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運動是人們在綠色自然的環境中進行的,此運動具有特殊的魅力,既能夠陶冶情操,又能夠達到鍛煉身體。高爾夫球起源于蘇格蘭,從1744年第一場高爾夫比賽開始到1860年英國首屆公開賽舉辦,再到1895年美國公開賽舉辦,高爾夫運動發展至今有近300年的歷史,說明這項運動在現代體育運動中發展的相當快。20世紀,高爾夫運動傳入我國。80年代,高爾夫運動在中國得到迅速發展。我國首個高爾夫球協會于1985年成立,次年中國首次舉行國際高爾夫球賽事。自從2007年世界高爾夫錦標賽在深圳成功舉辦后,高爾夫球這項運動引起我國體育界、教育行業及休閑產業的高度重視。國內一些體育大學、部分中、高職院校,甚至一些著名的綜合性大學相繼辦起了高爾夫專業。隨著高爾夫運動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高爾夫運動損傷課題的研究也得到了相應的重視。
一、高爾夫運動損傷情況
高爾夫運動是一項高雅而文明的運動,也是一項對參與者文化素養要求比較高的項目?,F在除了專業運動員,參與高爾夫運動的愛好者,多數是金領和白領,由于工作的原因,大都很少參加體育鍛煉,再由于不正確的揮桿和擊球姿勢,很容易導致運動損傷。高爾夫運動損傷主要包括:下肢膝關節、腰部肌肉、上肢肩關節、肘關節以及前臂和腕關節的損傷。據研究表明,由于高爾夫球運動沒有對抗和激烈的身體接觸,因此它的安全系數相對比較高,但這并不代表它就不會產生運動損傷。據不完全統計,無論是職業還是業余的高爾夫球手,由于操作不當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主要造成損傷的原因是由于技術動作不正確而使肌肉和關節受到損傷。所以,研究其運動損傷的防護勢在必行。
二、高爾夫運動技術
(一)揮桿技術分解
參與高爾夫運動的揮桿技術動作需要大約10個主要關節和大約22塊肌肉的協調配合,揮桿過程分為四個部分:上桿、加速揮桿、擊球、收桿。因此,只有對關節旋轉的順序和主要相關肌肉進行專業的訓練,才能使參與者具備良好的揮桿技術。
(二)參與工作的關節和肌肉的技術分析
在整個揮桿的過程中,最主要是對關鍵力量的控制以及參與運動的肌肉和關節的控制。如大腿的肌肉保持正確適當的站立姿勢;腰部肌肉起到穩定作用;股四頭肌肉對屈曲膝關節起到作用;背部肌肉輔助揮桿動作的旋轉和保持脊柱的適當體位;肩部的肌肉被用來維持適當的身體位置和產生速度。上肢前臂、腕部和手指部的肌肉參與控制、支撐、揮桿的技術動作;要符合參與的關節有序進行旋轉、加速與減速的力學原理。因此,在揮桿過程中所有參與的肌肉群和各個關節如果操作不當,就有可能發生運動損傷。
三、常見運動損傷及預防策略
(一)腕、肘關節的損傷及預防
在揮桿技術過程中,雙手把握球桿,手腕的控制決定桿頭運動軌跡,手腕在最后階段所承受力量最大,若力量傳導的過程出現問題,就會使該部位產生損傷。為避免腕關節和肘關節的損傷,適當選擇較軟、較大的把帶,調整握把和握桿姿勢;應選擇低震蕩的鐵頭桿,石墨桿等。另外要加強腕部和上肢的專項力量訓練,增加關節的穩定。
(二)髖部、腰部損傷及預防
在高爾夫運動中身體的轉動是最重要的,涉及膝、髖、腰椎、肩胛等多個關節參與旋轉。進行專項訓練時,過量的進行身體旋轉動作,容易導致部分肌肉和關節因疲勞而酸痛;若身體轉動不到位,技術動作不正確,就會產生腰部肌肉或相關關節的慢性勞損,更嚴重的會導致腰間盤的突出。要避免損傷,應對參與者進行身體功能測試,根據自身條件制定相應的引桿動作,使參與運動的關節和肌肉動作規范,達到最佳運動效果。
(三)膝、踝關節損傷及預防
在高爾夫運動揮桿過程中,參與者需要承受因身體轉動所產生的力量,如果膝、踝關節處的肌肉和韌帶力量不足,不能支撐整個運動中的身體,就極容易產生相應的損傷。為了避免膝、踝關節的損傷,應對參與者進行下半身旋轉測試,根據測試制定出合理的技術動作進行訓練和比賽。
四、預防高爾夫運動損傷的原則
(一)“安全第一”原則
高爾夫是休閑運動,打球時,不要把爭強好勝的情緒帶到運動當中。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安全訓練、安全比賽,把身體健康放在首位。
(二)運動量要循序漸進
根據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對運動一定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安排相關內容,動作由易到難,練習次數由少到多,運動量逐步加大,運動負荷由弱到強,逐漸激發其運動激情。
(三)做好準備活動
在訓練或比賽前,都應做好準備活動。有計劃地制定一套在訓練或比賽前的熱身方案,讓關節、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對預防運動損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強化練習易受傷部位
在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易傷部位的訓練,是防止損傷的有效手段。根據高爾夫運動的技術特點,要專門安排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腕關節、肘關節等進行針對性地強化練習,并對小大腿、腰、背、肩等韌帶進行拉伸和放松,達到防護的效果。
五、高爾夫運動損傷預防建議
運動前一定要堅持有規律的熱身,在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在盡情享受運動快樂的同時,盡量避免發生運動傷害。因此必要的肌肉拉伸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改善參與者的競技能力,而且能起到預防損傷和加速損傷后康復的效果。有必要加強以下訓練:
(一)身體兩側肌肉的拉伸
操作方法: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右手叉腰,左手臂伸直,貼近耳朵。緩慢地向右側彎曲,感覺到左側肌肉完全被充分拉伸,堅持10秒,然后,交換做右側拉伸。一側做3-4次拉伸。
(二)肩部肌肉拉伸
操作方法:拉伸者雙腳開立,一側手臂屈肘從體前放于另一側的肩膀后,另一只手按壓屈肘手臂,以拉伸肩部肌肉,保持這個動作15秒,然后再換另一側。
(三)背部肌肉的拉伸
操作方法:一是軀干后仰,手掌向前握住門框,掌心向外,利用腰部力量使背部朝后方轉體,使背闊肌充分的拉伸;二是右手臂彎曲置于腦后,左手抓住右肘關節,并緩緩用力下壓肘關節,身體同時向左側彎曲,使右側背闊肌得到拉伸。對應做3-4組。
總之,高爾夫運動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參與,它是需要身體與腦力互相配合的、協調性的健康運動,是自己戰勝自己的一項運動。對于參與此項運動的人來說,有運動就會有損傷,因此運動損傷可能會影響其對高爾夫運動的興趣、技術水平及運動前途。
要想使高爾夫運動健康有序發展,必須高度重視運動損傷及預防,把損傷降到最低。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高爾夫運動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邱玉琴。淺談運動損傷的預防[J].現代企業文化,2008,(1)。
[2]袁航。淺析高爾夫運動的損傷與預防[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3]李碧波。淺議高爾夫運動損傷預防[J].新西部:理論版,2012,(2)。
[4]黃堏華。高爾夫管理[M].廣州:南方出版社,2008.
[5]李淑媛,孫久毅。高爾夫運動相關損傷的研究綜述[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