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小學生與家長對學校體育的態度探究
【第一章】東高地三小的家長與學生對學校體育認知分析前言
【第二章】小學學生與家長對學校體育的態度研究對象及方法
【3.1】北京市東高地三小學校體育開設情況
【3.2.1 3.2.2 】小學生對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
【3.2.3 - 3.2.5】小學生對早課間操、體育訓練及比賽的態度情況
【3.3 3.4】東高地三小家長對孩子健康及學校體育的認識與態度
【結論/參考文獻】小學生與家長對體育教學的認識探析結論及參考文獻
3.2.2 北京市東高地三小學生對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態度的情況
為了了解東高地三小學生對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態度的情況與主要表現,本研究設計了 16 道題進行調查,其中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認知方面 6 道題,情感方面 5 道題,行為表現方面 5 道題。
3.2.2.1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知調查與分析
關于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知調查,可以了解學生對上課外體育活動的看法與意見,從而了解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情況。調查情況如表 13 所示:通過表13可知,有77%的學生認為在課外活動中學到了很多運動技能,但有30.4%的學生沒有認為課外體育活動很有趣,說明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注重學生技能培養較多,趣味性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也反映出學校不能把課外體育活動當體育課或者訓練課來上,要更多地培養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主,讓他們既鍛煉了身體又玩得開心學到了東西。有 80.3%的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結交了很多好朋友,學校能把不同年級不同班級融合在一起進行課外活動,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有 22.2%的學生認為課外活動的老師沒有認真負責,還有 11.2%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沒有自己喜歡的運動,這反映出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還沒有達到豐富多彩,并且活動中存在教師管理不夠,沒能全程陪同指導同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通過以上說明學生能了解自身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收獲。此外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所得到的樂趣還不夠,學校有待于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素養,增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趣味性。
3.2.2.2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感調查與分析
關于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感調查,可以了解學生對上課外體育活動學習與實踐的情緒體驗程度,以及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喜歡與反感的真實情感。調查情況如表14 所示:根據表 14 結果顯示:有 73.5%的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感到很快樂,說明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放松身心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學生能在參加學校課外體育活動中能感到精神和身體上的放輕松。有 73.1%的學生對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整體感到滿意,說明三小的課外體育活動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要求。但有 29.2%的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不是很喜歡,有 22.2%的學生對自己運動技能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的提升很模糊,還有 32.4%的學生沒有感到發揮自己的特長。這與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是帶著學生“走馬觀花”式的鍛煉,沒有讓學生在學會技能的同時更好地去提升他們所學的技能,并且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個性和特長的發展。說明三小的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也反映出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在注重學生興趣提升的同時,還要有針對性的根據孩子的喜好、特長,讓孩子參加他們喜歡的運動,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優勢。
通過以上說明三小的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整體是滿意的,但學校應該繼續豐富課外體育活動,教師也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
3.2.2.3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行為意向與分析
研究學生對參加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行為意向,可以知道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具體行為傾向。研究結果和分析如表 15 所示:表 15 結果表明:有 71.4%的學生會在體育活動中積極表現自己,說明三小的課外體育活動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激他們的運動熱情。有 70.7%的學生比起參加其他興趣活動更傾向于參加體育課外活動,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濃厚,主動性較強,這是學校希望看到的。有 29.1%的學生選擇不會帶著自己的同學朋友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并且有 46.9%的學生對是否經常給家長說自己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況時表現出不清楚和否定的行為傾向,這說明學生還不能很好的給家人和朋友分享課外體育活動中的樂趣。
通過以上說明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但學校教師應該進一步加強學生在團結協作上的培養,讓學生學會樂于分享自己的樂趣,并發揮學生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學生積極投入到學校課外體育活動中來。
3.2.3 北京市東高地三小學生對學校早操、大課間操態度的情況
為了了解東高地三小學生對學校早操、大課間操態度的情況與主要表現,本研究設計了 13 道題進行調查,其中學生對早操、大課間操認知方面 5 道題,情感方面 4道題,行為表現方面 4 道題。
3.2.3.1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早操、大課間操的認知調查與分析
關于學生對早操、大課間操的認知調查,可以了解學生對上早操、大課間操的看法與意見。調查情況如表 16 所示:通過表 16 我們可知:有 62.9%的學生對參加早操、大課間操后學習起來精力充沛;有 64.1%的學生認為自己身體在早操、課間操后得到了放松;有 89.2%的學生認為早操和大課間操值得去上。這反映出三小開展的早操和大課間操較好地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鍛煉。同時也由這些學生回答的問題說明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參加早操和大課間操的好處,也非常擁護上早操和課間操,并明確自己參加早操、大課間操的價值所在。但有 73.4%的學生認識到的早操和大課間操就是跑跑操然后自由活動了,并且有 36.8%的學生認為參加早操和課間操沒能讓自己得到很好地鍛煉。有這么多學生是如此的認識,這說明三小的早操和大課間操活動形式比較單調。
學校也是傳統上的跑跑操,沒能很好地組織利用這段時間充分引導孩子體育鍛煉,而是跑操之后的自由活動。這會讓學生出現一種只盼著快點跑完操去自由玩的心理,從而讓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集體鍛煉的狀態中。久而久之,學生在早操和大課間操時間段的鍛煉效果會明顯下降,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鍛煉。
以上說明,學生能夠明確早操、大課間操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過于傳統單調的活動方式,使學生感到鍛煉不夠也玩不盡興的情感體驗,從而不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充分的鍛煉。怎樣更新穎的方式開展早操和課間操,這是東高地三小進一步開展早操和課間操應該注意的問題。
3.2.3.2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早操、大課間操的情感調查與分析
關于學生對早操、大課間操的情感調查,可以了解學生對上早操、大課間操學習與實踐的情緒體驗程度,以及自身喜愛與厭惡程度。調查情況如表 17 所示:通過表 17 可知,有 77.8%的學生通過上早操、大課間操感到心情舒暢,說明三小的早操課間操起到了讓學生精神放松的效果。有 81.8%的學生很喜歡早操和大課間操活動,說明學生愿意參加學校開展的早操與課間操活動。但有 14.1%的學生并不喜歡早操與大課間操的活動方式,這與學生對早操、大課間操的認知因素表現出了一樣的感情色彩,原因就是課間操形式單調。
以上說明早操和大課間操是學生比較喜愛的一種鍛煉形式,學生也愿意參加到這樣的活動中來,但三小應該進一步創新課間操的活動內容,帶給學生更好的情感體驗以及科學的鍛煉方式和豐富有趣的鍛煉形式。
3.2.3.3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早操、大課間操的行為意向與分析
研究學生對參加學校早操、大課間操的行為意向,可以知道學生對參加早操、大課間操的具體行為表現。研究結果和分析如表 18 所示:表 18 結果表明:有 78.8%的學生會在上早操、課間操時間積極去參加;有 74.4%的學生不管有沒有教師監督都會很自覺的參加早操和大課間操。這些都說明學生整體對早操、大課間操的學習行為意向較強,能夠非常主動地去進行體育鍛煉。
通過研究學生對早操、大課間操的態度,我們可以知道其中突出的問題在于部分學生還是感到早操、大課間操活動方式單一,不能讓自己充分地鍛煉。有部分學生盼著早操和大課間操能快點結束,其實是想能早點自由活動,說明早操大課間操缺乏吸引學生統一的體育活動形式。
3.2.4 北京市東高地三小學生對學校體育訓練與比賽態度的情況
為了了解東高地三小學生對學校體育訓練與比賽態度的情況與主要表現,本研究設計了 15 道題進行調查,其中學生對體育訓練與比賽認知方面 5 道題,情感方面 5道題,行為表現方面 5 道題。
3.2.4.1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體育訓練與比賽的認知調查與分析
關于學生對體育訓練與比賽的認知調查,可以了解學生對上體育訓練與比賽的看法與意見。調查情況如表 19 所示:有表 19 可知:有 69.3%的學生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能發揮自己的體育特長;有絕大部分學生很認可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能為學校和班級爭光。這說明學生對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的意義十分明確,他們能夠清楚知道體育訓練和比賽不僅給自己也能給集體帶來榮譽。有 32%的學生對參加體育訓練與比賽是會影響自己學習說不清,有23.3%的學生對學校體育訓練與比賽的情況不清楚。以上說明有部分學生沒有切身參與體育訓練和比賽當中,他們對體育訓練和比賽的具體內容認識不夠清楚,從而不能夠準確知道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對自己產生的影響。也反映出學校開展的體育訓練和比賽還是面相那些有體育方面特長的學生,對其他學生的訓練培養較少。另外有67.7%的學生認為老師能很好的給予體育訓練的指導工作,說明學生在體育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十分認可對自己訓練的老師。這說明對學生進行訓練的老師比較有權威性,能夠較好地指導學生的訓練和比賽。以上說明學生認可學校體育訓練和比賽的好處,對訓練的老師都比較信服,也能表現出來集體榮譽感。但學校體育訓練和比賽還是存在片面性,沒能讓全部學生體驗訓練和比賽的過程。
3.2.4.2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體育訓練與比賽的情感調查與分析
關于學生對體育訓練與比賽的情感調查,可以了解學生對參加體育訓練與比賽的情緒體驗程度,以及自身喜愛與厭惡程度。調查情況如表 20 所示:表 20 結果顯示有 87.5%的學生對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感到很光榮,說明大多數學生集體榮譽感較強,并且反映出學校開展的體育訓練和比賽能提升孩子的優越感和榮譽感。但有 31.1%的學生不是很想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有 35%的學生對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感到緊張不安以及 29.1%的學生感到體育訓練很枯燥,這說明學生雖然知道參加體育比賽和訓練能提升自己的榮譽感,但比賽的壓力和訓練方式的枯燥,讓學生在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時從內心表現出一種矛盾情緒。學生情感如此矛盾,學校有必要明確學校體育訓練和比賽的目的和目標,學生充分認識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此外學校有必要豐富學生對體育訓練和比賽的興趣與情感體驗,避免和緩解孩子因自尊心強,好勝欲望強烈導致的壓力大而緊張的狀態,打消學生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的顧慮。
3.2.4.3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體育訓練與比賽的行為意向與分析
研究學生對參加學校體育訓練與比賽的行為意向,可以知道學生對參加體育訓練與比賽的具體行為表現。研究結果和分析如表 21 所示:表 21 結果表明:有 73%的學生會在比賽中拼盡全力做到最好,說明學生的拼搏感和榮譽感較強。有 94.4%的學生盼著有運動訓練和比賽,但與此同時有 39.9%的學生對每次學校開展體育訓練比賽都會積極參加持否定行為傾向,并且有有 65.6%的學生在拿不到名次和獎品情況下不會參加體育比賽,有 29.4%的學生不會帶領同學一起參加體育訓練和比賽,這些問題說明學生盼著體育訓練和比賽真正目的不是想參加比賽,而是存在一種可以不上文化課,觀看比賽的態度。這也反映出學校對學生體育訓練和比賽存在片面強調拿名次、奪得比賽好成績的思想,忽視了要以興趣和樂趣為主的體育觀念。此外我們可知學生對體育訓練和比賽的突出問題在于心理上存在緊張和自尊感強,學校理應在體育訓練和比賽之前改變學生的這種心理,才能更有利于學生投入到比賽當中。
以上有關學生對體育訓練和比賽的態度中我們可以看出,東高地三小的體育訓練和比賽存在片面強調拿名次,沒能讓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并充分展示自己,忽視了學生情感的體驗。三小的學生自尊心強,集體榮譽感也強,但學校沒有很好的緩解學生們因此產生地壓力和緊張情緒,導致部分學生不敢參加體育比賽和訓練,這是東高地三小的學校體育應該進一步加強的地方。
3.2.5 東高地三小學生對學校體育態度總體現狀
為了進一步了解東高地三小的學生對學校體育總體態度的情況,我們從態度的三種構成因素(認知、情感、行為意向)入手,根據學生對學校體育態度的調查問卷,把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早操與課間操、體育訓練與比賽中認知問題、情感問題、行為意向問題分別進行分值統計。統計根據每題的分值數乘以相應人數所占總人數的百分比作為這個題的得分,以中間分 2.5 分為中界,每題得分在 2.5 分以上為肯定態度,2.5 分以下為否定態度,最后進行每題分數加和后取平均數,得分比平均分越高,表明東高地三小的學生持肯定態度越強烈并且學生的態度較好;得分比平均分越低,說明東高地三小的學生持否定態度越強烈并且對學校體育的態度較差。經過統計,從表 22 可以看出,學生對學校體育整體態度的認知得分為 3.83 分,下限為 3.58,上限為 4.09;情感因素得分為 3.77 分,上限為 3.94,下限為 3.60;行為意向得分為 3.59 分,上限為 3.93,下限為 3.24.學生對學校體育的態度得分為 3.73分,高于 2.5 分的均值分數,表明學生對學校體育態度的總體較好,東高地三小的體育工作對學生形成好的體育鍛煉和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效果良好。
通過表 22 和表 23 可以看出,東高地三小學生對學校體育的態度整體存在顯著性差異(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成分的單因素 T 檢驗中 P 均小于 0.05),其中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行為意向分值低于學生的情感和認知的分值,而認知分值在學生態度的三種成分中分值最高,并且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東高地三小的學生對學校體育的態度偏向于“認知”型。由此可以看出,東高地三小學生對學校開展的學校體育是一種認可和肯定的態度,學生們能比較好的認識到學校體育的重要性,了解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課間操、運動比賽對自身發展的價值,這與當前學校能大力宣傳體育重要性是分不開的。此外,學生情感的分值小于認知的分值,說明學生認可學校體育,但對學校體育的喜愛的還是達不到自己認知上的高度,存在一種對學校體育只是認知狀態的肯定,而沒有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這與當前學校體育活動形式單調,內容缺乏讓學生喜愛的情感成分,體育課教學方式不夠新穎,大課間操活動方式枯燥,課外活動隨意性大,體育訓練與比賽只要求成績等因素有很大關系。根據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研究我們知道,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自己所接觸的事物而言,情感的比重比認知上的比重更能帶動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普通小學學校體育的開展要繼續宣揚體育活動對青少年身體的積極作用,加強理論性教學的內容和比重,繼續提高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認識。與此同時不能忽視學生在參加學校體育的活動中的情感因素,通過新穎、有趣、創新等形式切實提升孩子的切身感受與喜愛程度,為學生增加認知與情感上的共鳴,更有力的提升學生的行為傾向,為終身體育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