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學生在形態發育、營養狀況改善的同時,身體素質卻并未得到全面提高,甚至在個別指標上還有所下降[1-2].河南省是一個人口大省,學生的體質狀況也出現明顯下降趨勢[3].以往有研究在分析當前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時,將體育鍛煉不足列為首要因素[2].本研究利用 2010 年河南省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資料,對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進行分析,從而為制定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發展規劃、增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干預策略及開展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 2010 年河南省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的46 408 名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 9 ~ 18 歲。其中男生 23 158 名( 49.9%) ,女生 23 250 名( 50.1%) ; 城市學生 23 394 名 ( 50. 4%) ,鄉 村 學 生 23 014 名( 49.6%) ; 9~12 歲學生 17 613 名( 38.0%) ,13~15 歲學生 14 406 名( 31.0%) ,16 ~ 18 歲學生 14 389 名( 31.0%) .分別以 9~12 歲、13~15 歲和 16~18 歲學生代表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1.2 方法 此次調查與 2010 年河南省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同時進行,采用全國統一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
問卷包括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與強度、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課業負擔、視屏時間( 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和計算機) 等信息。
1.3 統計分析 采用 SPSS 21.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百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 α=0.05.
2 結果
2.1 體育鍛煉時間
2.1.1 城鄉差異 僅有 16.4%的學生平均每天體育鍛煉 1 h 以上。城市學生每天平均體育鍛煉 30 min~1 h和 2 h 以上的比例均高于鄉村學生,不足 30 min 的比例低于鄉村學生( P 值均<0.05) .見表 1.城市、鄉村學生每天平均體育鍛煉≥1 h 的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0.806,P>0.05) .
2.1.2 性別和學段差異 每天平均體育鍛煉 30 min以上的男生比例均大于女生,不足 30 min 的男生比例低于女生( P 值均<0.01) .每天平均體育鍛煉不足 30min,30 ~ 60 min,61 ~ 120 min 和>120 min 的各個學段的比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值均<0.01) .高中生體育鍛煉 1 h 以上報告率均低于小學生和初中生( P值均<0.05) .見表 1.【1】
2.2 體育鍛煉強度
在調查對象感受體育課的強度方面,有 16.3%的學生表示上體育課時“不出汗、很輕松”,62.9%的學生表示上體育課“會出汗、有點累”,20. 8% 的學生表示“出汗、比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
2.2.1 城鄉差異 城市學生上體育課時“出汗,比較累”的比例高于鄉村學生,而“不出汗,很輕松”的比例低于鄉村學生( P 值均<0.05) .見表 2.
2.2.2 性別和學段差異 上體育課時“出汗、比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的男生比例均高于女生,“不出汗、很輕松”和“出汗、有點累”的男生比例均低于女生( P 值均<0.01) .感受到“不出汗、很輕松”“出汗、有點累”“出汗、比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的各個學段的比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值均<0.01) .見表 2.【2】
2.3 體育鍛煉態度
在調查對象對待體育鍛煉的態度上,有 69.3%的學生表示喜歡上體育課,高達 73.8%的學生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有 48.0%的學生愿意參加長跑鍛煉。但仍有 26.2%的學生不認真做課間操,存在經常缺席、偶爾參加或每次都去,但隨便應付等情況。9~18 歲學生喜歡參加的體育項目排在前 3 位 的 是: 籃 球、足 球、排 球 等 球 類 活 動( 34.5%) ,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活動和健身操類( 廣播體操、藝術體操、健美操等) ( 13.4%) .
2.4 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2.4.1 課業負擔及其他 29.7%的學生認為目前的課業負擔比較重、很吃力,53.0%的學生認為目前的課業負擔一般、可以應付。51.3%的學生放學后還需要 1 h以上的時間完成家庭作業。調查對象認為同學不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前 3 位原因依次是怕累、怕吃苦( 58.8%) ,沒有養成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38.0%) ,認為沒必要( 25.8%) .
2.4.2 學校及家庭的支持情況 4.0% 的學校經常存在“擠占”或“不上”體育課的現象,高達 41.1%的學校偶爾存在“擠占”或“不上”體育課的現象,只有 54.8%的學校不存在此現象。48.0%的學校最近 1 個學年僅組織過 1 次運動會。34.1%學生的父母在業余時間都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并且 12.0%的父母不太支持或非常不支持學生在課余時間內參加體育活動。
2.4.3 視屏時間 9.0%的中小學生平均每天視屏時間( 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和計算機) 在 2 h 以上,平均每天視屏時間 2 h 以上的男生比例( 10.7%) 高于女生( 7.2%) ( χ2= 179.091,P<0.05) .
3 討論
體育鍛煉對于兒童青少年而言,除有利于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優化身體成分,降低焦慮水平、減輕抑郁癥狀,促進心理健康之外,還對預防疾病的發生有積極作用[4-5].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指出,要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 h[6].近年來我國學生肥胖檢出率迅速上升,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與體育鍛煉不足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7-8].本研究顯示,9~18 歲學生中,僅有16.4%的學生平均每天體育鍛煉 1 h 以上,16.3%感到體育課的運動量較?。?不出汗、很輕松) .每天平均體育鍛煉時間>1 h 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并且上體育課時“出汗、比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的男生比例均高于女生。提示男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和強度優于女生,女生相對缺乏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其他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9-10].本研究還發現,高中生體育鍛煉 1h 以上報告率低于小學生和初中生,可能是由于學業負擔過重、社會壓力重等因素的影響,提示高中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有待提高。
調查結果還表明,多數學生喜歡上體育課,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說明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都有了一定認識。但認識與實踐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在仍有 26.2%的學生不認真做課間操,存在經常缺席、偶爾參加或每次都去。研究還提示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競技性、趣味性強的項目。
調查對象認為同學不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前 3 位原因依次是怕累、怕吃苦,沒有養成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認為沒必要。研究還發現,29.7%的學生認為目前的課業負擔比較重、很吃力,51.3%的學生放學后還需要 1 h 以上的時間完成家庭作業。平均每天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和計算機 2 h 以上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與付繼玲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課業負擔重以及計算機、電視的普及,都會使學生的靜態活動時間延長,體育鍛煉的時間減少。文獻顯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靜態生活方式呈高度相關[12].
部分學校仍存在“擠占”或“不上”體育課的現象,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父母在業余時間都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并且不太支持或非常不支持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體育活動。有研究認為,學校、家長過于重視智育,沒有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13].學校作為學生體育環境的主要塑造者,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體育課課時充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而學校一旦存在“擠占”或“不上”體育課的現象,將對學生的體育鍛煉發生直接影響。并且,父母對體育鍛煉的態度,以及體育活動的參加對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家庭體育鍛煉支持性環境的創造和父母的榜樣作用有助于學生參加并享受體育鍛煉[14-15].
本研究結果提示: ( 1) 應注重對中小學生吃苦精神的培養,提高中小學生的意志力; ( 2) 學校應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增加體育課的趣味性,使學生有時間并且喜歡參加體育鍛煉; ( 3) 家長應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孩子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督促其堅持日常體育鍛煉,養成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2010 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 9) : 1026.
[2] 張迎修,王志奎。山東省中小學生體育煅煉對體質狀況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 2) : 174-176.
[3] 張繼輝。河南省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30( 10) :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