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某高校棒球選手運動損傷調查研究
【第一章】某大學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原因分析前言
【第二章】山西大學棒球隊員運動受傷的研究方法
【3.1 3.2】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統計分析
【3.3】運動損傷原因統計結果與分析
【3.4 3.5 3.6】教練員對運動員發生損傷原因的調查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大學棒球運動員損傷情況探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2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棒球隊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為研究對象。其中,棒球運動員 60 人(見表 1),為 2007--2014 年級的大學生,年齡為 19--27 歲;教練員 3 人。
該校于 2006 年創辦了棒球俱樂部,并開設了棒球教學課程,在山西省是僅有的一所開展大學生棒球運動課程的民辦獨立高校,2007 年 3 月,該校建立了棒球隊,以2007 級大一新生報名入隊的學生最多。從 2009 年起,這支棒球隊四次參與了全國大學生棒球聯賽,成為代表山西省唯一的一支棒球隊。2012 年 6 月,這支棒球隊被山西省正式掛牌注冊成為山西省棒球隊,同時也是山西省首支由在校大學生成員組成的棒球隊,并代表山西省參與全運會的比賽。球隊最好成績是大學生棒球聯賽第三名。
本項目自開展以來,受到該校學生的熱愛,除了體育系的學生加入棒球隊以外,非體育系的學生憑借對棒球這項運動的熱愛也相繼加入到了棒球隊中。
由表 2 可知,60 名棒球運動員中,只有 5 名運動員了解棒球運動損傷方面的知識,僅占運動員總人數的 8%,而 34 名運動員對棒球運動損傷方面的知識都只是了解一點,占 57%,還有 21 名運動員不了解關于棒球運動損傷方面的知識。由表 3 可知,在被調查的 60 名棒球運動員中,39 人對發生運動損傷的名稱都較為模糊,占總人數的 65%,49 名運動員對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也較為模糊,占總人數的 82%,有將近占總人數 30%的運動員完全不了解發生運動傷病的名稱和 10%的運動員不了解發生損傷的原因,只有約 10%的運動員了解發生運動損傷的名稱和原因。
通過了解分析得知,由于棒球運動在山西省發展時間較晚,該校棒球隊成立的時間較短,學校相關方面的重視不足,沒有專業的隊醫跟蹤治療,同時也缺乏對教練員和運動員就有關棒球運動損傷防治知識方面的培訓,導致運動員對常見棒球運動損傷知識的認識和了解較少。60 名棒球運動員中,有 34 名運動員對他們所從事的棒球運動項目的損傷知識都只是了解一點,僅有 5 名運動員是了解常見的棒球損傷知識。通過了解得知,這些運動員了解的途徑有的是在受傷后通過自己的鉆研和學習來了解,有的是與教練員或校保健康復方向的學生和老師相互交流而了解了一些,還有的是通過在運動損傷課程上學習掌握了一些損傷方面的知識。而普系的學生沒有上過運動損傷和解剖學等相關方面的課程,學校也沒有針對這個問題為他們提供專業的途徑去了解學習。
由表 4 可知,60 名棒球運動員中,有 53 名運動員對教練強調的安全技術問題都悉心聽取,占總人數的 88%.只有 10%左右的運動員對教練員強調的安全技術問題不以為然??梢缘贸?,大多數的運動員都能夠端正態度聽取教練員強調的安全問題,該項調查同時說明了該校棒球運動員有較強的防傷意識,對于教練員強調的安全問題大多數的運動員都很重視,僅有極個別的運動員例外。運動員對教練強調的問題所持有的態度極為重要,認真聽取教練員的話有助于他們在訓練或比賽中預防和減少意外傷病的發生,從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損傷。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PubMed 等網絡資源查閱了有關棒球運動以及運動損傷的相關文獻,以熟悉調查的目的、過程,為調查做好理論準備,總結出本研究能參考的理論和結論,并用于本研究的分析中。同時從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借閱大量關于棒球運動項目以及運動損傷的書本作為論文依照。
2.2.2 調查法
2.2.2.1 問卷調查法
2.2.2.1.1 問卷調查對象
問卷調查對象為棒球運動員和棒球隊教練員。
2.2.3.1.2 調查問卷的設計
問卷調查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本研究嚴格按照體育科研方法有關問卷基本要求,根據本研究需要,設計相關調查問卷,編制運動員和教練員兩套調查問卷(見附件),分別對該所高校棒球隊的教練員與運動員進行調查。
2.2.3.1.3 調查問卷的效度檢驗
問卷內容的設計是建立在研究結果的預設下以及結合采用調查方法的基礎上,經過修改后確定的初稿,請 6 名運動人體科學領域和體育教育的專家進行了信效度評價,經修改后最終確定問卷。
2.2.3.1.4 調查問卷的信度檢驗
為了保證調查問卷的可信度,本人在回收電子版問卷后又經打電話給已畢業的運動員確認調查結果,對在校的其他棒球運動員現場親自發放和回收問卷。在發放第一次問卷的 15 天后,本人又運用重測法對該校棒球隊的教練員與運動員進行了重測,通過統計,兩次的結果有較高的相關性,說明本研究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的調查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2.2.3.1.5 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調查問卷發放了 60 份運動員問卷,3 份帶隊教練員問卷,共計 63 份問卷,回收63 份,有效問卷 63 份,回收率 100%.其中 07 級-10 級的棒球運動員已畢業離校,本人通過 QQ 群向他們發放電子版調查問卷,發放 35 份電子版問卷,回收電子版問卷35 份,有效電子版問卷 35 份;向在校的 11 級-14 級棒球運動員發放紙質問卷 25 份,回收 25 份問卷,有效問卷 25 份,有效問卷共 60 份;對該院校的 3 名棒球教練員發放問卷,發放三份問卷,回收 3 份,有效問卷 3 份。
根據本論文的研究內容,制定運動損傷調查表,設計了兩套調查問卷,一份是對棒球運動員的調查問卷,主要調查的是運動員的基本情況、運動員受傷的情況以及他們受傷的原因和傷后處理的方法;一份是對棒球教練員的調查問卷,主要包括教練員的基本情況、運動員損傷的訓練因素調查,以及導致所帶運動員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調查。
2.2.3 調查訪問法
并結合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結果,就有關該校棒球運動員的受傷情況、發生損傷的原因、預防措施以及康復方法與參于問卷調查的棒球隊的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學校具有資深經驗的體育保健康復方向的老師分別進行了交流,以對本研究進行必要的補充與支持。
2.2.4 實地考察法
由于本人在研究生校外實習的單位所在地即為該所高校,也是本人在就讀本科學位時的母校。所以,本人能夠在該校老師和棒球隊教練員以及運動員的積極配合下更好地參與完成該論文的調查研究工作,對于棒球隊的訓練情況進行現場觀摩并做詳細記錄,提高了對理解相關問題的直觀性和可靠性,更為此次論文的順利完成提供了理論支撐和現實依據。
2.2.5 數理統計法
對咨詢、訪問、調查、統計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歸類整理,運用計算機 Excel2003對所獲數據進行了統計和整理。(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