跳躍并結合人體呼吸運動,有些甚至模仿動物習性做出姿態各異的動作,如引痛肋、引背痛、挽弓、引膝痛用來醫療和保健身體。帛畫“導引圖”的出土,說明早在兩千一百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把體操運動作為鍛煉身體、防病治病的手段了,這是世界上記載的最早的醫療體操,她比西方體操-古希臘的“裸體運動”起源時間早了一千多年。
“五禽戲”是后漢三國時代的醫學家華佗,以中醫學理論做指導,總結和汲取古代導引的經驗及精華所在,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創造的一套防病、治病的醫療保健體操。華佗深知生命在于運動的理念,倡導“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其極耳,動搖則骨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五禽戲巧妙地把動物的肢體運動與人體的呼吸吐納有機結合,加大了動作幅度與運動強度,并且十分注重運動量的控制,是我國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醫療健身體操,華佗把我國古代醫療保健體操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
八段錦的出現猶如五禽戲一樣,使我國古代醫療體操的發展又邁出了新的一步,是古代導引術逐步走向簡約化的具體展現。八段錦起源于北宋時代,共有八段,每一段都配有歌訣,“兩手托天理三焦……背后七顛百病消”,都與疾病預防,臟腑調理相匹配,每一段要求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動作柔和、舒展、自然而不用僵力,所謂“錦”者,是譽其似錦之柔和優美,整套動作練習要求做到自然連貫,八段錦把不同導引術勢匯編成套,并以歌訣這種易傳易記的形式而備受廣泛流傳。
明末清初的易筋經,十二勢連貫成套,具有全面鍛煉身體的價值。俗話說: “內煉精氣神,外練筋骨皮”,古代的導引術側重于“內功”不重練力,易筋經增加了力量的練習,可貴之處在于練力的同時,還注重了身體柔韌性的練習,突破了傳統導引法“導氣以和,引體令柔”的原則,這是其突出的特點,從而形成新的醫療健身形式,易筋經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醫療保健體操的成熟和最高成就。
4 古代醫療體操的獨特風格
我國古代醫療體操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從最初的古代導引術,到五禽戲、八段錦以至于近代的易筋經,當然還有在其基礎上派生出的各種各樣的醫療體操,她們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都是一脈相承的,其內在的規律是一致的。
4. 1 動作簡單易懂,易于推廣
動作數量少而精,簡單且不復雜,適合于年齡不同的人群,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可因人、因時、因量、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動作進行練習。從運動訓練學的角度來講,他們都屬于中、小強度的有氧訓練項目,有的表現為動作節奏緩慢、舒展,呼吸或深長、或舒緩,有的要求動作強勁有力,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 有的則要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個別難度較大的動作可以通過不同的動作幅度和調息次數來適應,且運動量大小可因人而異,練習過程要求注重心理與生理活動協調且平衡。
4. 2 能全面且有針對性地治療和鍛煉身體
練習形式不拘一格,可站立式練習,也可坐位式練習。完成動作的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轉體、屈伸、攀懸、仰俯、環繞等。
長期堅持鍛煉,能全面增強內臟器官和神經系統的功能。針對于練習者自身的病癥可選擇相應的動作治療,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看,八段錦中的“五勞七傷向后瞧”,是通過疏通帶沖二脈及膽經,用以治療勞損引起的頸椎和腰椎疾??; 堅持練習五禽戲中的鶴戲,可增強肺循環,調運氣血,疏通經絡,對治療冠心病及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療效。選擇不同項目的動作堅持練習,既能增強體質,又能達到祛病健身。
4. 3 廣泛運用醫學導引與體操運動相結合
中醫學是我國醫學的瑰寶,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通過長期醫療實踐形成的醫學理論體系。依據中醫學的臟腑學說和經脈學說,中醫學與我國古代體操實現了完美結合,五禽戲與八段錦則是最好的詮釋。中醫認為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是人氣血運行的通道,不可不通。而八段錦每一段都配有歌訣,“兩手托天理三焦……背后七顛百病消”,都與臟腑調理相匹配,在動作的選擇上都是已被傳統健身術證明行之有效的; 五禽戲獨特的動作設計是以腰脊為主軸和樞紐,帶動四肢向各個方向運動,牽動了全身許多重要的經脈,五禽戲的每一戲,都是為了疏通經絡,暢通氣血,使氣血在經脈之中暢通無阻地運行。近年來五禽戲作為康復醫療的一種手段,已廣泛應用于中風后遺癥,腰間盤突出癥,骨質增生癥,強直性脊柱炎等患者的輔助治療。
5 結語
我國古代醫療體操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對于人的養生、醫療和健身效果是不容置疑的,是我國寶貴的古代文化遺產,但她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和鍛煉方法,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包治百病”,不能對其神話或妖化。在當今全民健身的大好形勢下,應使更多的人充分認識和了解醫療體操功能和特點,結合其自身狀況,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去練習,從而達到祛病強身,健康長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覃燕慶。 挖掘弘揚中國古代體育養生文化為建設體育強國服務[J]. 體育文化導刊,2011,( 4) .
[2] 鄭幸紅,等。 體操運動的起源及健身功能研究[J]. 體育科學研究,2001,( 9) .
[3] 孔祥鑄,等。 明清時期對古代醫療保健體操的發展[J]. 山東體育科技,1997,( 3) .
[4] 潘華。 初探瑞典林氏醫療體操與中國古代醫療體操之關系[J].體育文化導刊,1989,( 1) .
[5] 畢世明?!吨袊糯w育史》[M]. 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9,(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