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在高熱及濕度大的環境中所發生的一種癥候群,機制為體熱平衡失調、水鹽代謝紊亂,嚴重危及病人生命.高溫條件下大運動量的軍事訓練易導致中暑發生,可造成非戰斗性減員.做好高溫下軍事體能訓練中暑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1 背景資料 2013 年 6 月初,某部隊組織 493 名學員進行輕裝 5000 m 體能考核,氣溫為34 ~37 ℃,32 人發生中暑,均為男性,年齡 21 ~ 23 歲,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胸悶、心慌、煩躁不安、抽搐、暈厥及大汗,體溫 37. 6 ~ 38. 5 ℃,其中 4 人出現譫妄、昏迷.根據臨床表現,分別診斷為熱射病、熱痙攣、日射病,針對不同類型分別給予相應的救治措施,32名學員于 12 h 內均康復歸隊.
2 救治措施及體會 \\( 1\\) 現場救治: 醫務人員全程參與衛勤保障,認真觀察了解學員的身體狀況和主觀感受.尤其是體格較差的學員有否頭痛、頭暈、惡心、胸悶、心慌、步態蹣跚、呼吸急促等.一旦有人中暑,迅速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卸下裝備,解開腰帶,脫去迷彩服.\\( 2\\) 后送: 體測過程中,可能同時有多人發生中暑,輕癥者可暫時給予現場救護,危重病人應立即后送,醫護人員必須親自陪護.\\( 3\\) 病情觀察: 密切觀測病人的意識、瞳孔、體溫、呼吸、脈搏、血壓,每 15 min 一次,詳細記錄治療過程和液體出入量.加強對病人的巡護,昏迷病人要定時給予一定強度的物理刺激,以加快病人的蘇醒; 同時要做好抗休克和肺水腫的準備.\\( 4\\) 降溫與體位: 開啟病房內的電風扇,加速空氣流暢,有條件的可同時開啟空調,迅速降低病房內的溫度,但不宜過低.病人取側臥位,上下肢分開,最大限度地加快散熱速度; 不間斷地用濕涼毛巾擦浴病人,冷敷前額,昏迷病人頭部要放置冰袋,以降低腦組織代謝率,防止大腦急性損傷.體溫穩定后,應撤去冰袋.\\( 5\\) 保持呼吸道通暢: 及時清理昏迷病人口鼻內的嘔吐物,防止窒息,利于吸氧.\\( 6\\) 控制抽搐: 抽搐發生時,切勿強抓硬按,以免導致意外傷,加重病人癥狀.應立即緩慢靜推地西泮 5 mg,對伴有嘔吐的病人,同時靜推異丙嗪 25 mg,效果更好; 也可予以針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及按摩運動肌群.\\( 7\\) 補充水鹽: 意識清醒的病人,可根據液體丟失量給予口服 0. 1% ~0. 2% 冷鹽水或 5%葡萄糖鹽水; 對于抽搐、神志恍惚或昏迷的病人,要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輸注4 ℃左右的生理鹽水或葡萄糖鹽水,但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增加心臟負荷.\\( 8\\) 心理護理: 醫護人員應做好安撫引導工作,減輕病人的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配合醫療護理工作,加快康復.\\( 9\\) 飲食: 恢復期的病人要適時進餐以恢復體力,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少量多餐.
3 討論 門診部作為一個職能部門,要盡快適應新形勢下軍事體能訓練改革的需求,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醫務監督的規章制度,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衛勤保障預案,尤其是應急狀態下軍事體能訓練的保障方案,防止重大事故和非戰斗減員發生,確保訓練安全、高效、有序.醫務人員要經常深入學員隊,為學員講授營養、心理和訓練衛生知識,增強學員自身保護意識; 認真聽取和采納合理性建議,不斷改進醫療保健方法; 定期為學員體檢,摸清學員身體的基本情況; 對體質弱的學員,專門制定切合實際的訓練計劃; 及時矯治訓練傷,盡可能把學員的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此外,還要加強學員熱習服的日常訓練,以增強心血管功能的穩定性,提高耐熱能力,更好地適應熱環境.衛勤保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多部門要密切協作,相互配合,以安全、高效為考量,合理配置車輛、人員等; 門診部在兼顧主次的前提下,要注重優化危重病人救治環節上醫護人員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