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探索運動成癮的心理影響因素,為預測和預防運動成癮提供理論依據,研究采用 1∶ 1配對設計對 90 例運動成癮大學生和 90 例非運動成癮大學生進行病例對照研究,測量了 2 組大學生的鍛煉動機、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強迫癥狀、感覺尋求、社會支持、完美主義、人格等心理因素,并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 運動成癮大學生具有高自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高感覺尋求、鍛煉動機水平高、社會支持良好、強迫癥狀輕、高外傾性低神經質等心理特點; 外傾性、去抑制、能力動機影響運動成癮的重要心理變量,是運動成癮的有效預測因子。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 運動成癮; 運動依賴; 病例對照研究。
運動成癮( exercise addiction) 被認為是一種新的行為成癮[1-2],但尚未被納入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制定的 CC-MD(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 、ICD( 國際疾病分類) 、DSM(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等主要的精神疾病診斷分類系統中。目前,運動成癮已經成為國際運動心理學研究領域中備受關注的議題。國外對運動成癮的研究起步早,數量多,形成了一些比較一致的認識和觀點,如: 運動成癮是一種行為成癮,符合行為成癮的行為特征和表現; 運動成癮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生活具有負性影響等。但運動成癮的機制并不清楚,心理學領域的探索和研究主要涉及動機、人格特質、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強迫癥狀、完美主義等因素與運動成癮之間的關系,但研究多為單因素研究,而且研究的結果也并不一致,有的甚至截然相反。
人類的成癮行為包括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研究表明行為成癮和物質成癮之間、不同類型的行為成癮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共同的發病機制[3],提示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 主要是網絡成癮) 的心理影響因素也可能是運動成癮的心理影響因素。研究表明感覺尋求可能是影響物質成癮和網絡成癮的重要心理因素[4-8],物質成癮和網絡成癮都與社會支持不良有關[9-12].因此,有必要研究感覺尋求和社會支持對運動成癮的影響。
筆者在物質成癮、行為成癮( 主要是網絡成癮) 、運動成癮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將運動成癮研究文獻中涉及的動機、人格特質、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強迫癥狀、完美主義等因素和尚未涉及的感覺尋求、社會支持共 8 種可能影響運動成癮的心理因素納入研究范疇,然后運用病例對照研究,通過心理測量和統計分析研究它們與運動成癮之間的關系,探索運動成癮的心理學影響因素,為預測和預防運動成癮提供理論依據,為揭示運動成癮的心理機制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沈陽市某大學 90 名運動成癮大學生和 90 名非運動成癮大學生。
1. 2 研究方法
1. 2. 1 研究步驟采用病例對照研究設計研究運動成癮的心理影響因素。病例對照研究是識別罕見疾病危險因素的唯一實際可行的研究手段,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13].研究分為 3 個階段: 第 1 階段,采用系統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使用運動成癮量表( EAI) 對沈陽某大學大一、大二 2 個年級 1 037 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量,篩查出運動成癮大學生 90 例( EAI≥24) ,設為成癮組。然后按照專業、年級、班級、性別匹配的原則,抽取運動成癮大學生同一班級下一學號、同性別、運動成癮量表( EAI) 得分小于 24 分的大學生 90 人作為對照組( 見表 1) .第 2 階段,運用心理量表對成癮組和對照組 180 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量和評定,內容包括人格、鍛煉動機、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強迫癥狀、完美主義和感覺尋求。第 3 階段,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 2. 2 測量工具
( 1) 運動成癮量表( Exercise Addiction Invento-ry,簡稱 EAI) .該量表是 Terry,Szabo 和 Griffihs 在2004 年設計的,是國內外研究運動成癮問題應用最廣泛的量表之一,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4].量表由 6 個問題組成,采用 Likert 5 點計分,“非常不同意”計 1 分,“不同意”計 2 分,“不確定”計 3 分,“同意”計 4 分,“非常同意”計 5 分。該量表得分大于等于 24 分可判定為運動成癮。具體研究中,運動成癮量表的重測信度為 0. 822,分半信度 Cronbach 系數為 0. 725.
( 2) 鍛煉動機量表( MPAM-R) 簡化版。由陳善平、王云冰、容建中等根據 Frederick 和 Ryan 等編制的《身體活動動機測量》( MPAM-R) 修訂,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5].該量表主要采用 Likert 5 點計分,依據動機的強烈程度,“非常強烈”計 5 分,“強烈”計 4 分,“較強烈”計 3 分,“有一點”計 2 分,“沒有”計 1 分。
( 3) 自尊量表( SES) .由 Rosenberg 于 1965 年編制,是測量整體自尊應用最廣泛的工具。該量表由 10 個條目組成,其中 5 個正向表述,5 個負向表述,采用 Likert 4 點計分,1 代表“很不符合”,2 代表“不符合”,3 代表“符合”,4 代表“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16].
( 4)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由德國 RalfSchwarzer 和他的同事編制,共 10 個項目。GSES 采用 Likert 4 點計分,“完全不正確”計 1 分,“有點正確”計 2 分,“多數正確”計 3 分,“完全正確”計 4分 .中文版 GSES 已被證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7].
( 5) 大學生感覺尋求問卷( SSS) ,由張明修訂,該量表由興奮與冒險尋求和去抑制 2 個分量表組成,各有 18 個題目。量表采用 3 點評分: “不想做”計1 分,“想做,但不一定去做”計 2 分,“想做,若有機會一定去做”計 3 分[18].
( 6)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SSRS) .由肖水源、楊德森于 1986 年編制,1990 年修訂。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 3 個維度,共 10 個題目。該量表是研究社會支持的常用量表,具有良好的實證效度[16].
( 7) 癥狀自評量表( SCL-90) 強迫分量表。癥狀自評量表( SCL-90) 是國內外用于成人群體心理狀況調查使用最多的工具。強迫分量表反映臨床上的強迫癥狀群,共 10 個項目,采用 5 級評分制,“沒有”計 1 分,“很輕”計 2 分,“中度”計 3 分,“偏重”計 4 分,“嚴重”計 5 分。強迫因子分為 10 個項目,評分之和除以項目數 10[16].
( 8) 大五人格量表( BFI) .該量表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Costa 和 McCrae 在 1992 年編制的,共有44 個項目,分為外傾性、宜人性、盡責性、神經質和開放性 5 個人格維度。每個項目有 5 個選擇,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能確定、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賦值 1 ~5 分,部分項目采取反向計分法[19].
( 9) 中文 Frost 多維度完美主義問卷( CFMPS) ,由訾非和周旭根據的 Frost 編制的多維度完美主義問卷修訂,2006 年完成信效度檢驗。問卷包括擔心錯誤、條理性、父母期望、個人標準和行動的疑慮 5個維度,共 27 個條目。采用 5 點評分法,“不符合”計 1 分,“有點不符合”計 2 分,“不能確定”計 3 分,“有點符合”計 4 分,“符合”計 5 分[16].
1. 2. 3 質量控制
在正式調查之前,通過預調查對調查問卷、調查程序、調查方法進行檢驗,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修改或調整; 調查過程按統一的指導語進行; 采用現場調查現場回收的方式,回收時對調查問卷進行核查,發現漏填、錯填等問題及時讓學生進行補填和更正。
1. 2. 4 研究假設運動成癮
與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外傾性呈負相關,與強迫癥狀、完美主義、感覺尋求、神經質呈正相關。即運動成癮大學生具有低自尊、低一般自我效能感、低外傾性、社會支持不良、高強迫癥狀、高完美主義傾向、高感覺尋求、高神經質的心理特點。
1. 2. 5 統計分析運用
SPSS19. 0 統計軟件進行平均數的配對樣本 t 檢驗,運用 STATA14. 0 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條件 Logistic 回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