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5 月,國家教育部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在經濟轉型期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要跟上產業升級的需要,并要優化職業教育的結構和支持公辦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2014 年6 月習主席要求各級黨和政府要幫助和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實人才保障.職業教育的實踐性特點要求學生有更好的身體素質,然而近些年高職院校的學生體質卻在逐年下降,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2014 年7 月教育部發出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規定高校必須為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于144 學時\\( ??粕簧儆?08 學時\\) 的體育必修課; 大學生畢業時,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達不到50 分者按結業處理.新的改革的春風已經刮響,在政治逐漸走向清明,經濟改革明確的信號下,教育就要為社會的發展做好服務,培養適合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為人才的成長打好良好身體基礎.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 1 研究對象
以經常參加云南省教育廳組織的"高職高專杯"比賽的 12所院校作為體育鍛煉習慣的研究對象,有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冶金高專,云南交職院、昆鋼工職院、云南工程學院、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曲靖能源技術學院、昆明衛生技術學院、云南林職院、云南農職院,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云南國土資源職業技術學院.
1. 2 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對云南省 12 所高職院校的2400 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回收2378 份,回收率 99. 1%,有效問卷2184 份\\( 男生1256 人、女生 928 人,大一 1438 人,大二746 人\\) ,有效回收率 91% ,對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 1 高職學生的特點
2. 1. 1 高考成績差,文化知識學習能力不強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通過高考錄取,他們錄取的成績是高考最后一批,錄取分數基本上介于 200 分到一專分數線,甚至有少數同學分數低于 200 分.高考的成績不理想表明高職的學生在高中學習成績較差,對文化知識的學習缺乏興趣,久而久之,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信心,甚至,有些同學一座到教室就感覺頭痛.
2. 1. 2 學習習慣較差
由于他們不理想的文化學習成績,造成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在初、高中\\( 職\\) 他們又得不到老師的重視,日積月累,對學習提不起來興趣.表1 顯示只有18.9%同學,學習習慣較好,有多達43.3%的同學學習的習慣較差.
2. 2 高職學生的課余生活
2. 2. 1 高職學生的課余主要生活方式調查
高職學校的學制為三年,兩年半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每周大致18-24 節課,大三下學期到校外實習,有些學校為了方便學生的管理\\( 主要擔心學生安全\\) ,要求上早晚自習,一些二專院校從學生就業和校舍的周轉出發,會采用大二暑期上課的"小學期模式",到九月份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所以高職院校相對本科管理更加嚴格,加上學制的原因,學生的課余自由時間不太多,但和高中相比課余時間已經多了很多.通過表二可以看出,高職學生課余的主要生活方式占比有高到低依次是上網、玩游戲、體育運動、逛街、學習、睡覺、參與活動.高職學生在相對寬松的課余時間主要選擇上網和玩游戲的校園"宅"文化生活,占到了53%,由于他們普遍缺少目標追求,很容易被這些網絡生活和游戲世界吸引住,而選擇體育運動雖然排到第三,只占到 14. 61%,并且參與運動的男生占了大多數,選擇學習的同學只占到9.43%.
2. 2. 2 高職學生在學校選擇體育鍛煉的項目
表3 顯示,高職學生選擇的體育鍛煉方式占比有高到低依次是: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排球、足球、健美操、網球、太極拳.
期中排在第一是籃球,主要由于各個高職院?;@球場地最多,配套最完備,所以一半以上男生都選擇籃球項目,排在二、三、四的是乒乓球、羽毛球、跑步,這些基本上是女生的主要選擇項目.
2. 3 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 鍛煉的頻率、強度、時間和鍛煉持續時間\\)
高職學生是否形成體育鍛煉習慣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判斷: 體育鍛煉的頻率、強度、時間、鍛煉的持續時間,即學生體育鍛煉每周能達到3 次以上,每次鍛煉時間20 分鐘以上,每次活動強度達到中等或以上,并堅持一學期,就是形成鍛煉鍛煉習慣,把堅持鍛煉不足 4 月稱謂接近形成習慣,把每周鍛煉3 次以下人群稱謂參與人群,把不鍛煉的人稱謂非參與群.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學生選擇的體育運動項目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等,基本上鍛煉時間都超過 20 分鐘,并且出汗量比較大,達到中等運動強度以上.從表四中可以看出,能參加鍛煉身體,運動時間超過 20 分鐘,進行中等以上強度鍛煉,并且每周3 次以上,能堅持4 個月以上的只占到13.1%.所以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整體較差,形成習慣堅持鍛煉的只占到13. 1% ,同時運動頻率和運動持續時間也是能否形成體育鍛煉習慣重要影響因素.
3 結論與建議
3. 1 結論
1. 高職學生文化知識學習能力差,理論教學難度大高職學生高考成績差,文化知識底子薄,在教學中采用規定教材,教學跨度大,方法和本科差別不大.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導致學生厭學,積極性低.相反,實踐課學生活躍,積極性高.
2. 缺少鍛煉氛圍,并且鍛煉主要集中在幾個項目高職學生的缺少目標追求,課余時間主要用來上網和玩游戲,而高職院校普遍不重視體育,體育課只開設一學期 72 課時,體育活動競賽組織較少,高水平的比賽很難看到,導致體育鍛煉人數較少.并且在他們選擇體育鍛煉上,男生主要是籃球,女生主要選擇羽毛球、乒乓球和跑步,一些現代性項目比如網球、輪滑、體育舞蹈等要多開設一些.
3. 鍛煉頻率和鍛煉持續時間是影響鍛煉習慣形成的兩個較難的因素高職學生的體育鍛煉每周能達到3 次以上,每次鍛煉時間20 分鐘以上,每次活動強度達到中等或中等以上,堅持一學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人非常少.并且每次鍛煉時間20 分鐘以上,達到中等強度以上比較容易,而堅持每周 3 次以上鍛煉比較困難,再持續一學期堅持鍛煉就更加困難.
3. 2 建議
1. 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體育教學中多加入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解決學生理論學習困難的有效方法,需要編訂適合高職學生的教材,探索和學生相匹配的教學方向,重視學生技術的培養,同時重視學生身體的鍛煉.
2. 在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上加強師資力量和運動場地、器材的投入,另外多開發現代比較熱門的運動項目,吸引學生的興趣,跟上時代的發展.在學生開展較好的科目上,提高教師的水平,加強器材投入,專業化的裁判,組織校園競賽,引進高水平比賽,加強和校外企業團體的交流.加強流行運動項目的開設,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3. 加強認知教育,提高學生的意志力,形成良好的校園鍛煉氛圍高職學生的鍛煉氛圍較差,學生很難形成較好的鍛煉氛圍,難以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班主任要多從思想進行教育引導,體育老師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和技術指導,學校營造良好的鍛煉氛圍,增加高水平的比賽增強學生的見識.
參考文獻:
[1] 盧元鎮. 教育心理學[M]. 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2] 高山青. 高職院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對策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0,\\( 2\\) .
[3] 王玉擴等.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 7\\) .
[4] 王則珊. 試論體育的興趣、愛好、習慣[J]. 體育科學,1992,\\( 12\\) .
[5] 王坤.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的概念構建模型[J].體育學刊,2013,\\(9\\) .
[6] 李淑娟等. 內蒙古高校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和習慣的調查研究[J]. 內蒙古師大學報,2013,\\(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