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發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是結合現階段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現狀與變化出臺的更科學、合理、實用的評價體系是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修改和完善,體現了繼承、發展、開拓和創新的關系。根據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可見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呈現下滑趨勢,高肥胖率、運動能力下降等現狀令人擔憂,在此探討目前使用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大學生在校期間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并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
1 從《 試行標準》到《 新標準》的演變與發展
進入21世紀,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在享受現代文明給人們充分物質享受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新的威脅。社會上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不斷增加,這足以反映出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存在問題。面對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的加劇,睡眠質量差、精神緊張成為影響學生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并且由于營養科學知識宣傳不到位,更加導致學生肥胖率不斷增高。為了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解決這些社會問題,以及人們對健康的身體高質量生活的不斷追求,中央提出了“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的指導方針,明確了學校體育工作的方向。自此從 2002年7月中國進入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時期,它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對之前“標準”的否定,而是在新歷史條件下,面對新問題、新矛盾所采取的積極的應對,是在原有“標準”基礎上的的修訂、補充、發展與完善。在《試行標準》的測試內容中,選擇了與學生的身體發展及身體健康素質關系最為聯系密切的一些項目作為測試內容。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自 2002 年試行以來,在各個地區學校認真組織推廣試行,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但同時也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根據每年上報的數據以及國民體質監測結果來看,學生的體質健康呈現下滑趨勢,形勢令人擔憂。所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在認真總結試行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新的形勢對《試行標準》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在2007年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即《新標準》)?!缎聵藴省芬琅f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反映了國家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基本要求的評價標準,并促進了大學生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養成積極鍛煉的習慣和科學良好的生活方式。從《試行標準》與《新標準》的指導思想和變化來看,體現了繼承、發展、創新和開拓的關系。
2《 試行標準》與《 新標準》的評價指標和指標權重比較
兩個標準都是在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為目的背景下制定的?!对囆袠藴省分饕獜纳眢w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三個領域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而《新標準》則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拓展,主要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四個領域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從表中可以看出,在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兩個領域中還增加了鍛煉效果好、實效性強的鍛煉項目和運動技能項目,如:籃球運球、排球墊球、足球運球、跳繩、引體向上等。
3《 新標準》的實施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3.1 優勢
\\(1\\)評價領域更廣、測試項目更豐富?!敖】刁w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p>
這是中央對廣大學生在體育方面提出的基本希望和要求。兩個標準都選擇了與學生身體的發展及身體健康素質關系最為密切的要素作為評價指標,但《新標準》在《試行標準》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三個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運動能力這一方面,使評價標準更全面的反映學生身體素質。而且在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兩個方面增加了很多學生熟悉、易于測試與評價的籃球、排球、足球、跳繩等項目,有利于學生在平時鍛煉時增加對體育項目的興趣,使鍛煉更全面,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2)針對性更強、突出了教育指導功能。近二十年來的調研結果表明,學生的心肺功能指標持續下降,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迅速增加?!缎聵藴省分性u價指標權重的變化便是針對這一突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反映了“標準”的教育指導功能。(3)發揮了激勵功能?!缎聵藴省?/p>
提高了及格的要求,這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提高對體育鍛煉的關注度。而且《新標準》規定了準予畢業的最低分數要求為50分,對確實喪失運動能力、免予執行《新標準》的殘疾學生,仍可參加三好學生、獎學金、獎學分評選,畢業時《新標準》成績可記為滿分,這充分體現了對殘疾學生的人文關懷,也使標準的評價更加合理。
3.2《新標準》中指標、項目、分值等內容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標準”中的測試指標不能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健康狀況?!缎聵藴省窂纳眢w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四個方面對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評定,但學生的心理、生理健康和道德健康沒有相應的指標來反映,所以“標準”反映的健康較狹隘。(2)測試項目的指標相關性較差?!缎聵藴省分?,如50m 跑、立定跳遠分別主要測位移速度和下肢的爆發力,顯然不是反映同一種身體素質;臺階試驗和1000m 跑分別測試心肺功能和耐力也反映的不是一種身體素質;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握力分別反映的是柔韌、腰腹肌、手部力量,三者的相關性不大。(3)最低分值的劃定不科學。
“標準”中各項測試指標都有最低分值,比如女生的 50m 跑、立定跳遠最低分為 15 分;臺階試驗、1000m 跑、800m 跑以及坐位體前屈、握力體重指數、仰臥起坐兩組的最低分值分別為10分;身高標準體重和肺活量體重指數最低分值分別為7分和8分。這樣只要學生參加測試最低分值也能得到50分,這樣就較難反應學生的體質狀況,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從《試行標準》發展演變到《新標準》,是國家面對不同階段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同而制定并完善的一個過程,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每一時期制定的標準都是針對當時學生健康水平的狀況,促進學生積極鍛煉養成科學的鍛煉習慣,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變化也引起了一系列標準的演變。我們更加希望通過目前學校體育發展現狀以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新標準》能夠繼續不斷地完善,從而更好地為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服好務。
參考文獻
[1]李愛國.對大學生“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對策的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
[2]姜國鋼.學生體質測試標準變化與發展的研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9\\).
[3]季克異.繼承.發展.開拓.創新“- 解讀”《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J].體育教學,2007\\(3\\).
[4]赫忠慧.學校實施《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的實踐[J].體育教學,2007\\(3\\).
[5]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90.
[7]王皋華.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演變與發展的理性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