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是從5000 年前古印度的修行者所采取的一種修行方式,也是古印度的重要哲學體系的組成部分.瑜伽很早就傳入我國.而現代的中式瑜伽是溶合了現代醫學、生理學、心理學以及保健學、哲學等學科的新型瑜伽體系.摒棄了神學思想和消極處世的人生態度,積極引導瑜伽練習者通過各種體位動作來控制身體姿態,以改善機體狀態,更重要的是靜坐冥思,以此平抑雜念,松心緩性,提倡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最終達到內心的喜悅和精神的解脫.由于其獨特的鍛煉方法和對身心的特殊功效,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和喜愛,鍛煉態度是決定個體是否參與體育鍛煉和堅持體育鍛煉的重要影響因素,積極的鍛煉態度勢必對自我鍛煉和終身體育意識形成產生促進作用.
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他們對瑜伽教學的認知和滿意度如何,是瑜伽教學走進大學課堂的一個主要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
大學生健康態度、瑜伽教學為研究對象.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獻法
對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中國博士學位論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檢索,查閱有關瑜伽教學、大學生健身態度等方面的文獻及理論研究成果相關文獻.
1. 2. 2 訪談法
主要對高校從事體育教學管理的領導、瑜伽教學的教師以及學生進行走訪1. 2. 3 問卷調查法.
1. 2. 3. 1 鍛煉態度量表
采用我國學者毛榮建[2]編制的《鍛煉態度》量表對調查對象進行施測,問卷共分行為態度、目標態度、行為認知、行為習慣、行為意向情感體驗、行為控制感及主觀標準8 個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 級評分,分數越多鍛煉態度越好.
1. 2. 3. 2 問卷調查法
對鄭州師范學院大二年級采用隨機抽樣方法,發放《瑜伽教學與健康態度問卷》200 份,回收 198 份,收回率 99%,去除無效問卷 5 份,剩余有效問卷有 193 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6. 5% ; 對調查樣本數據進行相關處理,運用 spss16. 0 軟件進行處理.在正式調查之前對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驗,均符合社會調查的要求.
1. 3 數理統計法
取得原始數據建立數據庫,所得數據運用 excel 軟件進行統計并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 1 大學生對瑜伽教學的認知結果分析
2. 1. 2 大學生對瑜伽教學的滿意度
從表1 可知,大學生對瑜伽教學進入大學課堂持肯定態度的人數占總數53.37%,一般態度學生占 26.94%的比例,不贊成的只有19.69%的學生.這表明,瑜伽教學在高校中推行和實施得到大學生的認可,大多數大學生能夠從瑜伽教學中找到了自己的健身需求和運動樂趣.
2. 1. 3 大學生對瑜伽教學價值的認知
從表2 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38.91%的受教大學生認為,他們通過瑜伽教學這種鍛煉方式,達到了強身健體的效果.有25. 57% 的大學生認為瑜伽教學有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功能,有19.86%的大學生認為通過瑜伽教學可以增進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交往,具有社交功能.這以上足以說明大學生對瑜伽教學已有一個很好的認知.體育鍛煉功能的多元性正在逐漸被人們所了解和認可.
2. 2 大學生對瑜伽教學健身態度結果分析
從表3 中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參與瑜伽教學進行健身鍛煉前后各維度整體上存在差異性.在行為意向以及行為控制感、主觀標準這三個維度上,與大學生參與瑜伽教學前后不存在顯著差異; 在行為態度、行為認知和目標態度、行為習慣以及情感體驗五個維度方面,瑜伽教學前后存在著顯著差異,在大學生進行瑜伽教學后得分值高于瑜伽教學前的分值.這說明在大學開展瑜伽教學的實效性還是很好的.
2. 3 大學生瑜伽鍛煉態度與其對瑜伽教學認知滿意度的研究.
大學生瑜伽鍛煉態度與大學生對瑜伽教學認知滿意度進行統計,并對其進行相關分析.大學生參與瑜伽鍛煉態度與瑜伽教學認知滿意度相關系數分別是 0. 427、0. 479,P 值均小于0. 01,這說明大學生對瑜伽鍛煉態度與對瑜伽教學的認知滿意度關系顯著,學生參與瑜伽鍛煉的態度是隨著對瑜伽教學的認知和對其滿意度的增加呈上升起趨勢.
3 結論和建議
3. 1 結論
瑜伽鍛煉可以降低體重指數從而達到減肥健美、保持體形之目的.
對大學生的心理和社會關系有積極的作用,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
大學生對瑜伽教學的認知及滿意度較好.并且在行為認知、目標態度和行為態度、行為習慣以及情感體驗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參與瑜伽鍛煉的態度隨著大學生對瑜伽教學的認知和滿意度的增加而提高.
3. 2 建議
1. 大學生對瑜伽教學具有比較高的滿意度,瑜伽教學進入體育課程具備學生基礎.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就瑜伽教學進入大學課堂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評價標準,包括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場地設施等.
2. 要使學生通過瑜伽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健身態度,專業教師的素質是關鍵.高校應該加強對瑜伽專業師資的培養和培訓,使師資隊伍逐漸規范化,從而也促進瑜伽教學的規范開展.鄭州師范學院2012 年經河南省教育廳教外[2012]340 號文批準,與印度夏爾達大學聯合辦學,設置了"體育教育專業\\( 瑜伽藝術方向\\) ",為各級學校和社會培養專業瑜伽人才.
3. 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健身態度以及對瑜伽的認知和滿意度呈正相關.要成立瑜伽社團組織,在大學生中成立瑜伽社團組織,開展交流、訓練,加強管理,提高大學生對瑜伽知識的認知和對瑜伽的鑒賞力,引導他們進行客觀地自我評價、自我指導,促進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堅實基礎.[5]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有利瑜伽的規范和普及.
參考文獻:
[1] 耿宇. 戶外課程對不同鍛煉頻率大學生鍛煉態度影響的路徑分析[J]. 浙江體育科學,2014,36\\( 3\\) 96 -100.
[2] 張力為,毛志雄. 體育科學常用心理師表評定手冊[M ].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4,95 -98.
[3] 倪臘貴. 瑜伽鍛煉對女大學生身體形態與心肺功能影響的研究[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8\\( 1\\) 10 -11.
[4] 王蕾. 瑜伽對女大學生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1,28\\( 3\\) 94 -98.
[5] 杜曉紅,陳永發,赫忠慧. 北京市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和行為的調查研究[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 1\\) 70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