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球異步教學法設計的原則
本研究依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以及不同學生學習動機差異來對學生進行網球異步教學。
在網球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不同體育基礎出發,因材施教,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要求、教學難度、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以及對網球運動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對學生進行分組,這樣可以使同學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從而培養學生相互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2 網球異步教學法的教學框架與具體內容設計
2.1 網球異步教學框架的設計
異步教學模式是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雙邊關系,包括教師、模式和學生三大因素
網球異步教學方法的教學框架:
2.2 網球異步教學模式的具體內容
異步教學法是通過對實現學生學習的個體化和教師指導的異步化,使教學活動成為教師指導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的有機統一過程。根本的一點就是要使學生學習的個體化與教師指導的異步化高度地有效地統一起來。建立適合學情的一種能將個別教學、分類教學和全體教學統一在一個教學過程中進行的,以個別教學為基礎的異步教學理論和異步課堂教學方式實現課堂教學活動現代化。首先我們把異步課堂教學結構分為學生的課堂學習程序和教師的課堂異步指導程序兩部分組成。六階段單元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是學生的課堂學習程序和教師的課堂異步指導程序這兩部分的辨證統一。異步課堂教學結構實際上是課堂教學規律的集中反映。
2.2.1 學生的異步化學習模式
根據學情理論,我們認為學生的課堂學習程序是“六因素”;自學—啟發—復習—作業—改錯—小結。學生學習的個體化,就是經過獨學 \\( 包括對學、群學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初步弄懂力所能及的內容,接著對照問題“啟發”思維 ,對重點難點問題作更系統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如在練習正手擊球技術中的前揮擊球動作時,教師向學生明確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集體或分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研究,可以根據有的同學的身體和手臂協調配合較差的情況下,在正手擊球技術中的前揮擊球動作練習時,通過自己的實踐,可以采用徒手做揮拍動作練習身體和手臂協調配合用力,而對于那些協調性較好的學生在正手擊球技術中的前揮擊球動作中可以直接擊球練習,找出適合他們各自特點的學習方法。弄懂在自學過程中發現的難點后,再通過“復習”,將通過“自學”和“啟發”兩個因素把已經掌握的技術聯系起來,使之系統化,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最基本的內容;然后通過“作業”和“改錯”(教師指導)兩個因素,檢驗“自學—啟發—復習”三個因素所獲得網球技術的正確程度;最后通過“小結”,使知識進一步概括化,技能進一步綜合化,從而獲得比較完整的知識和技能,這也叫“六步學習法”。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一個又一個有內在聯系的學習問題的認識過程。這個認識過程的程序就是“六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就是一個以“六因素”為一周期的循環往復,有規律地不斷地向前運動的認識過程。
2.2.2 教師指導的異步化程序
教師的課堂異步指導程序指的是,教師在六階段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六因素”進行學習,解決任何一個不懂的學習問題的步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實現教師的課堂指導程序異步化,必須使教師的課堂指導程序符合學生的課堂學習程序。從根本上講,就是要使教師的課堂指導程序符合學情。
因此,我們認為教師在六階段課堂教學中的異步指導程序是“提出問題——啟發思維——研討學習——強化效應”,簡稱“問題——啟發——研討——強化”四個步驟。這也叫“四步指導法”。
施教之道,貴在引導。設置問題是啟發學生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在這個教學階段中最重要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 是當今教學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標 , 也是異步教學的先決條件。問題化教學關鍵是教師根據本次課的教學內容提供問題,情景,并設置問題,指示學生自學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心理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如在練習正手擊球技術中的前揮擊球動作之前,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只用手臂發力擊球和身體與手臂配合用力擊球的差別,體會不同的感受,激發學生想要親身體驗的欲望,并楔機引導學生練習并掌握正確的動作,努力做到使學生“身體”“大腦”并用。這樣就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提問進行示范答疑,針對學生的練習狀況進行肯定和贊揚或糾正練習動作時的錯誤動作。教師在六階段課堂教學中,異步指導的形式分宏觀異步指導和微觀異步指導兩種。不論是宏觀指導,還是微觀指導,方法都是“四步指導法”。
2.2.3 實施彈性教學,使各層次學生共同發展
彈性教學實施主要從教學內容設計及教學目標兩個方面,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尺度標準;進而達到學生學習內容和目標的難易適度,容量合適,并不斷在合理的評價中不斷獲得成功體驗,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網球異步教學內容的彈性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掌握基本技術與技能的主要過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不同層次要充分考慮好、中、差班學生的學習水平,要給全體學生留有學習、發展的余地。
在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要求每個教師對每個組要分別設計不同層次、深淺各異的練習內容和方法。在學習速度上,對于基本技術、技能及一般素質訓練,各層次學生可按同一教學進度教學;對于有一定難度的技術練習,教學進度應有所不同,領會比較快的學生可以提前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和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培養好班學生有學無止境的精神;對于領會比較慢的學生應增加練習數量,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機會,通過采用課外前置補償、誘導性練習,個別輔導、降低練習難度等方法手段,使差班學生能在練習中分享成功的喜悅。
改變過去同一班上好生等差生,教師催差生,以及困難學生沮喪,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在整個異步教學程序中都能使學生在具體目標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地達到目標,并使其盡可能地上升到高的層次。同時在層次分組的基礎上,依照各層次的具體目標和學生學習鍛煉效果,適時進行定期與不定期調整,能夠達到所在層次目標的學生,即可調整到高層次組,以調動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使其達到更高的目標。
網球異步教學目標的彈性設計:對于教學目標設計的活動的水平只有定位在學生正在形成和發展的區域內 \\( 即維果茨基所主張的最近發展區內 \\) 才具有教育的價值。在教學中,每次課的教學目標要貼近各層次學生的技能最近發展區。因此制定教學目標要有層次,形成階梯目標,抓兩頭,促中間,明確最低要求和標準。只有對各層次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處在不同起點學生的學習成為可能,使課堂體育教學效益得到提高。因此,要求學習網球技術比較快的學生,在準確完成各種技術技能的基礎上,達到一定程度質與量的要求,鼓勵他們縱向發展,進一步進行實戰練習,并培養他們自覺鍛煉能力,逐漸樹立自覺鍛煉思想。學習網球技術一般的學生,是在增強體質的同時,能準確完成教師傳授的各種技術和技能,了解自我鍛煉的方法,樹立參與意識,鼓勵學生橫向發展。學習網球技術較差的學生是在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上粗略掌握各項技術、技能,并能簡單模仿老師傳授的技術,使其進一步理解身體鍛煉的價值。
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教學內容、方法和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黃文仁 . 教學模式的變革與體育教師角色的轉變 [J]. 體育學刊 ,2002,9\\(2\\):21-22.
[2] 黎世法 . 異步教學論 [M]. 武漢 :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9.
[3] 張秀芳 . 實施異步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J]. 云南教育 ,2004\\(5\\):31-33.
[4] 尹文 , 吳浩 . 異步教學法在蛙泳教學中的應用 [J]. 游泳運動 ,2006\\(3\\):23-25.
[5] 陸永江 . 普通高校網球選項課的特點及教學探討 [J]. 安徽體育科技 ,2005,26\\(3\\):113-115.
[6] 王寶霞 . 高校網球課的教學方法及其對策 [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 自然科學版 \\),2004,19\\(4\\):477-478.
[7] 羅貝爾特·霍希凱·海涅克 . 網球教學 [M]. 北京 :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