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文化藝術也越來越重視。就舞蹈而言,很多高校都設有舞蹈專業,民族民間舞作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舞蹈受到各高校的重視。膠州秧歌是我國重要的民族民間舞蹈之一,關于膠州秧歌教學法的討論有很多,筆者認為,教學新嘗試應是要求學生在掌握膠州秧歌的風格特點及其歷史背景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再討論具體的教與學問題。
一、膠州秧歌的特點
膠州秧歌是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風格的漢族民間舞蹈,舞蹈動作也極具民間特色。膠州秧歌在專業舞蹈訓練中有著很強的訓練價值,如膠州秧歌舞蹈動作中對身體的“碾、擰、抻、韌”的強調,使舞者在綜合訓練中能夠將身體的每個部分都訓練到。膠州秧歌的每一組動作都具有很強的人物個性表現性,這些元素對訓練學生用舞蹈動作傳情達意、刻畫角色內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膠州秧歌授課前的鋪墊
現在的高校舞蹈專業,尤其是本科院校,雖然有些學生從小就學習舞蹈,但是對舞種的了解并不多,即使是藝校的畢業生接觸的也僅比普通高中生多一些專業訓練而已,對各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對舞蹈的形成及影響了解不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膠州秧歌之前,把舞蹈的起源發展、歷史背景、風土人情、人物形象、民間傳說、戲劇沖突、音樂形式等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給學生講解清楚,使學生對其有深刻的了解與認識。
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觀看膠州秧歌的相關資料時,可先從純民間的膠州秧歌舞蹈形式入手讓學生觀看到原始的膠州秧歌,如民間的膠州秧歌節。然后再讓學生觀看一些以膠州秧歌動作為元素,經過藝術加工提煉的舞蹈作品,這樣就能直觀地帶給學生膠州秧歌的形象與概念。
通過課堂講授與多媒體展現,不僅讓學生對膠州秧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膠州秧歌的學習興趣,這種狀態在實際學習膠州秧歌時就會轉化為學習積極性。
三、膠州秧歌課堂教授中的形式
膠州秧歌教學應遵循由淺至深,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教師要把每個動作的要求與出處講給學生,如單一動作的具體名稱、每個動作的重點要領、強化動作的風格特點和規范標準以及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需要盡量克服與改正動作毛病等。讓學生接受全面訓練的同時還能夠學習到不同的舞蹈門類及其相關的舞蹈文化知識,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等。
教師語言的生動性對舞蹈課堂教學來說很重要,因為生動的語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減少學生的抵觸情緒。舞蹈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形象、直觀的語言,要以語言的魅力去激發學生。
教師在教授動作或組合的同時,需要把膠州秧歌中的各種人物形象及其鮮明的性格特點講解清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嚴格要求動作的規范性,還應特別強調膠州秧歌動作中的“韻味兒”。這就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每一個角色中鮮活的性格特征與其豐富的心理情感,如“小嫚”是指小姑娘活潑、可愛、充滿朝氣與羞怯,動作特征以歡快、扭捏為主,呈現出清純、秀氣、細膩與羞澀之美?!暗筮吢綌Q”是“小嫚”這一角色充滿比較有代表性的動作,動作出處是模仿舊時代裹著小腳的少女走路的樣子,既是小姑娘在撒嬌時的擰腳甩臂,又是達到目的時心里那喜滋滋、情依依的得意樣子。只有把握住這種特有神態和情態,才能夠表現出其動作的“韻味兒”來;“扇女”是指年輕的小媳,具有端莊賢惠、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美麗大方的特點?!吧扰钡男愿裉卣魇菍Υ罘e極樂觀、溫柔賢惠,偶而也有些張揚卻不失身份。她的動作特征溫柔淑靜,舒緩而不失朝氣,帶給人舒展、婀娜、亭亭玉立的美感;膠州秧歌中的“翠花”是指中老年婦女,多以婆婆的形象出現,動作大氣不扭捏,其性格特點是爽朗、大方又很潑辣。動作特點是幅度很大、放得很開,比如走場動作中上身的兩臂劃“O”字型,使其腰部以上隨臂的運動而左右扭動,腳的動作則是夸張了的丁字擰步和行進步,常表現出一種非常干凈利索,甚至是風風火火的動作形象,然而卻又不失女人的溫柔、純樸之美。膠州秧歌中的很多舞蹈動作都是從樸素的生活勞動中挖掘和提煉出來的,如生活中的攤煎餅、顛簸箕、洗衣服等,鮮活地反映了膠州人民對勞動生活的熱愛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把握住這些生活勞動特點和動作原型的出處,更容易讓學生掌握膠州秧歌的舞蹈特點。
分析和掌握膠州秧歌的音樂與特點。聽覺形象是由音樂創造的,也構成舞蹈藝術形式中形體創造的視覺形象在時間和空間上融合。膠州秧歌音樂的風格特點和膠州秧歌的動作韻律特征是諧和一致、相互促進、相互增色的。掌握膠州秧歌的音樂特點,對把握膠州秧歌的動律特征有著重要意義。如膠州秧歌的旋律起伏跌宕,曲調不僅婉轉細膩同時又親切自然給人以內在、樸實的聽覺感受。節奏大多采用四二拍子,既有慢板,也有快板之分,慢板時感覺舒展不呆板,慢而不拖沓,快板時節奏活潑、明快又沒有急躁之感。音樂中符點和切分的運用較多,這種音樂特點使膠州秧歌的動作富有動感和神韻,通過音樂的強弱節拍變化,使得膠州秧歌中的一些組合動作的神勁兒和扭勁兒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學習膠州秧歌組合時,教師應把呆板、單一的組合編排得豐富多彩,可以把編導中的手法與技法巧妙地運用在膠州秧歌組合教學中,如動律組合,就是簡單的膠州秧歌動律,可以讓學生分組、分節奏、分方向做同樣組合,還可以在組合里變換隊形、安排人物形象等。這既把簡單的動作做豐富了,又使學生無論是在什么位置上都能夠集中精神學習。
作為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膠州秧歌,要想從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就要不斷地對其進行深入學習。膠州秧歌屬于民間舞蹈,民間舞蹈是所有舞蹈教學中最為綜合的專業門類之一,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在示范動作時“口傳身授”,筆者認為,只有完善了膠州秧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讓膠州秧歌的魅力真正在學生身上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