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國元素在體育舞蹈中的運用探析前言
【第二章】體育舞蹈中融入中國元素的研究方法
【3.1】體育舞蹈中融入中國元素的理論分析
【3.2】體育舞蹈融入中國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3.3 3.4】體育舞蹈中融入中國元素的實證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體育舞蹈與中國元素的整合分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4 結論及建議
4.1結論
1\\) 我國體育舞蹈發展趨勢,已從注重模仿、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學習西方技術技巧、缺乏創新的道路上向運用“中國元素“進行大膽嘗試和探索,挖掘尋找適合我國體育舞蹈發展的路徑,賦予體育舞蹈新的生命與活力轉變。體育舞蹈中融入中國元素,能夠使體育舞蹈運動員在比賽中產生共鳴,激發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有利于體育舞蹈動作編排的創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我國與世界體育舞蹈強國之間的差距,解決體育舞蹈在中國群眾中發展的各種局限,從而具有扎實的群眾基礎。融入的中國元素即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標準與價值取向,又起到傳承中國優秀歷史文化與精神的的目的。
2\\) 根據不同項目需求,可在體育舞蹈音樂、舞蹈動作、服飾妝容、禮儀、道具、舞蹈作品名稱中融入中國元素,其方式方法復雜多變。在音樂中融入中國元素的方式為:改變音樂節奏、舞蹈節拍;添加西洋樂器共同演奏或加入電聲樂器;將中國傳統樂器作為伴奏樂器使用。在動作編排中融入中國元素的方式為:
先定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后根據音樂編排動作;先編排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動作,后添加契合舞蹈動作編排的音樂。在服飾妝容中融入中國元素的方式為:西方款式、面料、搭配具有中國特色的顏色、圖案;中國特色服飾款式、樣紋搭配突顯體育舞蹈風格特點的顏色;采用中國古典妝容及發飾;采用中國戲曲妝容及發飾。在禮儀中融入中國元素的方式為:在體育舞蹈課堂禮儀、體育舞蹈接待學員禮儀、參加體育舞蹈比賽禮儀、觀看體育舞蹈比賽禮儀中分別嵌入中國傳統禮儀。在道具中融入中國元素的方式為:有針對性的選擇幫助突出主題的道具,道具的選擇應不妨礙舞蹈表演的展現,又不傷及他人。
4.2 建議
1\\) “中國元素“不止是一個物質概念,更是一個精神概念?!爸袊亍钡娜谌胫猿晒?,正是因為大多元素被“古為今用”?,F今能夠利用的中國元素在素材和范疇上非常有限,在中國元素素材的使用上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屢見不鮮。應將中國元素高度提煉、總結,大量挖掘與剖析更多可用于體育舞蹈的范疇的中國元素。做“中國元素“的設計師,設計出更多能夠代表東方氣息,代表中華民族的”中國元素”。針對不同種類的中國元素加以分析,如人文精粹中的漢子、書法、國畫、詩經。大力加強對中國特有的“人生哲理、家庭倫理、治國思想、養生文化、宗教信仰、飲食文化、生態智慧、兩性文化”等中國元素加以利用。
2\\) 借鑒中國民族音樂演奏、及編創的方式方法,結合體育舞蹈音樂的特點,將中國民族音樂更好與體育舞蹈融結合。從中國民族民間舞、古典舞基本造型、動作、訓練方法、臺藝術表現力、服飾、道具、妝容方面學習,改編能夠突出中華民族特有的舞蹈動作。道具的使用要以安全、不妨礙舞蹈動作的流暢為前提。
在禮儀中強調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試從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禮儀文化中規范體育舞蹈的禮儀。在舞蹈作品名稱命名上,不僅限于中國傳統器物、標志、宗教、圖騰、采用更多標志中國特色文化韻味的元素,如中國傳統節氣、剪紙、皮影、風箏、動植物、茶文化、優秀歷史人物、特有的世界文化遺產等等。
3\\) 中國國際標準舞總會、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等中國體育舞蹈組織機構大力推廣與中國元素有關的體育舞蹈比賽與作品。組織舉辦各級各類體育舞蹈工作者、教師、體育舞蹈愛好者就“中國元素”與體育舞蹈融合的培訓與學習。
4\\) 在具有體育舞蹈專業的高校中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學習與把握,在畢業劇目創編過程中有意識的貫穿融入“中國元素”相關內容。在相關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如《音樂基礎理論》《體育舞蹈音樂制作》的學習中加入中國傳統樂器演奏、中國傳統音樂創編的環節,有利于編創更多優秀體育舞蹈音樂。專業舞蹈選修課中延長且增加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戲曲文化學習訓練的比例。以免在舞蹈編排所用時,有形無韻。在服裝類高校,舞蹈服裝設計專業中開設體育舞蹈中國元素服裝設計方向課程。
5\\)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中國元素中也有之禁忌和糟粕,融入中國元素時須避免消極的不文明因素,此外,還將注意在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禁忌以及在國際社會的宗教影響。
參考文獻
[1]程庸,若隱.中國元素.[M]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
[2]張西平.《萊布尼茨思想中的中國元素》[M]河南:大象出版社,2010
[3]郭有獻.《中國元素與廣告創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陳培愛.《中國元素與廣告營銷》[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5]張清澍,李小芬,王子文,陳瑞章.《體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賈玉新. 跨文化交際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7]張忠利,宗文舉. 中西文化概論 [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4-1
[8](美)德齡,顧秋心譯. 清宮二年記[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6-1-1
[9]王耀華.《中國民族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10]程天建.《中國傳統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
[11]陳衡哲,王憲明,高繼美.《中國文化論集》[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12] 史敏.《敦煌舞蹈教程:伎樂天舞蹈形象呈現》[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13]寧繼鳴.《京劇文化》[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
[14]孫慧佳.《圖說中國舞蹈》[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15]徐城北.《中國京劇》[M].北京: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3
[16]熊瑩.《學跳藏族舞》[M].成都:成都傳媒集團.成都時代出版社,2010碩士論文類:
[17]徐鳳萍. 體育舞蹈音樂 “中國化” 的思考[D]. 武漢: 武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2009.
[18]王芳. 跨文化藝術傳播中 “中國元素” 的應用研究[D]. 山東大學,2012.
[19]馬玲. 體育舞蹈禮儀文化透析[D]. 武漢: 武漢體育學院, 2009.
[20]蘇文清. 體育舞蹈中 “精, 氣, 神” 內涵培養的研究[D]. 武漢體育學院, 2012.
[21]孫帥. 試從芭蕾“中國化”的發展途徑探體育舞蹈的發展途徑[D]. 武漢體育學院, 2013.
[22]覃凌. 體育舞蹈標準舞元素動作探析[D]. 北京體育大學, 2012.
[23]楊洋. 體育舞蹈的審美特征研究[D]. 武漢體育學院, 2009.
[24]蘇文清. 體育舞蹈中 “精, 氣, 神” 內涵培養的研究[D]. 武漢體育學院, 2012.
[25]陳姜華. 體育舞蹈與其它多元化藝術創造融合的理論思證[D]. 武漢體育學院, 2008.
[26]楊桂龍. 從《水墨》探析多種舞蹈語匯融入體育舞蹈表演性作品中的研究[D]. 武漢體育學院, 2013.
[27] 趙鑫. 體育舞蹈音樂和服飾化用中國元素之舉隅[D]. 四川師范大學,2014.期刊類:
[28]劉容娟. 體育舞蹈中國創新發展路徑略論[J]. 運動, 2011 \\(16\\):20-21.
[29]張艷萍, 袁志華. 我國體育舞蹈 “多元化” 發展趨勢及社會價值探析[J]. 成都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08, 22\\(2\\): 79-81.
[30]楊銳.體育舞蹈表演舞融入“中國元素”的釋析[J].體育人文社會學,2014,4\\(3\\):88-89
[31]胡雪, 徐鳳萍. 中西文化融合視角下體育舞蹈音樂 “中國化” 的思考[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1, 37\\(3\\): 26-28.
[32]朱萍玉, 包其鋒, 王成科, 等. 中西文化融合視角下體育舞蹈音樂“中國化” 的思考[J]. 時代教育, 2013 \\(11\\): 46-46.
[33]駱艷. 中西文化融合視角下體育舞蹈音樂中國化的思考[J]. 成功 \\(教育\\), 2012, 24.
[34]趙愛明.探索縮短我國體育舞蹈與世界差距之途徑[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7):90
[35]劉陽, 樊西寧. 體育舞蹈服飾 “中國化” 論析——標題舞服飾融入民族風格元素[J]. 體育學刊, 2012, 19\\(6\\): 62-64.
[36]孫帥. 試從芭蕾 “中國化” 的發展途徑探體育舞蹈的發展途徑[J].武漢體育學院, 2013.
[37]王珊珊.關于中國元素概念的闡述[J].文學教育.2011(8):152
[38]李靜, 馮曉麗. 論體育 “中國元素” 國際化[J]. 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
[39]成陽.“中國元素”論[J].文藝爭鳴.2010(6):61-64
[40]張塏懿. 體育舞蹈中融入中國元素的初步研究[J]. 科技創業月刊,2013, 26\\(5\\): 154-155.
[41]苗治文, 齊鳳, 王曉紅. “中國元素” 的體育詮釋與傳承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1, 25\\(2\\): 5-8.
[42]田淼, 聶陽.當代設計中“中國元素”的思考[J]. 美術大觀, 2013 \\(1\\):111-111.
[43]殷放. 試論體育舞蹈審美內容及其表現形式[J]. 福建體育科技, 2011,30\\(2\\): 16-18.
[44]孫林. 體育舞蹈中國本土化發展研究[J]. 肇慶學院學報, 2011, 32\\(2\\):92-95.
[45]秦麗, 胡淑娟, 張瑞潔. 從太極圖視角解讀中國舞蹈藝術之 “圓和”美[J].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1, 33\\(2\\): 103-105.
[46]楊銳. 體育舞蹈表演舞融入 “中國元素” 的釋析[J]. 當代體育科技,2014, 4\\(3\\): 88-89.
[47]任文惠.從舞劇《長恨歌》探析國標舞與海派文化的淵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2:94-100.
[48]樂歌. 獻給新世紀的禮物-中國首部國標舞劇《 紅舞裙》記[J]. 舞蹈,2001 \\(3\\): 41-42.
[49]李小芬, 肖光來, 張清澍. 北京, 武漢, 長沙地區少兒體育舞蹈開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5, 25\\(1\\): 22-25.
[50]王珊珊.關于中國元素概念的闡述[J].文學教育.2011(8):152
[51]成陽.“中國元素”論[J].文藝爭鳴.2010(6):61-64
[52]江毅.淺談舞蹈藝術與太極文化「J〕.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03\\(13\\) :44.
[53]汪陽帆. 中西文化融合對體育舞蹈音樂“中國化”的啟示[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4, \\(3\\).
[54]孫玉芹, 王汝堯. 試論體育舞蹈和中國民族音樂的互動發展[J]. 科教文匯旬刊, 2013, \\(27\\):
[55]黃丹丹. 體育舞蹈與我國民族舞蹈的比較研究[J]. 理論導報, 2010, 5:035.
[56]李娟. “中國元素” 融入體育舞蹈表演舞的探討[J]. 學子 \\(教育新理念\\), 2014, 17: 054.
[57]閆文. 中國元素-支撐品牌的精神文化內核-訪梅高總經理高峻.[J].中國廣告, 2007,4: 012.
[58]宋小榮. 論全球化時代中西體育文化價值沖突的形式及意蘊[J]. 體育與科學,2005,26\\(2\\): 26-28.
[59]劉占魯. 體育全球化: 沖突與融合——評約瑟夫· 馬格瑞的著作《 體育全球化》[J]. 體育學刊, 2012, 19\\(4\\): 26-29.
[60] 劉杏芝. 體育全球化——世界體育文化與民族體育文化的和諧共生
[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 51\\(4\\): 104-107.
[61]王崗. 體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問題的思考[J]. 體育文化導刊, 2004, \\(1\\)
[62]舒盛芳, 沈建華, 徐敬祥, 等. 體育全球化的動力[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07,31\\(1\\): 15-18.
[63]婁章勝, 袁校衛, 王振杰. 體育全球化視野下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危機 [J][J]. 體育學刊, 2008, 15\\(12\\): 88-91.
[64]郭慧鈺. 解讀《 功夫熊貓》的中西文化融合[J]. 科技信息, 2012 \\(5\\):290-291.
[65]王兆勝. 論林語堂中西文化的融合思想[J]. 江漢論壇, 2006:88-92.
[66]蘇弘毅, 劉立強. 論中西文化的融合──兼論毛澤東融合中西文化的偉大功績[J].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0, \\(2\\):29-32.
[67]王曉朝. 破除中西文化交流的三大思想障礙[J].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 6\\(1\\):17-22.
[68]滋蕪.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論《謎窟疑蹤》中中西文化的融合[J].科教文匯旬刊, 2013, \\(16\\):1-11.
[69]柳曉娜. 中西文化融合對我國當代教育的啟示——以錢學森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 2013, \\(12\\)
[70]黎雨薇, 張凱, 李小芬等. 體育舞蹈標準舞賽服變遷--基于2000-2009 年“黑池舞蹈節”職業組決賽的分析[J]. 運動, 2013, \\(22\\).
[71]姚建平, 龔連英. 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林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J].宜春學院學報, 2010,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