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中開設的體育教學工作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核心所在,同時也是基礎部分,因此,體育教師應該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程度來調整體育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另外,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較為突出,不僅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還會增進學生的知識水平。體育教學的模式還可以有很多,不僅僅拘泥于課堂教材、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式,還可以將體育教學和其他科目的教學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體育教學中涉及到的不同內容都是體育教學的相關要素,都能夠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產生嚴重的影響。
1 體育教學各要素對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影響
1.1 體育課程教材問題。體育課程的教材問題是做好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同時也是教師授課以及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依據。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材的相關內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包括教學目的以及教學的地區等等。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如果教學的內容過于簡單或者是難度過大,都會產生不良的效果,所以,選擇切實可行的教學內容是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或者是促進教學活動高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體育教學的教材,需要和學生的自身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相掛鉤,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有挑戰的積極性。但是從現如今的體育教材選擇問題上可以看出,教材的設置存在這嚴重的問題,其中內容比較陳舊,而且難度較大,重點偏離,所以,這種教材很難促進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體育教材的選擇應該和社會發展的現狀以及時代的特征相結合,這樣才能夠提升體育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在現如今的體育教材編制中,可以對于定向運動、拓展運動以及攀巖這三個項目要加強重視,因為這三個項目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還能夠拓展學習的空間。另外,還要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來采取適當的教學地點,通常情況下,如果選擇在戶外進行這三項運動,可能效果會更加明顯,在和自然環境挑戰的過程中會增強學生們學習的動力。
1.2 體育教學目標問題。體育的教學目標是知道教學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體育教學的歸宿點。在體育教學中時刻將教學目標融入到其中,會不斷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使得學生保持學習的主動性。但是教學目標的制定也應該符合教學的標準,體現出一定的適度性、階段性原則。另外,要讓學生們明確,學習的目的,從宏觀上把握學習的內容,在學習之后對學習內容進行高效的評價,每個學習環節都按照相應的步驟來進行,降低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目的給學生制定階段性目標,以培養綜合性人才為主,積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育課程的學習,需要教學目標的指引,在課堂上制定相應的大目標和小目標,這些目標的結合能否提升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內容的理解,了解體育教學的出發點之后,才能參與到其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兼顧學生整體,同時還要做到因材施教,但最終的目的就是達到體育教學的高效性。
1.3 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關聯性,但是我國多數的體育教學方法都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和現如今的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實踐相結合,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創造性有所降低。
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感受到體育課程的樂趣性。從現如今體育教學中可以看出,為了更好地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需要從教學方法開始,完善教學方式,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注重感情的交流和學習質量的控制。具體來說,可以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游戲方式應用到體育教學中。按照相應的步驟,循序漸進,達到教學的目標。與此同時,還應該對不完善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1.4 體育教學評價。體育教學就評價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教學效果所進行的判斷和反饋。體育教學評價標準以及評價方式都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運動機制以及對體育動作的感受和學習能力是一種先天性很強的因素,如果因為這一原因而降低了體育教學評價的質量,則會對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都產生嚴重的影響。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扼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身體狀況來調整教學方式和評價標準,其中將學生的參與程度以及積極性等因素,放置在體育教學評價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極限能力,達到體育教學的高效性。另外,在體育教學評價的問題上可以參考學生家長的意見,促使體育教學評價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2 對充分發揮體育教學中各要素的建議
2.1 改進教學內容。盡量減少競技體育項目所占比重,根據學生自身體質添加針對性強的內容,如增加野外生存,擴展,攀巖,戶外運動等內容。
2.2 體育教學目標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合理科學的課時目標。通過不斷調整教學目標促進體育課堂總目標的實現。對于體育教師而言,每一堂課的目標設置都要給學生恰當的講解學習體育意義,明確學習的具體目標,從而積極主動地從事學習活動。
2.3 教學方法上,因材施教,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暗示教學法就通過體育教師的主動與積極的言語、表情、動作的暗示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消除緊張和精神壓力,從而達到可能的預期效果。
2.4 教學模式上,排斥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采用“快樂”“成功”小群體“”啟發式“模式。教學中如果教師選擇并運用快樂體育教學模式,那么他會有意識地提出課題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5 教學評價體系中,根據學生自身遺傳,體質,素質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初步評價方法。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身體素質發展情況制定跟蹤評價方法。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學生們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不嚴謹能夠提高教學的效果,完成教學的任務,還能夠引導學生在體育的學習中找到樂趣,鍛煉自身的身體和心理。在具體的教學中,體育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不同因素來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凡是進行調整,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科書,并且運用較為客觀、富有人文氣息的教學評價模式。
在教學中,變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的全方位防線,增強對體育教學的理解能力,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光雄 .教學原理 [M]. 臺北 : 臺灣師范大學書苑有限公司 ,2000:295.
[2]晏春旭.體育教材的改革創新思路[J].中國學校體育,2001( 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