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非常注重對舉辦城市中小學的奧林匹克教育。學校的奧林匹克教育把教育和奧林匹克運動聯系到一起,進一步體現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實質: 教育。在奧林匹克教育活動中,青少年是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活動的對象。因此,學校的奧林匹克教育是倍受重視的。每一屆奧運會的舉辦,第一個受益者就是舉辦城市,除了城市硬件得到改善之外,奧林匹克精神也深入人心進而改變城市的軟環境。1998 年冬奧會日本長野市倡導和發起的“一校一國”活動,在 2000 年夏奧會的舉辦地澳大利亞悉尼也進行了類似的教育活動,國際奧委會對這兩次活動的實效表示非常贊賞。因此,2001 年 11 月,國際奧委會總部發表了把《‘一校一國’活動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儀式》的文件,要求從 2006 年的意大利都靈冬奧會開始,每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都要把“一校一國”活動作為奧運會的傳統教育項目加以實施。另外,還有其他各種形式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這些活動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一校一國”奧林匹克教育活動
1. 1 “一校一國”
“一校一國”活動項目的英譯名稱是: One School OneCountry。其內涵為: 奧運會舉辦城市選擇一批中小學與參加奧運會的國家或地區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合作和交流。從長野、悉尼以及鹽湖城開展“一校一國”活動的情況來看,該項目的主要做法是: 首先確定至少一所中小學與參加奧運會的一個國家建立聯系。奧運會的籌備階段的主要活動始于與對象國的一所學校建立姊妹關系,開展各種符合孩子興趣和年齡的交流活動,包括音樂、美術制作、體育等方面的交流。與有條件的學校還開展互訪活動,雙方相互學習對方的歷史、語言和文化等。奧運會召開期間,這些學校都把對象國的運動員當成自己學校的家人,開展接送運動員、參與奧運村升旗儀式、為運動員布置賽場、接待運動員到學校演講和聯歡、帶領運動員參觀游覽等活動。奧運會之后,許多學校繼續利用當地建立起來的“一校一國”活動網站,與對象國的姊妹學校保持密切的交往關系,深化交流的內容,把這種交流變成了日常的國際理解教育重要途徑。
1. 2 奧林匹克認知周、奧林匹克日及分享“奧林匹克精神”藝術活動
這項活動由悉尼市首創,規定在每年的 6 月含有 23 日的那個星期舉行各種活動來了解奧林匹克運動和理解奧林匹克精神。對于“奧林匹克認識周”的活動有: 奧林匹克趣味賽跑、奧林匹克展覽,奧林匹克精神日、便服日、開放日等多種關于奧林匹克運動的活動。學校層次的活動通常包括一些關于運動明星、運動賽事、奧運會的近況介紹、迷你奧運會的海報展示、舉辦公共演講以及作文競賽,組織已建立聯系的奧運會選手獲官員訪問學校。有的學校還組織了跨學科的國際多元化“主體周”。主體周每個活動日包括不同方面的內容: 音樂、舞蹈、語言、飲食、奧運會等。
“奧林匹克日”通常包含在“奧林匹克認知周”內,有時也會另外選擇合適的時間舉行。分享“奧林匹克精神”藝術活動是專為小學生設計的,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各種不同種類的藝術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奧林匹精神。
“奧林匹克日”通常舉行迷你的奧運會,這個小型的運動會利用修改過的奧運比賽項目、儀式、傳統、標志使學生以更新鮮的方式體驗奧運會的魅力?!皧W林匹克日”的活動內容由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和興趣來設計。奧林匹克主題日通常包括: 介紹奧運會舉辦城市的場館、交通、住宿和安全,或者進行開幕式、閉幕式表演和頒獎儀式表演。
1. 3 奧運會選手與學校聯誼
學校與奧運會選手聯誼為學生參加奧林匹克活動提供了大量的機會,讓學生更能深刻理解奧林匹克運動,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國家榮譽感。學校與奧運會選手聯誼,運動員通常都會對學校進行訪問,并向整個學校的學生和教師宣傳奧林匹克思想,這些奧運選手也應邀參加學校的運動會和捐款活動等。同時,這些運動員每星期要參加學校的授課活動。奧運會選手是優秀的榜樣,在悉尼奧運會即將來臨之際,這些運動員與全澳大利亞的學生們進行廣泛的交流。他們的行動鼓勵了年輕人去追尋健康的、積極的生活方式并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學校也認可這個項目產生的深遠影響。
1. 4 友誼網絡項目
在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訪問悉尼之后,海倫·布朗麗把由自己開發的“友誼網絡”項目作為禮物贈送給了國際奧委會。這一創舉使全世界的學校在“一對一”的基礎上連接在一起,為全世界所有的年輕人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增進理解、促進交流的機會。國際奧委會把該計劃作為“全球奧林匹克百年教育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所加入“友誼網絡”項目的學校要做到: 任命一名奧林匹克協調員并通過活動課程的學習來提高學生對奧林匹克運動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他們的網絡學校建立聯系,交流關于奧林匹克活動、學校體育運動、特殊賽事、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在“奧林匹克認知周期”間組織開展小范圍內的奧林匹克活動并收集各國參加奧運會運動員的相關資料并與他們各自的網絡學校分享這些信息。
1. 5 皮埃爾·德·顧拜旦獎
澳大利亞奧委會在 1993 年設立了“皮埃爾·德·顧拜旦獎”。這個獎項為高年級的學生提供得以表彰的機會,同時授予一些殘疾學生。該獎項所強調的是主要是“參與精神”和“運動員精神”,它突出強調了運動的真正意義,不但鼓勵年輕人要擅長某項運動,而且要真正具備運動員精神。
“皮埃爾·德·顧拜旦獎”是在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資助下開展,政府教育當局和奧組委組成獎項委員會聯合對這個獎項進行管理。在悉尼的新南威爾士州,每年每所高中都會有人獲得“皮埃爾·德·顧拜旦獎”。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向獲獎者出具證書,并在正式的儀式上頒發。頒獎儀式上,學生通過詩歌、散文、動畫圖片、雕刻、攝影、音樂劇和舞蹈等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表演表達了他們的奧林匹克精神。這些表達方式為更多的地區支持奧林匹克運動開辟了耳目一新的途徑。
2 奧林匹克教育活動的影響
2. 1 奧林匹克教育活動使學生主動接近奧林匹克文化
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時刻把學校和孩子的主體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學校和孩子充分發揮了主動性和創造性,手腦并用,在他們喜樂見聞的體育活動中體驗奧運精神,開發了智力,鍛煉了身體,并為世界各奧運會成員國家和地區搭建了一個青少年學生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公共的國際教育平臺,展示了奧運會舉辦國家和地區的整體形象。
此外,通過各種活動加深了學生對奧林匹克運動和奧運會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在學校的課程中加重了體育課的分量,提高了公眾對校園體育的認識,增加了在校學生對體育和文化活動的參與,重點挖掘和培養了這些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培養了學生運動精神、主人翁意識、全球意識、文化理解能力和促進國際友誼,加深了學生作為主辦國一員對奧運文化的理解。
2. 2 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奧林匹克精神”
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提高了青少年一代的國際理解和傳遞和平的意愿,體現人文奧運理念并推進了學校的發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有利于向全世界傳遞舉辦國的和平意愿,樹立舉辦城市和平和諧的國際形象,使得學校之間的教育、運動、文化交流活動變得容易,并且也促進了全世界學生之間的友誼以及彼此間的理解和尊敬,使學生不懈的追求奧林匹克精神,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增強了自我榮譽感。鼓勵年輕人去追尋健康的、積極的生活方式并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化意識的更新,增強了國家自豪感和民族熱情,使人們對奧林匹克普遍關注程度提高,并把奧林匹克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參考文獻:
[1] 北京奧林匹克教育網.
[2] Olymics 2000 School Strategy[M]. Abridged Version,December 1994.
[3] Sharing The Spirits: The Involvement Of School Students in the 2000Olymic and Paraly Games - Sydney[M].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