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的開展研究
【第一章】村小大課間古詩韻律操的推行調研前言
【第二章】海淀區農村小學古詩韻律操開展的研究方法
【3.1 3.2】農村小學古詩韻律操開展的現狀分析
【3.3】促進古詩韻律操活動有效開展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農村小學推廣古詩韻律操的探索結論及參考文獻
3.3 促進古詩韻律操活動有效開展對策
3.3.1 提高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的認知度
古詩韻律操作為自編操的一種,是近幾年才被引入到學校的大課間活動中的,以活動形式新穎與教學內容簡單為主要特點,因此,這項活動的開展實施,對于提高學生身體鍛煉意識與加強學生對于我們傳統古文化的學習,不失為一個良好的契機,對于學校教師的文化熏陶以及體育運動興趣的加強,也起到了一個促進作用。然而,雖然古詩韻律操在北京市海淀區大部分城市小學和部分農村小學已經開始實施開展,但是在被調查的部分農村小學中發現,由于古詩韻律操在全校范圍內,沒有很好地普及開來,依然存在著一部分教師與學生對古詩韻律操不了解的問題。本人通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以及親身實踐,以及對海淀區部分農村小學古詩韻律操的調查與分析,特總結出以下促進古詩韻律操活動在農村小學的了解情況對策研究。
3.3.1.1 加大學校內的宣傳工作
第一,體育老師對學生的滲透。在所被調查的正在開展實施古詩韻律操的農村小學中,由于操的創編以及師資的缺乏,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到韻律操的學習與活動中,而是選擇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學生對韻律操一知半解,而學校的體育教師是管理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以及大課間操的直接工作者,對于古詩韻律操的相關含義、具體內容、對學生體育鍛煉產生的積極影響有一定的認知,因此,對于學生對古詩韻律操了解的情況,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課上,對學生講解一些古詩韻律操的相關情況,讓學生對這項活動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全校性的開展普及韻律操時,更加容易。
第二,在學校公告欄進行展示。在走訪并調查海淀區部分農村小學后發現,在已經開展古詩韻律操活動的少部分學生中,學生們有較高的積極性,并且完成學習韻律操的質量還是很高的,這對于古詩韻律操在全校的普及開展是好的趨勢。而學校應趁著這種好的勢頭,將已經掌握韻律操的學生在學習韻律操過程中,以及在完成學習進行展示動作的一些精彩瞬間收集起來,編輯成文,通過學校的宣傳欄,加以宣傳,讓學生們與老師通過宣傳欄的方式對韻律操有一個簡單的了解,激發大家對韻律操的好奇心與興趣,達到廣而告之的作用。
3.3.1.2 從親身實踐中了解古詩韻律操
第一,學生參觀。大課間進行改革以來,通過各學校的學習與創新,其內容與形式也變得豐富起來。而古詩韻律操的引入為大課間操的改革也添加了很大亮點。雖然海淀區大部分城市小學和部分農村小學已經開始實施開展,但是還是有一些較偏僻的農村小學還未進行古詩韻律操的廣泛開展。甚至對已經在本校開始實施的韻律操還沒有一定的了解。對此,本人認為學校體育教師以及各班班主任應多與附近實施開展韻律操并且完成效果相當不錯的學校多聯系,并組織本校學生去這些學校參觀,進行古詩韻律操的學習,在參觀活動后,學生通過觀摩與了解,對于收獲到的感受以班為單位進行交流與討論,并做書面總結,使學生與老師都能在交流與總結中對古詩韻律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便于更好的參與到操的開展實施中來。
第二,讓班主任參與其中。通過本人走訪調查可知,近年來,很多小學實行的是班主任制,不僅是室內課,學校組織的很多學生的課余活動會全程參與管理。
這對于學校開展古詩韻律操促進教師的了解情況是一個很好地機會。班主任可以在操課教師在對學生教授古詩韻律操的過程中,跟學生一起,聽從教師講授的韻律操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動作要領,跟著節奏進行古詩韻律操的學習。這樣一來,班主任對古詩韻律操不僅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還能和學生共同掌握韻律操的學習,這樣在學校教師領域又增加了對韻律操的了解度,這對古詩韻律操在學校的普及開展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3.3.2 優化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的創編工作
古詩韻律操作為一項新興體育項目,出現在大課間的改革內容中,它的創編需要我們運用多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探索。古詩韻律操是一種結合古詩詞與簡單的體操動作而形成的徒手自編操,具有簡單、易學,節奏輕快的特點,讓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中不僅能鍛煉了身體,還學習了古詩詞,在愉快的玩耍中學了中國的古文化知識。另外,體操的動作創編以及詩詞的選用以簡單明快為出發點,這樣也能使學生在課間操活動中身心得到放松,大腦清醒。針對古詩韻律操的創編問題,本人通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以及親身實踐,特總結出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的創編對策研究。
3.3.2.1 背景音樂的創編詩詞背景音的選擇。詩詞背景音的旋律應明快,相對簡單,一般以優美流暢、通俗易懂、容易記憶的旋律為主。旋律節奏的變化,要與動作相一致。詩詞背景音的節奏應鮮明,節拍應較為規整,各段銜接要明顯,詩詞背景音的節奏和結構要與動作相結合,便于學生掌握。
3.3.2.1.1 背景音樂中古詩詞的選用古詩文作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小學生的文學修養以及人格塑造有著深遠的意義,其背誦和學習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有極大的作用,極大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鑒賞能力。再加上古詩詞的用韻、有節奏、句法嚴謹、對仗、工整嚴密、抑揚頓挫。特此本人針對古詩詞的選擇對策的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第一,課本中的古詩詞。小學階段我們會學習大量的古詩詞,但是內容都相對簡單,古詩詞的學習一般都需要學生會背誦,據本人對被調查的農村小學的語文老師的調查與訪談,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老師布置的能夠完整誦讀學過的古詩詞的任務,而且相當熟悉。因此我們在創編古詩韻律操的背景音樂時,對于古詩詞的選用,就可以挑選學生課本中的,學生們比較熟悉,而且能在做操的過程中對學過的知識加以鞏固,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因古詩詞都是學生熟練掌握的,相對簡單,可以把這一背景音樂設置為初級韻律操,安排在學生開始學習韻律操時使用的背景音樂內容。
第二,課外延伸的古詩詞。學生在掌握由課本中的古詩詞作為背景音樂內容的韻律操后,在背景音的創編上,就可以提高難度,加進一些根據課本中必須掌握的古詩詞延伸的一些課外的具有積極意義的古詩詞,一方面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掌握更多的古詩詞,另一方面,加大韻律操難度的同時,提高學生對韻律操的興趣,而且通過在學生們學習初級韻律操時,為學生設定一些目標,讓學生們通過努力把初級的學好,然后才能進入拔高階段,這對學生人格塑造與積極向上精神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3.3.2.1.2 背景音樂中音樂的選用在訪談創編古詩韻律操專家時,了解到,活潑輕快的節奏加上頓挫有序的古詩詞,組成歡快、動感十足的韻律,這樣才能使韻律操受到更多學生的喜歡,激發起學生們想要動起來的興趣。
一般廣播體操的背景音樂的選用大多都是韻律輕快、簡單,符合一般大眾的欣賞水平,是以為所有大眾所接受為目的所選用的旋律。而古詩韻律操作為改革大課間活動引入的新興活動,在內容與形式上都具有創新意義。因此,在背景音旋律的選擇上應更具創新形式,可根據學生的喜好,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以及學生喜聞樂見的旋律,在不脫離大眾欣賞的基礎上,創新音樂的創編與設計,使古詩韻律操更受學生們的歡迎。
3.3.2.2 動作的創編對于古詩韻律操的創編專家指出,因為韻律操需要學生邊背古詩邊做操,手腦并用。因此,對于創編,還是比較有難度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教授他們的動作不能太難,如果太難的話,學生們就會對自己沒信心,不愿學;動作又不能設計的過于簡單,那樣會讓學生們學習的不認真,感覺沒多大意思。在設計動作時,又要考慮到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又要考慮到如何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如何顧及所有人,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針對以上調查分析結果,本人提出幾點關于古詩韻律操動作具體創編如下:
第一,動作設計的運動負荷。運動負荷要安排的科學合理,不會超出學生的運動能力范圍,所創編的動作要保證,促進身心學生的健康發展。合理的安排套路結構,動作由慢至快,運動量由小至大,各節操之間要有內在聯系,充滿情景。
第二,動作的藝術性。古詩韻律自編操既是一項鍛煉身體的手段,又是一種形體藝術與文學藝術的結合。其本身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因此在動作創編過程中,可加入廣播體操、健美操、舞蹈等元素,比如,現在廣受小學生喜歡的《小蘋果》等等。
第三,要注意動作的全面性。在動作的創編上,不僅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同時還要注意青少年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整套動作中,應包括上肢、下肢、軀干、全身、跳躍和整理運動。動作的方向要有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還應把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與發展身體素質相結合起來,使青少年身體各部位都能得到鍛煉,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
第四,合理安排運動量。古詩韻律操的動作創編,必須遵循人體運動生理變化規律,即運動量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單一到復合。
第五 動作的順序性
(1)總體方案構思。編排成套動作時首先根據有古詩韻律自編操的功能、對象特點以及客觀條件等,對成套動作有一個總體設計。包括設計整個操的風格,選編動作的類型,確定總的方向,全套操的名稱等。
(2)節數:如“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等等。這也是借鑒于廣播體操的順序安排,動作難度也是依據順序由易到難。
(3)動作名稱:每一節動作的名稱。在編排古詩韻律操的動作時,要根據每一節操的動作特點,加上名稱,這樣在教師教授和學生練習時,更容易記動作,便于學會。
(4)預備姿勢:如“直立”、“立正”.這是古詩韻律操創編完成后記錄動作方法時準備動作時的專業動作用語的使用。
(5)做操的拍數:如每節做四個八拍。一般廣播體操的動作均為每節四個拍,這樣安排就是要學生對韻律操的動作做到位,左右動作安排合理,使在做操過程中,使全身的各部位都活動起來。
(6)開始姿勢:如立正、直立、兩腳開立等。開始姿勢較為簡單,主要是為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準備開始做操。
(7)動作部位:如上肢、下肢、軀干等。在對古詩韻律操的創編中,力求使學生的身體各部位都動起來,這樣才能達到充分鍛煉身體的目的。
(8)動作方向:如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內、向外等。動作方向全面,活動全身。
(9)動作方法:如舉、踢、繞、繞環、體前(后、側)屈等。在韻律操的創編中,盡量對動作方法的要求上,做到簡單、易學,同時也要兼顧到動作方法多樣,才不會致使學生對單調的動作產生厭倦,降低學習的興趣。(10)結束姿勢:還原成立正姿勢。每節操結束以及最后的結束動作都是要還原成立正姿勢。
(11)每節的動作要點。每節操都要有動作的主要內容與重點,突出每節操的練習價值。
(12)每節操最好附上簡圖或照片。每節操的動作方法以及簡圖或照片,有利于在教師教授與學生練習中對操的動作一目了然,學習起來更容易。
3.3.2.3 創編師資對策研究通過對農村小學的吊車可知,有大部分教師認為自編操的創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自編操的創編決定了學校學生對自編操的興趣度,以及開展情況和實施前景,同時也影響著大課間改革的發展趨勢。然而農村小學師資情況不容樂觀,古詩韻律操作為一項新興活動引入到學校大課間活動中來,很多工作還需要進一步落實。而作為這項活動落實的主要力量--體育教師,因沒有過多機會接受學校給予安排的進修深造,無法學習較新興的理論,導致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去開拓思維研究創新性的教學方式與體育動作設計。使自編操的創編成為農村小學古詩韻律自編操的實施開展的首要難題。因此,對于農村小學古詩韻律操創編方面的師資培訓還是相當有必要的,應利用體育教師的課余時間,組織相關人員給予培訓,培訓內容主要針對古詩韻律操的創編,動作上以及背景音樂上,提高體育教師對于古詩韻律操活動開展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3.3.3 加強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的推廣工作
通過在部分農村小學對學生與教師的調查,了解到,古詩韻律自編操還是在農村小學較受歡迎的,大部分教師認為在農村小學進行自編操的學習大有必要,這對古詩韻律自編操在農村小學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農村小學部分學生有大多數的人認為古詩韻律操學起來并不困難,這說明對于古詩韻律操的創編比較成功,學生們學起來比較輕松,因而使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的開展與實施不會產生太大的困難,較為順利。并且學生及教師認為古詩詞的學習在自編操活動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這種課間操的新興形式,并且表現積極。達到了古詩韻律操在學生中開展實施的目的。
但是,古詩云韻律操在實施開展中仍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以下是本人針對兩方面問題所提出的對策研究。
3.3.3.1 古詩韻律操的教學師資本人通過到海淀區四所農村小學親身向學生教授古詩韻律操了解到,因為農村小學師資力量的匱乏,缺乏正式教授自編操的師資,因而要從其他地方引進專業師資,需要教師長途跋涉,也會對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教學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對于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實施中所遇到的師資匱乏問題,本人特提出解決對策如下:第一,對校內體育教師進行相關培訓。通過調查,了解到,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相當匱乏,因此體育教師所擔當的工作量也就大了很多。尤其近年來,大課間的改革,使很多新型的活動形式進入學校之后,體育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與技能已經不能使其更好的勝任體育教學工作了,而是需要全面的綜合素質,才能把工作做好。這樣就需要對體育教師做一些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學習一些新型的教學方法,并能夠盡快的將所學到的運動到教學中。
第二,對兼職教師的嚴格要求。部分農村小學,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會在校外聘請兼職的體育教師,主要擔任古詩韻律操的教學工作,這種情況可以提倡,因為學校的體育教師人數以及能力有限,而且,所聘請的教師一般都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也會為學校帶來更好的作用。但是,兼職教師從市區長途跋涉趕過來免不了身體能量消耗過大,在教學過程中,會稍有懈怠。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學校方面要對兼職教師嚴格要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提高兼職教師的待遇來提升其教學態度,增強教學質量。使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更好的開展實施。
3.3.3.2 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開展競賽的實施方案對策研究
通過調查可知,古詩韻律操在農村小學的比賽并不多,這樣學生的努力練習得不到及時的檢驗,韻律操的開展可能出現的弊端不能及時的發現并糾正,好的地方未能發揚,提出表彰。使學生不能培養對韻律操積極地學習興趣,不能快速進步,阻礙著韻律操在農村小學的發展。因此,要在古詩韻律操在全校普及完成的基礎下,組織開展韻律操的競賽活動,對做得好的班級、個人,給予表彰與鼓勵,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們學習韻律操的積極性,還對課間操的改革做了進一步的推廣。本人特列出古詩韻律自編操在農村小學開展競賽的實施方案,如下。
第一,領導籌備組。成立領導小組,成員應包括:校領導、教導處、德處、體育組、后勤與保健等方面人員。主要職責:全面負責古詩韻律自編操計劃的制定、實施、相關人員的培訓、輪崗安排、做操質量標準的統一評比、考核。
第二,活動實施組。成立活動實施組,成員包括:體育教師、德育處、保健醫生、相關后勤人員。主要職責:具體負責實施古詩韻律自編操計劃,教學班、年級之間的評比與考核,落實各相關人員的具體責任,詳細分工,保證各盡所能、各盡其責。
第三,技術指導組。成立技術指導組,成員包括:體育教師、德育處、語文教師。具體解決古詩韻律自編操的動作規范,統一質量標準,培訓班主任和體育小干部,制定評比、考核標準,明確分工,實施評價標準。
第四,古詩詞背誦指導組。成立古詩詞背誦指導組,成員包括:體育教師、德育處、語文教師。具體解決古詩詞背誦中出現的問題,統一背誦的質量標準,培訓班主任和體育小干部,提高背誦水平和速度。
第五,后勤服務組。成立后勤服務組,成員包括:體育教師德育處、后勤相關人員。具體職責:場地、器材的維護、監控,音響設備的維護,場地規劃和設計,力爭創造出寬松、和諧、適宜運動的活動空間。
第六,安全保衛組。成立安全保衛組,成員包括:體育教師、德育處、保健醫生、后勤相關人員。具體職責:全面負責課間操的場地、器材、人員流動、入場、退場、見習生以及學生財物的安全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