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心理學科和體育學科研究建設的不斷深化發展, 體育心理學也隨之成為了一門獨立學科,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體育教育方面的工作者和心理學方面的研究者都對體育心理學加以重視。 體育心理學是橫跨心理科學與體育教育這兩種學科的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體育心理學的學科建設是滿足體育教育自身需求的一個客觀結果。
1 體育心理學的概況及運用于體育教學的主要機理
1.1 體育心理學的具體概念
體育心理學是以體育為自身主要研究對象的, 最終的研究結果一定要為體育來服務,但這里所指的體育不是單純的體育競技運動。 體育可以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狹義上的體育單純是指學校體育發展,而廣義上的體育指的是保持健康、增強體質、娛樂消遣等一切非生產性質的人身活動。 學校體育以“ 育人”為主要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自身體質,還在智育和德育方面進行著重培養。 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也可分為廣義和狹義, 廣義上的體育心理學主要指的是對各個年齡段的人的各種體育活動的探究; 狹義上的體育心理學則是以學校的體育活動中的心理學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
1.2 相關學科
和體育有關系的心理學科并不只是有體育心理學一種, 還有教育心理學、運動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多種學科。 體育心理學是將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成果應用到體育教學之中。 體育學習并不等同于一般的學習行為,自身有著其它學科所不具備的特點,所以體育心理學不單單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具體分支, 而有著自己獨特的研究方向。 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人從學習中所收獲的適應性行為的技能領域, 體育運動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進行的一種有意識的身體運動,這也是體育心理學與學習心理學的區別之處。
1.3 體育心理學運用于體育教學的主要機理
每一個人對于體育活動的心理素質是有不同差異的, 具體反映出對待體育活動的心理反應也是不盡相同的。 比如有的人喜歡體育活動,有的人不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有的人喜歡觀賞體育運動,有的人則不喜歡;有的人喜歡這一類體育活動,有的人喜歡那一類體育活動;有的人對某些體育項目感到恐懼,有的人即使不擅長某類體育活動,也愿意大膽嘗試。 正因為每個個體對待體育活動體現出的心理素質具有很大差異,所以,在具體的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注意力也大有不同。 這種個體注意力的具體范圍、時空判斷能力的高低、操作思維的方式等都會有很大的區別。 體育心理學主要闡釋的是體育活動中個體的心理品質及相關心理活動,以及這種心理活動具體的變化發展規律。 如果是針對學校的體育教學,就要通過體育課程向學生講授相關的體育與健康知識,著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體育觀念,向學生傳授具體的體育動作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要達到體育課程的最終教學目的,就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讓學生喜歡體育活動,可以主動學習相關的體育技能。 這就要求學生對于體育運動有自己正確的心理認知, 需要體育心理學理論來為學生奠定相應的理論基礎。 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各種心理現象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這種規律主要體現在體育心理學的具體理論中,因此將體育心理學運用于體育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
2 體育心理學的意義
第一,提高知識掌握的能力。 進行體育活動,需要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和運動知識,才能最終實現體育教育的真正價值。 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 教師要充分運用體育心理學的知識來積極引導學生去參與體育活動。 這是體育心理學的最終教育目的,也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第二,心理活動作用。 學生在體育活動的具體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的情境,在這些不同的情境中,學生的心理狀況也是復雜多變的。 心理活動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外部表現,可以影響個體的自身行為,體育教學不應忽視學生的內在需求,心理教育也應是其中重要的一個部分。
第三,轉變消極心理。 隨著教學情況的不斷深化發展,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在我國的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學通常不被重視,具體的教學質量并不高。 但是,體育教學對于學生是十分重要的,它與學生的運動能力發展、身心健康狀況、學習能力等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優秀的體育心理教育,是改變個體對于體育教育消極心態的一個重要因素。
體育教學要合理運用體育心理學,照顧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探尋學生心理發展的變化規律,讓學生能夠積極對待體育活動,進而促進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3 體育心理學貫穿于體育教學中的主要作用
3.1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全身機能
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 體育心理學可以很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產生足夠強的學習欲望。 學習興趣的產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這個前提條件就是學生要明白體育教學的真正目的,清楚知道體育活動對自身的好處,不能輕視體育運動,也不能曲解體育教學的真正內涵。 要想讓學生產生學習欲望,科學合理地運用體育心理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某學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目的教育,讓學生可以真正認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 這樣,學生就會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該學校的體育教學, 將體育心理學與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緊密結合。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 學校讓每一個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目的, 抓住學生的個人心理特點,進行合理的引導,提高學生的興奮度和參與度,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身體機能。
3.2 調節學生的個人情緒
學生對于體育教學, 往往缺乏正確認識, 大多將體育教學視作游戲。 很多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由于自身缺乏相應的運動技能,便會對體育教學產生無助、 焦慮等一系列負面情緒。 學生一旦出現這些負面情緒,就會在心里強化和放大這種情緒,認為自己根本無法達到體育教學的要求,最后發展到不愿參與體育活動。 這就需要學校運用體育心理學來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鼓勵學生合理控制情緒,擺脫負面情緒,積極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
3.3 創設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
將體育心理學合理運用在體育教學中, 可以很好地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當中,也能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率。 在體育教學中,教學氛圍很重要,可以讓學生改變固有心態,積極投入其中,促進教學的整體發展,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
結束語
心理是個體成長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在體育教學中也是尤為重要的。 體育心理學是貫穿于體育教學整個過程的,各種體育活動都無法與其脫離關系。 合理運用體育心理學,可以促進體育教學的良性發展,引導學生積極成長,幫助學生提高體育技能,進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曦。論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其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3)。
[2]黃陸。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4)。
[3]沈斌。論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02)。
[4]陳文剛。學校體育教學中發揮體育心理學最大效能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