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體育論文 > > 中學課外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相結合的探索(本科)
中學課外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相結合的探索(本科)
>2023-05-25 09:00:00

題目:中學課外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相結合的探索

目錄

摘要

關鍵詞

1 緒 論

1.1課題背景
1.2文獻綜述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2.2邏輯法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全民健身的實施
3.2全民健身在體育教學中得體現
3.2.1更新觀念,增強全民健身意識
3.2.2培養合格的體育人才是全民健身的基礎
3.2.3發揮學校體育人管理的優勢,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
3.3全民健身與中學生體育投入形勢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3.3.1阻礙中學生參加全民健身的因素
3.3.2中學生參加全民健身的投入情況
3.3.3發展與對策
3.4全民健身計劃與體育教學改革
3.4.1學校體育主要存在的問題
3.4.2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3.4.3合理的轉變教學觀念,推廣全民健身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2建議

參考文獻


以下是正文

摘要: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關系到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的提高和促進社會文明向高層次發展。對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有著深遠的意義。但是,從目前我國情況看要實現到本世紀末、下世紀初:“初步建成較為完備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提高國民參與意識,擴大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數,普遍增強國民體質,國民體質及群眾體育的主要指標在下世紀中葉達到或超過中等發達國家?!钡哪繕瞬⒎且资?。這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主要是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增強全民的健身意識,建全健身內容和方法。使廣大群眾把健身掌握在自己手中。故此,體育教學就成為了全民健身中的重要環節。青少年也就成為了全民健身的重點對象,學校體育的重要性也將水漲船高。所以,全民健身計劃,必須使學生感受到運動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但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普遍存在著盲目追求體育教育目標的近期效益,過分強調學生的現實鍛煉,片面地將增強學生體質及教育目標只集中于在校期間學生的體育狀況上,體育課也因此變成了素質測驗課,缺乏對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意識和習慣以及獨立進行自覺鍛煉的能力方面的培養。所以,我國的體育教學必須進行改革,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真正學到體育的技能技術,并能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使之受益終身。只有這樣,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才能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增強人們體質,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全民健身,體育教學,教學方法,學校體育,教學改革

1、緒論

自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出臺以來,在政府各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下,全民健身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其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我國大多數年青人認為健身鍛煉是中老年人的事,自己身體強壯不須要鍛煉;認為鍛不鍛煉身體無所謂,只要進食補藥就能健身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更新觀念,增強全民健身意識,抓住基礎,發揮體育組織管理人才的優勢,推動全民使身的發展。計劃綱要指出:“少年和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富強和民族昌盛。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抓住了學校體育就等于抓住了全中國人的體能?!彼?中學生體育投入的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中學生體育投入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運動興趣、時間及物質方面的。對此,學校體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技能,使他們逐步形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無論為了獲得健康體質還是為了獲得健康心理,都要將體育鍛煉作為“不是別人要我練,而是為了健康自覺練”的高度自覺行動,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把體育鍛煉放在人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1]。這樣我們的學校體育教學就該進行改革,轉變教學觀念,轉移教學重點,著重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保證學校體育正常的教學前提下,能否將學校課外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內容與過程有機結合,是學校體育階段的根本任務[2]。發展學校體育會促進健身運動向著良好方向發展,同時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也會加快學校體育進一步的改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健身.

1.1課題背景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它已然成為我國社會生活的一件大事,也必將引起體育事業的重大改革,也對體育專業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改革中,為適應全民健身計劃的要求,應引入與之適應的教學思想。學校體育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極相協調,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培養他們體育鍛煉的意識,教會其科學的鍛煉方法,提高體育能力,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在中小學逐步形成人人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潮,為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礎。從而有力地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全面實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健身。

1.2文獻綜述

本文根據國內外有關資料和相關的體育教學知識以及社會活動的現象,對我國全民健身活動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動的基本特點,對象和全民健身在學校體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現在體育教學的改革。

現代人十分注重學習各種知識,掌握多種技能,提高各種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卻往往忽視了社會主體——人的身體能力。不少高級知識分子、科學家英年早逝或身體狀況不佳,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臥床養病,即是佐證。由此看來,良好的身體是我們邁向成功,擁有幸福家庭的必備條件,健身是全民性的而不只是部分人的事情。為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本文針對當前全民健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提出了應該從學校體育教學方面入手發揮學校體育組織管理人才的優勢,實行體育教學改革,推動全民使身的發展,強化體育意識,樹立獨立終身體育觀的實施途徑。

2、 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吉林體育學院圖書館和中國期刊數據庫查詢,搜集有關全民健身的大量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為本研究設計和構建提供參考。2.2邏輯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運用邏輯學的知識方法對資料進行分類、比較、歸納、分析與綜合,并對相關理論進行邏輯推理。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全民健身的實施

自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出臺以來,在政府各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下,群眾體育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多年來新聞界對全民健身計劃進行了大量的專題報道和宣傳教育工作;理論界對實施計劃的一些宏觀、微觀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刻的探索;廣大人民群眾對此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支持和配合。但相比之下,有關全民健身的實踐活動并不盡如人意,“雷聲大、雨點小”、“只說不干”的現象十分普遍,因此,如何正確估計現階段全民健身的對象,客觀分析全民健身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和目標,為決策管理部門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理應成為我們每一個體育工作者所關注的重大研究課題。

所謂全民健身,就是一個能夠不斷為全體國民提供體育健身的基本環境和條件,滿足全體國民體育健身的基本需求,使全體國民健康素質得到明顯提高的服務和保障系統。全民健身的基本功能就是不斷滿足全體國民體育健身的基本需求,在體育服務方面實現“惠及十幾億人口”[3]。青少年兒童是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實施對象。做好中小學體育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體育和健康水平,并引導其將來終身參加體育活動是全民健身計劃賦予中小學體育工作的歷史使命。因此,中小學體育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極相協調,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培養他們體育鍛煉的意識,教會其科學的鍛煉方法,提高體育能力,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在中小學逐步形成人人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潮,為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礎。從而有力地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全面實施,達到全民健身之目的。

學校體育是社區體育、家庭體育的基礎。社區體育的發展,是與社會經濟生活的逐步改善相伴隨的;人們自身對體育功能和作用認識的深化,是社區體育、家庭體育廣泛普及的重要原因。社區體育,家庭體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娛樂,其群眾性,社會性較突出,且個人參與的自由度較大。而學校體育的對象是青少年,眾所周知,一個人從6—25歲之間接受的學校教育,對于一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其中,學校體育在這個階段所擔負的角色是舉足輕重的。它以促進青少兒身心發展,增強體質為目的,其教育性、階段性較為突出,且具法定特征,帶有了強制性。與此同時,學生掌握體育知識的多少,對體育愛好程度的高低,體育能力的強弱,對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參加體育活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體育是能夠為學生離校后參加社區體育和家庭體育的實踐打下基礎的。目前,我國有普通中、小學86萬6千多所,在校中小學生1億6干多萬,因此,要使全民健身計劃得到良性循環的發展,就要把學校體育擺在戰賂重點的位置。這是因為在落實健身計劃的過程中,人們要鍛煉,就需要方法和手段,掌握方法和手段需要教育和時間。只有學校體育才能使人們接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人們終身從事體育運動的態度和能力,使受教育者熱愛體育運動,自主、自發地參加體育運動,在促進身心發育的同時,自然地創造勞動,享受運動的快樂和運動的本質,使運動文化成為將來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參加體育運動,使其在全民健身計劃的具體初實施中起骨干作用。

3.2全民健身在體育教學中得體現

3.2.1更新觀念,增強全民健身意識

由于科學技術進步和現代化生產發展,人們體力勞動和運動量也逐步減少,加之我國有大批的人不參加體育鍛煉。所以“現代文明綜合癥”在我國的發展也有上升趨勢。隨著社會進步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不斷更新,雖然沒有一個統一嚴格的定義,但至少人們己開始摒棄“無病不看醫生,即是健康”的錯誤認識,從對人體健康認識的單純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綜合模式。世界衛生組織界定: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患,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它應包括正常的生理、心理精神狀態和對社會的適應性。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標,也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基本保證,健康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潛在動力,達到盡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圍內的一項重要的社會目標。因此,促進健康是社會的共同責任,人人進行使身鍛煉是使我國綜合國力得以提高的表現?,F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指出:健康是21世紀的“通行證”。世界各國政府無一例外地把目光投向了大眾體育。青壯年人應是我國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主力軍,他們既沒有老年人那種悠哉心態和充裕的閑暇時間,又沒有青少年在校學習的條件和活潑好動的心理。因此,要增強他們全民挺身意識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許多人總是用各種理由和借口為不參加體育鍛煉進行推辭和辯護,這實質上是思想觀念和意識方面的問題,也是對高質量生活標準缺乏現代意識的表現,都需要予以澄清和更新觀念。

3.2.2培養合格的體育人才是全民健身的基礎

為21世紀培養身心協調發展的合格人才。全民健身計劃是一項規模宏大,涉及十三億人口的大計劃,計劃綱要指出:“青少年和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富強和民族昌盛。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抓住了學校體育就等于抓住了全中國人的體能?!钡?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在“應試教育”的思想指導下,學校采取的是封閉式或半封閉式、填充式、高分制的教育模式,與社會接觸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但知識面窄,而且身體素質較差,幾乎沒有終身體育健身意識觀念,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需要[5]。如1949年4月29日《中國體育報》報導——《清華大學1993學年薈萃了全國各省市半數高考狀元,然而他們大多數是體育低能兒》一文中提出的問題就是一例。為此,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打破學校與社會的界限,開門辦學,實現學校體育社會化,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發展的體育新模式。

3.2.3發揮學校體育人管理的優勢,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

我國各類學校有體育教師近10萬人,其中高等學校體育老師有2萬多人,他們大多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訓練經驗,其中不乏事業心強,理論全面,訓練水平高的有識之士,這是從事全民健身活動指導和管理的潛在人才資源。只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全民健身一定會沿著健康向上的道路蓬勃發展。學校體育要在形式、內容和方法上創新,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學模式推陳出新,多樣化、生動化。不要為學習而學習,久而久之會使興趣索然,又怎能養成健身習慣。結合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這就要求學校體育教育應大力開展各類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思想,去體驗,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只有會健身,會休息,會娛樂,才能感受體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的蓬勃發展,新興的運動項目和娛樂性體育項目不斷涌現。青少年喜歡追求時尚,當然也喜歡新興的運動項目和娛樂性體育運動項目。因此,我們的體育教學內容應注意吸納這些項目,像輪滑、攀巖、有氧操、獨輪車等形形色色的運動,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通過學校體育教育不僅僅傳授體育知識,同時也傳授思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6]。無論是哪個人,良好的身體基礎都是青少年時期打下的。因此我們要讓更多的學生熱愛健身運動,自覺進行身體鍛煉。使健身運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習慣是逐步養成的,好的健康的身體也是長期鍛煉的結果。

全民健身是全社會的,它涉及的內容很多,接觸的范圍很廣,具有健身、俊美、娛樂、競技、教育、政治、經濟和社會交往等多種功能,有正規項目,還有民族民間體育,傳統健身術等等。我們可以向社會招聘專業人員和進行專門培訓;將自覺鍛煉者組織在一起進行專業指導,達到其鍛煉目的,發揮專業人員的一技之長。

3.3全民健身與中學生體育投入形勢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根據《一二一啟動工程》實施辦法的要求和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調查問卷,其內容為:對《綱要》的了解情況,每天鍛煉時間、鍛煉目的、鍛煉方法、影響鍛煉的因素、喜歡的項目、體育消費和體育書刊等8項[7]。

對中學生體育意識、健身意識及體育能力的調查分析調查結果表明25.5%的中學生對《綱要》根本不了解,這說明全民健身計劃在中學的宣傳力度不夠。84%的中學生對體育較正確的認識,他們認為參加體育活動是為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這說明,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目的是明確的,其動機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他們僅注重于參加鍛煉的直接動機——體育活動本身,而缺乏間接動機—體育活動的結果,而間接動機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大的積極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導學生的直接動機向間接動機升華,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上認真考慮的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女生中有28.3%是為了保持體型苗條,說明女中學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傾向。調查中還發現,大部分學生僅掌握了1—2種鍛煉方法,體育能力差,這與幾十年一貫制的以運動技術為重點的教學形成反差,同時說明,體育教育應該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體育教學需要不斷改革和不斷完善[8]。

3.3.1阻礙中學生參加全民健身的因素

阻礙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根據調查結果表明,53.5%的學生認為鍛煉條件差是影響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此外,因學習任務而自動放棄體育鍛煉的占22.5%,屬于外界干擾慢慢地脫離鍛煉的占17.5%。調查中59.5%的中學生最喜歡球類運動,15%的喜歡武術,而對田徑、素質、器械體操等項目感興趣,表示喜歡的人分別只占6%、7.5%、10%。由于學生對項目的偏愛,加上鍛煉時間又集中在課外活動,勢必會對場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壓力。要緩解這一矛盾,必須對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行疏導。

3.3.2中學生參加全民健身的投入情況

據調查,中學生平均每天鍛煉時間根本達不到國家教委規定的每人每天必須有一小時的鍛煉時間的要求,且從初一到初三,從高一到高三的體育鍛煉時間呈遞減趨勢。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觀上對健康標準的定位不準確,認為無病就是健康,對于獲得適應能力應是長期鍛煉的結果認識不夠,從而缺乏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由于學校對體育工作重視不夠。導致“兩操兩活動”開展不正?;蛉狈栏竦慕M織與管理;三是應試教育還很嚴重,導致學生學習任務加重,致使初三、高三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減少。加上學生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把全部時間用于學習上或寧愿將多余時間白白地浪費,也不愿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中學生體育消費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體育消費在30元以下,而這些消費主要用于購買運動鞋。這與有關資料顯示的我國年消費百元以上相比差距還很大??傊?如何正確引導他們對體育進行合理的應用投資尚需認真對待。中學生具有一定知識,然而對體育的知識知之甚少,學生基本沒有體育書刊雜志,除了必備的教材外,較少問津其它的體育書刊。

3.3.3發展與對策

加大《綱要》的宣傳力度?!毒V要》頒布實施以來,有74.5%的中學生不了解。因此,學校要進行宣傳,體育教師應該利用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堂課和雨天教室室內課組織學生學習,并利用黑板報、宣傳窗每月出一期《綱要》的???使“綱要”知識人人皆知。中學生的體育健康意識較強,但運動能力及參與意識較差。根據《綱要》的要求,學生體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技能,使他們逐步形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無論為了獲得健康體質還是為了獲得健康心理,都要將體育鍛煉作為“不是別人要我練,而是為了健康自覺練”的高度自覺行動,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把體育鍛煉放在人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

中學生鍛煉時間減少引起體質下降及整體素質的下降的現象應引起我們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要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要求,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鍛煉時間。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并形成傳統,成立多種體育興趣小組,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帶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鼓勵學生增加體育投入。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把全面培養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個性,為國家培養新型人才放在首位,讓素質教育在各校生根、開花、結果[9]。

學校環境差阻礙了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因此各級學校領導要重視體育場館的建設,教育行政部門應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學校也要在現有的條件下,以改造舊設施為重點,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則指導下進行擴建和改建,以適應學生的需要。

3.4全民健身計劃與體育教學改革

3.4.1學校體育主要存在的問題

社會對體育的需求,呼喚著學校體育的改革。為更好地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必須使學生感受到運動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但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普遍存在著盲目追求體育教育目標的近期效益,過分強調學生的現實鍛煉,片面地將增強學生體質及教育目標只集中于在校期間學生的體育狀況上,體育課也因此變成了素質測驗課,缺乏對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意識和習慣以及獨立進行自覺鍛煉的能力方面的培養[10]。學校體育教學主要還沿襲著“課堂為主、書本知識為主、教師主導作用為主”的“三為主”教學方式。教學形式多數是“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的“三式”教學過程,給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極少,由此造成了學生離開教師走向社會后就不知道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如何去強身健體,如何進行體育鍛煉的自我監督[11]。

3.4.2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強化體育意識,樹立獨立終身體育觀。學生的體育意識強弱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效益和終身體育觀的建立。長期以來,中小學生體育意識薄弱,要想改變此狀況,首先讓學生體驗到體育活動中的樂趣,激發起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其次是在學校中營造體育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中小學體育競賽的制度,增強小型多樣、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級別、不同項目的趣味比賽,智能與體力結合的比賽等。改革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線的教材、教法體系[12]?,F行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是以競技運動項目過多,教材的難度較大;二是每項教材的技術要求過高、環節過細且各年級教材的重復現象嚴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鴨式”的教法,嚴重影響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三是競技運動項目對場地設施要求過高,大部分學校難以保證,從面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效果[13]。

3.4.3合理的轉變教學觀念,推廣全民健身

傳統體育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其表現就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只會跟著教師后面進行模仿練習。這種舊的體育教學觀,不利于90年代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首先應當轉變教師舊的教學指導思想,變被動式教學為主動式教學。主動式教學,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由消極被動變為積極主動。只有教師轉變了舊的教學觀念,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真正學到體育的技能技術,并能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使之受益終身[14]。

轉移教學重點,著重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終身體育觀的確立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對中小學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強學生的體質外,還要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學習科學的健身方法,達到體育自立。長期以來,我們的體育教學強調運動技術的精雕細刻,其教學重點實質上是傳授和掌握運動技術,加之教材的難度較大,無法發揮其自主性。致使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較差。要改變此現狀,教學中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體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學生要動起來,在活動中激勵學生樂學,然后通過樂教與樂學的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提高學生體育能力[15]。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如何融入與延伸到全民健身活動中,是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在形式上,保證學校體育正常的教學前提下,能否將學校課外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內容與過程有機結合,是學校體育階段效益與長遠效益相結合的前提;在管理上,學生在學校接受體育教育具有相應措施的保障,而全民健身則是國民發自內心、自覺自愿的參加體育鍛煉。

\\(2\\)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的有機融合,不僅提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促進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而且能對全民健身提供相應的措施保障。

\\(3\\)發展學校體育會促進健身運動向著良好方向發展,同時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也會加快學校體育進一步的改革,把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增強人們體質,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4.2建議

\\(1\\)學校應盡量為學生保留一定的課余時間并提供健身的器材,使得學生平均每天鍛煉時間達到國家教委的每人每天必須有一小時的鍛煉時間的要求,使得學生形成體育意識,樹立獨立終身體育觀。

\\(2\\)改革學校教材中的一些對技術要求過高,環節過細的項目。是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并從被動體育向主動體育進行轉變,讓學生成為體育鍛煉的主體對象,掌握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使之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曲宗湖.論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的發展與構思[J].體育科學.
[2]張學亮.美、日、俄與中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比較[J].天津大學學報.
[3]、《全民健身計劃綱要》.1995.6.
[4]蘇梅青,盧勤.淺談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0.
[5]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續志紅.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
[7]林致誠.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選修課的現狀調研[J].中國體育科技.
[8]、顧雪蘭.全民使身與大學生健身對大學生體育投入現狀調查與分析。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6.
[9]謝月芳.關于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調查分析.
[10]石巖,雷愛麗.中外體育教學模式比較及中國體育教學模式建構的缺失[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
[11]龍源期刊網《考試周刊》—2007年第6期——全民健身計劃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作者孫建立李勛.
[12]顧久賢.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J].機械職業教育.2004年第4期.
[13]丁文武.培養中學生對體育課興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網博雅刊第二期.
[14]羅士達,王立沖.如何培養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
[15]淺議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121學校體育網\\(理論研究\\).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