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隨著國家對全民健身尤其是老年人健身活動的大力支持和其自身保健意識的提升,體育鍛煉已成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追求文明、科學、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
研究表明,身體鍛煉作為一種非常經濟的健康行為對個體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效應,也是最基本的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態和生活質量的積極有效方式。本研究探討體育鍛煉對老年人主觀幸福觀的影響,以及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旨在探索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路北區10個健身氣功站的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共300人為調查對象。女190名(63.3%);男110名(36.7%);年齡60~85歲。
入選標準:
1 年以上有規律地參與健身鍛煉,至少 2 次/w,同時不參加其他鍛煉項目。所有入選者均無嚴重身體或心理疾病。年齡:60~64 歲 115 名(38.2%),65~69 歲 102 名(34.0%),70~74 歲 60 名(20.0%),75 以上 23 名(7.8%)。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 20 名(6.7%),初中及高中 180 名(60%),大及以上 100名(33.3%)。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 Internet 網絡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數據庫進行檢索,并查閱了唐山市圖書館與研究相關的相關資料及書籍等,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為本研究奠定了研究框架和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問卷選擇老年健身氣功鍛煉者300位,發放300份。
3、數理統計法。本研究運用 Excel 和 SPSS 統計軟件對 300份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做出定量分析,得出定量分析的結果,制出相關數據圖表。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對老年人來說,保證身體健康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進而提高生活質量。本文采用《綜合幸福感問卷》,從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兩個模塊,以及生活滿意、正性情感、負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關注、利他行為、自我價值、友好關系、人格成長等9 個維度,對唐山市區的 300 名老年人進行調查研究。其中,9個維度又可分為4個小模塊,包括:快樂體驗、生存狀況、人格狀況和社會行為。
(一)健身氣功鍛煉對心境狀態影響情況的總體分析。健身氣功鍛煉的老年群體舒適體驗得分為 19.45±2.73,支持體驗得分 18.64±2.45,人際適應得分 10.99±3.37,自主充實得分 12.73±4.29,人格成長得分 8.87±2.81,自我價值得分 10.25±2.41,總得分 80.93±6.23。
(二)不同性別老年人參加健身氣功鍛煉對心境狀態影響。
在性別變量上,參加健身氣功鍛煉對其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表 1)
(三)老年群體參加健身鍛煉幸福感各維度分析
1、舒適體驗維度。從表 1 中可以看出,健身鍛煉對舒適度的影響較為明顯。舒適體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或鍛煉中對所獲得的身心健身狀況的感知體驗,可以分為身體體驗和心理體驗。老年人良好的生理狀態更容易使人感到滿足,進而感受到幸福。
2、支持體驗維度。本文中的支持體驗主要是指家人、親戚或朋友等身邊的人對自己的鍛煉所提供的支持和幫助,以及整個社會為健身鍛煉所提供的場地、設備等對自己的鍛煉有利的體驗。表1中支持體驗的分數較高,可見參加調查的唐山市的老年人對社會及家庭對自己的健身鍛煉給予的支持和提供的便利是認可的。
3、人際適應維度。人際適應體驗反映的是人們在人際適應方面的心理體驗,人際適應是人際交往的前提。從表1中可以看出,唐山市的老年人在健身鍛煉的過程中,能夠增加人際適應的程度。老年人通過健身鍛煉可以結識更多的朋友,擴寬自己的生活圈,使人際關系豐富,人際交往能夠給他們帶來許多愉快和幸福的體驗。
4、自主充實維度。從表 1 中可以看出,自主充實維度的比值介于中間。自主充實體驗是指鍛煉人群有明確的鍛煉目標,并能夠有計劃地向著目標努力,對自身的鍛煉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控,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目標明確、持之以恒的健身鍛煉,能提升老年群體的目標感、自信心、適應能力和對時間的管理,使老年生活充實,提高幸福感。
5、人格成長維度。人格成長是人們對自身發展進步方面的心理體驗,高分者的顯著特征是能夠經常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所取得的進步,清楚自己前進的目標,并克服各種困難實現目標。從表1中可以看出,唐山市的老年人通過健身鍛煉提升人格成長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梢?,大部分老人的健身鍛煉還只是停留在淺層次階段,沒有與自身進步、成長聯系在一起。
6、自我價值維度。從表1中可以看出,自我價值維度在整個幸福感維度中占有一定比例,說明通過鍛煉對自我價值具有提升作用。
三、建議及對策
(一)提高認識、積極宣傳,促進城市老年體育健身活動的快速發展。加大老年人健身鍛煉宣傳力度,組織、鼓勵廣大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提高老年人對體育健身的認識與參加體育活動的自覺性,增加社區老年體育人口,強化城市老年人健身意識,創造城市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二)完善體育場地設施,方便老年人參與鍛煉。應考慮老年人出行方便,兼顧健身、休閑需要,建設更多步行道、自行車道、公園和休閑廣場,留有老年人健身活動場地,并構造以健身中心、健身指導站為圓心的體育生活圈、城鄉老年人體育活動保障功能圈。
(三)充分利用體育資源,滿足老年健身鍛煉需求。利用好有限的體育資源滿足老年體育健身活動多樣化、多元化的要求。第一,采用就近原則,構建 15 分鐘半徑城鄉老年人體育活動保障功能圈、10 分鐘體育生活圈,方便老人在自家樓下社區內或者離家不遠的公園、廣場、健身場館內參與體育鍛煉;第二,采用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原則,提供有利條件,完善各種設施,開辟特定空間;第三,采用靈活參與的方式,讓老年人自主選擇參與健身活動時間,避免因不同年齡階段健身人員過多而爭奪有限的健身資源;第四,健身指導站要扎根基層,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小型多樣的老年體育活動;健身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要深入社區、街道、村鎮,為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提供指導。
(四)廣開財源,加大對老年體育的資金扶持力度。老年體育的資金來源主要靠政府劃撥,政府財政部門應保障并加大老年健身活動經費。體育主管部門也可以從彩票公益金中拿出一部分資金,資助老年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建設。動員社會力量及個人資本,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老年人體育機構和體育設施。
(五)重視老年體育科學研究,培養老年體育服務人才。老年體育科學研究需要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深化對老年健身的認識,明確研究方向,打造專業團隊,多出成果。高等院校體育專業可以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需求,開辦老年體育專業,培養一大批專業對口、基礎扎實、技能精深的老年體育服務人才。
綜上所述,健身鍛煉不僅能給老年人帶來身體的健康,也能帶來積極的心境狀態的改變,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質量,提升幸福感。因此,老年人健身鍛煉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大力支持。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濤,高亮.健身氣功鍛煉對老年人心境狀態影響的調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8.
[2]王???,夏至.健身氣功鍛煉對老年人心境狀態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8.
[3]張曉燕. 老年群體健身氣功鍛煉對幸福感維度的影響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搏擊·武術科學,2014.11.3.
[4]祝蓓里.POMS 量表及簡式中國常模簡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5.10.1.
[5]高亮,薛欣.老年人參與健身氣功鍛煉的心理效應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3.30.4.
[6]高悅利.上海市老年人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