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第一章】懷柔區小學生體質狀況調查研究前言
【第二章】北京市懷柔區小學生體質水平的研究方法
【3.1 3.2】懷柔區小學生體質水平的狀況分析及評分情況
【3.3 3.4】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3.5】改善小學生體質狀況的學校體育教學應對策略
【結論/參考文獻】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學優化分析結論及參考文獻
3.3 北京市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3.3.1 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分析
如表 9 所示,懷柔區小學領導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較高,在調查的 18 所小學 138 名體育教師中,有 56 名教師表示學校領導重視體育教學,占比 40.6%,61 名教師表示學校領導較重視體育教學,占比 44.2%.實際上,北京市作為我國的教育中心,在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08 年,《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實施意見》(京發〔2008〕6 號),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要求全市小學全面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和陽光體育運動(主要是冬季長跑活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同時每年一次全員免費體檢,體質監測結果納入區縣政府績效考核。
實地走訪中了解到,調查的懷柔區 18 所小學全部將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基本上每天安排一節體育課,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前下午安排一節課外體育活動,同時積極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調查的 18 所小學都成立了不同類型的體育運動隊,主要是田徑、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部分小學是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有專門的教練員負責體育傳統項目的訓練及比賽。此外,還有部分學校建立了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項目,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鍛煉的熱情。
3.3.2 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影響
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一點國內外諸多學者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從這些結果中筆者提煉出兩個影響人體體質的兩大基本因素,一個是先天遺傳,另外一個則是后天獲得或所在的環境(如生活環境、營養、體育鍛煉等)。其中,先天遺傳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環境則是可以控制和改變的,對于改善學生體質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其中,體育鍛煉作為個體后天生長環境的重要組成,對于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諸多研究都明確指出體育鍛煉相比先天條件而言,更有助于改變一個人的體質.學校體育作為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途徑,在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
如表 10 所示,當前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師對于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重要性程度評價是比較高的,在調查的 138 名體育教師中,只有 12 名教師認為影響程度一般,占比 8.7%,其余 58.7%、32.6%的體育教師都認為學校體育教育對學生體質狀況非常重要、重要。作為一線體育教師,他們在長期的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體質變化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程度、參加體育鍛煉的實踐不同,體質狀況也顯著不同,大部分體育教師都認為有效的體育鍛煉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體質水平,增進健康,這為體育教學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體育教學可以促進身體形態發育,提高生理機能、體質健康狀態、基本活動能力等等。但是,從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的情況看,只有 37.68%的教師表示當前的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作用比較明顯,其余 50%的教師表示明顯,還有 13.77%的教師表示看不出來??梢?,當前的體育教學并沒有充分發揮其在提升小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促進作用,說明小學體育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3.3.3 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學校體育教學因素分析
雖然北京市懷柔區各小學近年來積極響應上級領導的號召開展體育教學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體育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體質水平的改善或提高。如表 12 所示,將選擇比例超過 50%的因素列為主要因素,其中運動負荷偏小被認為是影響學生體質的體育教育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占比63.0%,由于運動負荷過小無法有效刺激學生的機體,因而不到預期的鍛煉效果;排在第二位的是“教學內容的限制”,選擇人數 84 人,占比 60.9%,部分體育教學內容陳舊,無法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排在第三位的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占比 54.4%,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沒有根據學生的體質差異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導致部分學生不適應體育教學;排在第四位的是“教學反饋不夠”,占比 52.2%.走訪中了解到,上述四方面問題是當前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也是今后體育教學改革中必須重視并解決的問題。
3.4 北京市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3.4.1 體育課運動負荷安排方面的問題
體育課中的運動負荷是指一次課中,學生在做相關練習動作時機體所承受的生理負荷量,構成運動負荷大小的因素主要有練習的次數、密度、時間、動作質量和強度五種,適當的運動負荷對于提高學生體質有重要作用。運動負荷過大,超過學生機體的生理負擔能力,不但會導致學生過度疲勞,還會引發傷病,有損身體健康;運動負荷過小,對機體產生不了有效的刺激,同樣不會促進學生體質的改善。
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是小學體育教學中必須重視的問題,要根據適應-提高-再適應-再提高規律,波浪式的逐步加大。
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反應情況及時調整負荷大小。如表 13 所示,當前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師對于體育課中運動負荷的關注程度是比較高的,在調查的 138 名小學體育教師中,沒有教師表示一般或不關注運動負荷,其中表示非常關注運動負荷的有 96 人,占 69.6%,表示關注運動負荷的有 42 人,占比 30.4%.訪談中有體育教師表示,自己對運動負荷在改善學生體質水平、提升體育課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有比較清晰的了解,非常重視運動負荷,最大限度的提高運動負荷安排的科學性,在教學中也能夠根據課的情況及時調整負荷。
如表 14 所示,從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安排看,有 72 名體育教師表示運動負荷以中等偏小為主,占比 52.2%,57 名體育教師表示運動負荷中等,占比 41.3%,只有 9 名教師表示體育課中的運動負荷以中等偏大為主,占比 6.5%.運動負荷過小是當前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較小的負荷對身體作用不大,有 53.6%的體育教師表示這種負荷安排不會促進學生體質水平的提升。
如表 15 所示,導致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偏小的原因集中六方面:
(1)教學內容
在調查的 138 名小學體育教師中,有 75 名教師認為教學內容是導致體育課運動負荷偏小的重要原因,占比 54.4%,在所有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為了通過有效的運動負荷促進學生的體質水平,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對體育課教學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不低于兩個,其中至少有一個教學內容的負荷不低于中等負荷級水平。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很難安排并調整運動負荷,其原因之一是本身運動負荷就很難安排,原因之二是不同學生體質水平有一定差異,對于不同負荷的承受能力不同,由于當前的體育教學都是大班教學,一名體育教師要面對四五十名學生,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根據學生對運動負荷的適應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只能根據自己的感覺安排一個大家基本都能承受的較小負荷。
(2)學生興趣
學生興趣也被認為是導致體育課運動負荷偏小的原因,選擇比例為 50.0%,在所有因素中排在第二位。雖然近年來北京市教育部門一直要求各小學進行體育教學內容的創新,但實際情況是懷柔區廣大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仍采用十多年前的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所練習的內容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生,學習參與體育學習及鍛煉的積極性不高,甚至連基本的熱情都沒有,在鍛煉方面疲于應付,“出工不出力”,導致所練習的內容在運動量、運動強度上大打折扣,無法達到對機體的有效刺激。
(3)季節氣候
調查的體育教師中有 60 人認為季節氣候是影響體育課運動負荷偏小的原因,在所有因素中排在第三位。目前仍有很多小學沒有室內體育館,在冬季遇到大風、雨雪等惡劣天氣,或夏季高溫時,只能讓學生自習或在室內上理論課。
(4)課的類型
課的類型也被廣大體育教師認為是影響體育課運動負荷的重要原因,選擇人數有 57 人,占比 41.3%.在當前的小學體育課程中,課程類型主要有實踐課、理論課及考核課三類,實踐課是體育教學的主體,但大部分實踐課都是講授新的知識,運動負荷偏小,而考核課次數較少,運動量偏低,負荷較小,理論課基本沒有負荷。
(5)場地器材
有 26.1%的教師認為場地器材是影響學生負荷的原因。由于練習時器材少,好幾個人用一個器材,導致練習次數少,練習密度減小,從而影響運動負荷。
(6)課時限制
認為課時限制會影響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占 23.6%,排在第六位。當前懷柔區小學體育課的課時安排為 40 分鐘/節課,考慮到學生的安全,通常班級列隊后由體育教師統一帶到操場授課。一般情況下,從教師到操場用時 4-5 分鐘,然后去掉課前的準備活動與結束部分,體育課的主體部分只有 20 分鐘左右,影響運動負荷。
3.4.2 體育課教學內容安排方面的問題
如表 16 所示,在調查的懷柔區 138 名體育教師中,只有 57 名教師表示學生對自己安排的教學內容感興趣,占比 41.3%,接近 60%的教師認為學生對教學內容興趣一般或興趣不大,說明當前的教學內容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表 17 所示,導致小學生對當前體育課教學內容興趣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學生安全、場地器材、教師能力及教學大綱等四個方面。
(1)學生安全
在調查的 138 名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師中,有 129 名教師表示學生安全會影響自己在教學內容方面的安排,而這一方面是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興趣不高的關鍵,占比 93.5%,排在第一位。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安全是壓倒一切的首要問題,課的質量放在次要位置,一些帶有一定風險的教學內容被排除在選擇范圍內,因為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家長、領導壓力等會讓教師難以承受。
(2)場地器材
有 76.1%的體育教師認為場地器材也會影響自己教學內容的選擇,進而影響到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受場地器材不足的影響,一些新穎的的體育項目及練習內容無法開展,教學內容仍舊沿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老套、簡單的教學內容,直接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在體育課中缺乏動力。
(3)教師能力
有 32.6%的體育教師認為教師能力也是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興趣不高的重要原因。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及選擇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同樣也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例如畢業于田徑專項的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會自然不自然的向田徑方面靠攏,以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特征,同樣畢業于健美操專業的教師會在教學內容中適當的融入一些健美操的知識。但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需求及興趣是由差異的,教師個人的主觀選擇很難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
(4)教學大綱
認為教學大綱會影響學習對體育課教學內容興趣的占比 28.3%,現行的教學大綱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陳舊,與學生的需求不相符,一些具有時代性的、新穎的教學內容并沒有被列入到教學大綱中,導致學生對大綱中教學內容興趣不高。
3.4.3 學生差異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影響學生體質的學校體育教育因素中,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被廣大教師認為是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運動能力較差的群體,要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改善體質。
如表 18 所示,當前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師對于體育教學中運動能力較差學生的關注程度是比較高的,沒有教師表示不關注此類學生,表示非常關注、關注的比例分別為 54.4%、45.6%.訪談中部分教師表示,任何一個班級中都有部分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完成規定的練習動作時比較困難,比如有的學生在完成跳躍動作時不協調,有體格偏瘦的學生推鉛球時推不遠,還有的小胖墩跑不動等,此類現象在教學中是非常突出的。有部分學生因為身體素質較差而產生了自卑心理,進而對體育課產生了畏懼情緒,不愿意甚至不敢參加體育鍛煉,導致體質越來越差。
如表 19 所示,調查的 138 名體育教師皆表示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來輔導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其中經常輔導的占比 80.4%,有時輔導的占比 19.6%.從他們對運動能力較差學生的輔導措施看,主要是培養學生興趣和提升他們的信心,占比分別為 54.4%、45.6%.通過懷柔區小學生體質測試的結果看,肥胖檢出率居高不下仍是當前懷柔區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這部分群體就是不愿意鍛煉,也是不會鍛煉的群體,如果不重視培養他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參加體育鍛煉的信心,久而久之體質會越來越差,尤其是耐力素質。針對這部分群體,在教學中要適當優化運動負荷,適當降低運動量,讓他們的身體逐步適應,進而適當增加有氧運動項目。
3.4.4 體育教學反饋中存在的問題
在體育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的反饋能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情況,及對運動量、運動負荷安排的承受情況,并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的偏差和錯誤,這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顯然是至關重要的。如表 20 所示,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師對于體育教學中反饋重要性的認可程度并不高,雖然表示反饋不重要的只有10.9%,但仍有 66 名體育教師不能正確認識反饋的作用,表示其重要性一般,占比 47.8%.
如表 21 所示,懷柔區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反饋的密度較高,34.8%的教師表示經常反饋,65.2%的教師表示有時反饋。從反饋的方式看,即刻反應的運用比例是最高的,占比 67.4%,恰當而及時的給與學生反饋,能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不規范或錯誤的地方,讓他們建立正確的動作定型,使動作的力量、速度、方向和幅度等都正確規范,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有 52.2%的教師會采用非建設性反饋,有 45.7%的教師采用建設性反饋,這些反饋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