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教學活動,更是一種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方式.只有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示范,才能提升學生鍛煉的熱情積極地參加課外活動和體育鍛煉.
1 高校體育教學的問題
現階段在許多的高校中只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他們只是為了應付體育考試而鍛煉,達不到體育教學的目的.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缺少學習興趣,缺少對體育鍛煉知識的了解,把體育鍛煉當成一種負擔,導致高校體育課毫無生氣.高校體育評價往往是在教學結束后,教師按照統一標準對所有學生的技能和相關技術進行評判考核,用單一的達標情況來評定學生的體育成績.
這樣的評價方式缺少對身體素質、健康情況、鍛煉方法等體育基礎水平的系統全面評測,這種方式使學生覺得他們只是為了成績而鍛煉,極大地將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構建
新的教學思想不斷的涌現,如何進行有效的科學的體育改革才能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已成為廣大高校體育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只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使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鍛煉.
2. 1 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
高校體育圍繞著體育課程開展,但是傳統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極大地限制了高校體育的科學發展.近幾年來,以構建學生為主體的新的體育教學理念不斷地被提出,像發現教學模式、陶冶教學模式、自練指導教學模式等.但是這些教學模式缺少對學生年齡個性特征的研究,不具有針對性,因此并沒有從根本上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其實從根本上說要想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就必須用"健康第一的"理念作為指導,并且運用循學生身體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創建高校體育教學系統時,要圍繞學生主體地位為中心,教師加以指導示范,提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熱情.
2. 2 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高校進行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提供更符合需要的人才.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溝通來實現知識的傳遞,并且進行信息反饋達到教學的目的.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高校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教學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不要急于選擇教學方法,要先了解學生學習的方法,其實運動技能的提升就是學生進行自我完善的過程.
"自我表達"和"自我相關"是運動技能學習的特點.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相對較好,自我學習能力較強,能夠進行較好的自我控制,具有成為教學主體的條件.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在運動場上進行講授和示范,學生進行練習、復習這種方法十分落后.如何創建以 學生為中心的體育教學十分重要.
2. 2. 1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做好準備工作
在選課前期,教師要利用網絡對學生選課進行指導來保證選課工作的順利進行.體育教師要積極與各學院進行溝通交流,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教學資源,讓學生提出寶貴的意見.
2. 2. 2 教師在授課期間要各種教學方法途徑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校體育教師在授課時,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教學技巧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體育學習中來.體育教師在授課時要進行標準的示范并且語言要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當學生看到教師的動作是如此標準,語言是如此幽默便會不自覺的學習起來,并且在教師的熏陶下將快樂延伸到日常體育鍛煉中.
2. 2. 3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復習
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成績直接受復習的影響,"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的復習完全依賴于教師的指揮,學生只是機械式的復習,不能達到鞏固學習內容的效果.如何讓學生動起來進行自主的學習是關鍵.在復習課上,學生不能熟練的記起上節課的學習內容這種現象早已一種司空見慣.教師總是帶領學生進行指導式的復習,這種方法不能讓學生記住所學內容只是在浪費時間.其實教師完全可以用課上抽查式的方法督促學生課下復習,并且將抽查結果記錄到平時成績中去,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相互交流復習,是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2. 2. 4 引導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學生的背景和經歷不盡相同,學習能力也存在差異.教師應該面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就是分層教學.要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輔助教師教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成為教師的助教,這樣既加深了他們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應該使他們自主的進行學習.
2. 2. 5 開展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是吸引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的有效手段,學生希望能夠和教師合作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體驗成功的樂趣.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加入游戲,能夠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漸漸地養成鍛煉的習慣.一個簡單有趣的游戲可能改變一個學生的習慣.
2. 3 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評價體系
以往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不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做出系統全面地評測,缺乏層次性,評價過程過分強調數量化和標準化,缺少前瞻性和激勵性.應該創新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不斷鞏固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
2. 3. 1 建立激勵性的評價體系
激勵性評價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不斷地發現自身的潛能,這種評價方式不以考核成績和分數作為評價的標準.學生在測評中既能看到過去的成績,又能看到現在的變化,不斷地進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首先,教師要對學生所取得的進步進行表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其次,教師要客觀地對學生的不足進行指正.學生身上的右點要進行表揚不足之處要進行指正,并且要說明錯誤的原因,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正確的認識,產生學習的動力.最后評價要適當的量化.激勵性評價方法是激勵學生為目的,但是也要量化大致分成四個考核標準: 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核要具有針對性,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 3. 2 進行分層評價
分層教學是在教學前先對學生進行能力測評,然后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和體育基礎水平不同進行分層教學,并且進行不同的測試.分層評價就是在不同的標準下,對學生進行體育考核,這樣既有利于體現學生的差異,又能夠清晰的體現出每個學生的進步空間和進步幅度.學生能夠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也就有了成就感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這種評價方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 3. 3 進行階段性考核
教師應該在教學的各個階段進行客觀考核,并進行總結,這一評價應該是全方面的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
3 小結
高校的體育教學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指導作用,不斷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創造良好的環境.只有建構學生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中來.
參考文獻:
[1] 崔家裕. 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構建[J]. 時代教育,2014,\\( 1\\) .
[2] 崔亞杰. 高校體育教學中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的探討[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 16\\) .
[3] 王壽秋. 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11,\\( 24\\) .
[4] 劉王喜. 高中體育課學生主體地位意識培養途徑初探[J]. 搏擊\\( 體育論壇\\) .201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