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體育參與的人群文化程度越高,對體育的認識越清晰,體育的價值觀念越牢固,越有利于體育的參與,但作者身邊的醫務工作者的體育參與情況卻與此背離[1]。專業知識的特點使醫務工作者不將體育鍛煉作為更好的養生方式。醫務工作者首選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營養作為增進維護健康的手段[2]。25 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3],高等醫學院校學生體質健康也呈下降趨勢[3]。
北京地區醫務工作者作為維護首都人民的健康保護者,只有保持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了解這一群體的參與體育鍛煉情況,能夠更好地制定相應的措施以引導和促進其參與體育活動。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北京市十五所臨床醫院的現職醫生和護士為研究對象,在進行問卷調查前充分說明調查原因并征得研究對象的同意。
2.2 研究方法
2.2.1 專家咨詢法。通過篩選對本市從教 20 年以上的高等院校中的六名教授級專家進行咨詢,確定問卷調查的內容。
2.2.2 問卷調查法。分別對十五所公立醫療機構進行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 400 份,收回 387 份,其中有效問卷 383 份。
2.2.3 統計法。將采集的數據按問卷調查的相關選項進行分類,導入 SPSS 19-cn 軟件以及交叉制表統計各變量的情況,同時對其進行 χ2檢驗分析。
2.2.4 文獻資料法。收集國內外的相關文獻與資料,了解我國醫護人員的體質健康現狀。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性別醫務工作者鍛煉狀況
見表 1,χ2檢驗的F 值為 7.468,雙尾概率為P=0.058,表明不同性別的醫務工作者,每周鍛煉次數沒有明顯的差異。
3.2 不同性別醫務工作者每次鍛煉時間
見表 2,每周鍛煉次數的 χ2檢驗的F 值為 22.345,雙尾概率為P < 0.001,存在顯著性差異,證明男性每次鍛煉持續時間高于女性。
3.3 不同性別醫務工作者每年運動投入
見表3,不同性別醫務工作者運動投入χ2檢驗的F 值為18.074,雙尾概率為P <0.001,大于顯著性水平0.05,表明男性和女性在運動投入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男性高投入的比例明顯大于女性。
4 結論和討論
4.1 結論
綜上所述,從統計結果上看。有近 20% 的醫務工作者從不參加體育鍛煉,堅持每周 3 次鍛煉的比例不足 1/3。男性每次鍛煉持續時間超過 30 分鐘的比例大于女性;在運動投入方面,男性高投入的比例也大于女性。
4.2 討論
4.2.1 醫務工作者擔負著救死扶傷的重任,高超的醫術是保障,健康的身體是基礎。
4.2.2 醫院的各部門應當加強對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宣傳和引導工作,根據不同性別的醫務工作者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政策,以引導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2.3 采取積極措施加大對體育的投人,騰退被占用的體育場地,獎勵積極參與鍛煉和體質健康的員工。醫患比例的嚴重失調,是導致醫務工作者疲于工作而忽視了自身的鍛煉。近年來臨床醫生工作中猝死的報道屢見不鮮,這樣的情形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制定相應的對策以保障這支隊伍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 侯廣斌,賀光偉,劉小兵 . 醫務工作者體育鍛煉統計學分 析 [J]. 首 都 體 育 學 院 學 報,2007,19(1):109-111.
[2] 侯廣斌,李儒新,李群英,等 . 醫務工作者體育鍛煉特征的社會學分析 [J]. 體育學刊,2005,12(2):40-42.
[3] 王鐘音 . 高等醫學院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研究 [J]. 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0):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