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質的提高,還有利于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使他們形成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據資料記載,最早提出體育概念的應該是法國人,時間是1760年。在一篇《論述兒童身體教育問題》的論文中,法國人首先使用了這一概念?,F在國際上普遍使用“Physical Eduation”來泛指“體育”?!癝port”一詞源于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離開工作去游戲、玩耍、進行娛樂活動等。我國的體育教育伴隨著上世紀新的教育體系的建成而逐漸形成,當時的學校都很重視體育,一方面是新型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另一方面也與救國圖存的時代主題相合。但是,當前的高中體育教學卻沒有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和學生都忽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導致體育教學效率不高,因此,我們應想辦法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水平。
一、高中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
我國頒發的高中體育課程標準中提出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各項運動的能力。具體說來,在高中教育階段,體育課的重點是田徑,田徑教學可以在讓學生掌握田徑基本知識和技巧的基礎上增強耐力和敏捷性。除田徑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教授體操、武術等項目。這些內容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反應能力、靈活性等。
按照高中體育教學的要求,在充分考慮學生身體素質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對體育課程進行階段性的分工。在高一年級的體育課上,應該是田徑為主,讓學生進行長短跑、跳遠、跳高的基本訓練,并適當增加跑跳運動的時間,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身體素質低下的情況。高二、高三年級,學生可以體操、武術等學習為主,在團體的訓練中提高學生對于參加體育鍛煉的認識。
二、高中體育教學現狀
(一)體育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但在社會壓力之下,無論是從家長還是學校重視的還是學生的成績,而體育課又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在很多學??磥?,體育課成了浪費時間的雞肋。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他們從小沒有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在體育課上,他們關心的是能否出去玩一會兒,而具體到動作的要領和技巧,以及訓練所需要的耐力和體力則是他們不關心和不想付出的。
(二)授課時間受到限制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知道,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高中都被認定為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階段,因而忽視了體育鍛煉。這種對于體育課的忽視表現出來就是體育課的時間不能夠得到保證。因為有普九驗收及上級部門的督促,高中的體育設施基本齊備,但在利用率上還有些欠缺。
高中生受升學壓力的影響,課業學習的任務非常繁重,體育課的授課時間受到了限制,教師不能展開系統的體育教學,往往是帶領學生在操場上跑一圈,一旦自由活動開始,學生不是去散步聊天,就是回到教室學習。
三、提高體育教學水平的幾點策略
高中體育教學在如此尷尬的教學環境中如何才能做出一點成績,幫助學生有健康的身體來應付繁重的學習任務呢?
(一)要展開思想教育
學生不想動,不僅僅是因為懶,還因為他們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該善于宣傳和攻心戰,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他們懂得體育鍛煉和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從長遠來看,高中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也是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如果不能在這一時期鍛煉好身體,就不能為以后的人生之路鋪設良好的地基;從眼前來看的話,身體動作的靈敏性和頭腦的敏捷性是互為表里的,一個人身體動作越靈敏,他的反應能力也會越靈敏,動作越緩慢、笨拙,他的思維也會遲緩,適時的身體鍛煉是必須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頭腦的反應能力。所以,身體鍛煉不僅不會影響學習,還會幫助學生提升大腦的反應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此外,體育鍛煉是調節情緒的最好方式,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改變郁悶的心情,提升他們的快樂指數,還可以幫助學生走出情緒低落的深谷,讓他們充滿朝氣和活力。學習不是一就而就的是一件需要堅持的事情,需要堅韌的品質,學生可以通過身體鍛煉來增強意志力,發揮拼搏奮進的精神。
(二)根據學生興趣開設體育課程
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就是要從身體方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鍛煉他們的力量、速度和靈敏度,幫助學生形成開朗的性格、堅韌的品質、健康的觀念。這些目的可以通過不同的鍛煉形式來獲得,而不僅僅限于規定課程。所以,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開設課程,比如,根據男學生的愛好,開設武術課,通過拳法教學,讓他們在齊聲吶喊中獲得力量;對于女學生,可以讓她們分組跳繩、過山羊等。體育活動沒有幼稚和成熟之分,只要是有利于身體鍛煉,又能被學生樂意接受的形式都可以嘗試。
教師還可以依據學生的體育鍛煉愛好,組織學生參與跑步、跳繩、健美操等集體性的體育鍛煉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他們體會體育運動的樂趣。另外,開展適當的課余體育運動,還可以增進師生的溝通,開闊學生的視野,調節枯燥的高中生活。
最后,教師要善于利用時間,把體育課從課內延伸到學校生活中,要把晨跑和課間操的時間都利用起來,以此來協調課時不夠和體育教學之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韓朝陽.增強五種能力,提升體育教學水平[J].新課程改革:中學版,2011(2).
[2]閆利民.把握課程標準提升體育教學水平[J].科技創新導報,2013(9).
[3]宋帥.抓住小學體育教學特點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