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視人文精神教育的意義
大學體育訓練的密度及壓力較大,需要學生能夠在枯燥乏味的體育培訓中沉得住氣、安靜自己浮燥的心,養成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處世態度。然而這一切都需要有人文精神的支持,讓學生在枯燥乏味的體育訓練過程中能夠找到精神的寄托,繼而培養學生堅強的學習毅力和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面對挫折困難時從人文精神中找到期望,幫助學生能夠戰勝畏懼困難的恐懼心理勇往直前,用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各種困難。同時,人文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枯燥乏味強度大的體育鍛煉中利用人文精神的欣賞能力去欣賞其中的美,如在競技中的速度美、力量美,在田徑比賽中的花樣美、姿勢美和統一美等,讓學生感受到體育中存在的不僅僅是運動量大帶給他們的身心疲憊,而是體育過程中用發現美的眼光去享受和欣賞各種美。
二.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融合人文精神的舉措
(一) 教師的引領作用
1、教師的帶頭作用
教師首先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意識到自己作為引導者的身份,在日常教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學生和培養學生,通過自己身上所具有優點去幫助學生也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能夠在對自己的了解和相互信任的過程中逐漸成長。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規章制度,自己也應該先遵守,從自己做起,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2、教師自身需要有扎實的教學基礎
將人文精神融合到日常教學中,專業的教學技能是這項任務的基礎。如果沒有專業而牢固的教學基礎,空講人文精神理論是不可能成功的。教師只有增強自己工作效率和工作技能的基礎下,才能有資格去擔任本職工作,也才能在擔任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人文精神。
3、教師要懂得熱愛自己的工作
大學教師應該從內心深處出發去熱愛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做自己工作的每一個內容,積極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教育好每一個學生。而敬業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解其意義:第一,為了自己的吃喝住行而敬業,這種敬業是含有個人欲望和有利益沖突的敬業,可能只是為了一份工資行尸走肉地做自己工作的事情,毫無激情毫無責任感可言。第二,意識到自己是熱愛這份工作的,明白這份工作帶給自己的快樂和享受,懂得這份工作需要自己承擔哪些責任和義務,并且不厭倦,樂在其中,做好每一件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然而,第二種的敬業是教師需要達到的境界,同時也是一個教師能夠積極工作的動力。并且正確的心態是大學教師做好大學體育教育融入人文精神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需要每一個教師銘記于心的原則之一。
(二) 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
1、關心學生
做好大學體育教育融入人文精神的前提是要將學生擺在第一位。
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個性和經歷,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不同。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人文精神,需要教師能夠關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情感和需求。例如,不定時開展與學生之間的談話交流,鼓勵學生將自己內心的感受大聲說出來,能夠真正做到讓學生有意見就提,有苦就訴,讓學生能夠釋放自己內心的不滿。之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意見或苦衷進行理智的分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明辨是非,開導學生內心的不愉快。而對于有些學生對個別問題特別較真的情況,教師應該從正面去引導學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化解學生內心的矛盾。
2、鼓勵學生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適當的時候贊揚學生在學習或者品行方面的小進步。教師首先應該提供給學生能夠展現屬于他們個性特長的機會,同時他們得到的成就給予鼓勵和支持;其次,不定期地安排學生進行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成果,看到自身價值的體現;最后,教師在學生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或做錯事情時,較不妥當的方式就是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式教育,要進行適當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三) 完善大學體育教學中融合人文精神的體系
大學體育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內部控制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學校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
改革后的大學生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應該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方面相互平衡,做到在定量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定性評價。假若一個學校不擁有一套完善和有效執行力度的教學質量內部調控制度,那么學校的教學質量管理必定只是局限于形式上,不能行之有效地付諸行動。內部調控體系在審核后評價高校體育教學中融人文精神計劃,教學方式方法是否基于事實,是否存在科學性和先進性;有效的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內部治理結構和控制體系是做好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