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不斷改革和深化,特別是當前高校不斷涌現出各類新專業,各類型的高校之間的競爭加劇,培養具備核心競爭力體育管理人才是遼寧省各高校研究焦點。
1、 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核心競爭力是在 1990 年最先由美國密歇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國倫敦商學院教授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合著題為《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提出的一種管理理論,他們將核心競爭力定義為“組織中的積累性血獅或學說,尤其是如何協調各種生產技能并且整合多種技術在一起的能力”。此后,核心競爭力這一重要的管理理論思想受到企業界和理論界的專家和學者們的認同,并被引入到經濟、管理等諸多領域。1999 年我國學者康榮平與柯銀斌對其進行了修正,認為和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內存在的一組技術和技能的集合體。安德魯·坎貝爾和凱瑟琳·薩默斯盧斯從學習型系統和組織內部尋求競爭優勢,從知識管理和創新角度尋求核心競爭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認識高度。對于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有多種說法,大體歸納為組織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知識和能力,并具有獨特的差異經營理念、技術、產品和服務,它蘊藏于組織內部,是組織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基礎,具有可持續的價值創新力、難以模仿性和難以替代性特征。
核心競爭力被正式引入我國高等教育領域較晚,是在2002 年我國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賴德勝、吳向榮和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分別發表了《論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和《大學科學研究的核心競爭力》的論文后,核心競爭力才引入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從此,國內外學者對高校核心競爭力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下了不同的內涵闡述,大致歸納為:高校核心競爭力是高校所獨有的特色和優勢,這些獨有特色和優勢可以是高校的獨特辦學特色、充滿活力的學術氛圍和高校校園文化等。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指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的,以其擁有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在不斷學習中創新整合各項可供利用的資源,充分凸現資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
2、 高校體育管理人才培養
2.1 從高校培養者角度出發,高校要想培養出具有核心競爭力體育管理人才,首先須要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形成相對獨立的競爭優勢,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會有競爭力。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指高校的教學、科研、文化、學科建設等方面經過長期的積累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別人不能輕易復制和替代的,可使高校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優勢。一所高校的師資、教學、科研、知識、管理等具有一定的優勢就可以形成競爭力,但這些競爭力只是該組織在某一方面或領域的競爭力,具有相對的優勢,但這種優勢的穩定性不強,而核心競爭力是指這些分力的整合才具有核心競爭力。高校核心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校的歷史、辦學特色、資源整合力、戰略管理和持續創新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打造高校核心競爭力應從人才培養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社會服務貢獻能力、資源環境整合力、戰略管理創新力和校園文化六個方面入手。高校的人才培養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社會服務貢獻能力是高校存在的最基本的功能,尤其人才培養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失去了它高校將無法生存;資源整合力、戰略管理創新力是高校未來發展的潛力,校園文化影響力是高校保持長期發展的競爭優勢。
人才培養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它是高校存在的基本使命、高校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人才培養包括人才培養的規格、數量、質量、教學研究與改革成果、師資情況、教育部對高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評價。人才培養規格主要是指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養數量是要與國民經濟發展、GDP 增長和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重要指標。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它指學生的考研率、就業率和市場評價,它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的教學研究與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獲得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教學研究與改革成果是反應出高校教學研究對教學的改革和提高成效對教學的改革和提高成效;師資隊伍建設是指高校教師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專業結構、人員數量結構情況以及高校擁有的知名專家和教授的數量。這些知名專家和教授包括在高校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也包括高校外聘的專家和學者。由于這些知名專家和教授的教育背景、經歷和研究角度不同,并在某一學科領域或專業具有很深的造詣和很強的實踐經驗,可以有效地指導和幫助高校學科或專業的建設工作。
科學研究能力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與關鍵??蒲心芰δ軌虼龠M學科隊伍素質和能力的提高。通過教師不斷的科學研究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可以促進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高??蒲心芰χ笜丝梢詮母咝碛械膰壹?、省級重點實驗室、科技園,省市科學技術獎,獲得國家、省、市自然科學獎數目,三大國際檢索與核心期刊論文數,科技成果轉化率,與地方主導產業相應的學科與專業等來體現。高校的學科建設是一項綜合性、長遠性的建設工作。
它是高校的一項根本性的任務。在一定意義上,高校之間的競爭,都將是學科優勢的競爭。凡事一流的大學都具有若干個世界公認的一流學科。高校要集中有限的資源,根據自身在辦學層次、師資結構、環境條件等的現實條件和能力,對已有的優勢學科,不斷打造出新的特色和亮點,注重學科的可持續發展,或者集中培育某一學科,促其成為優勢學科,培育高校的核心競爭力。高校的學科建設包括學科發展方向、學科梯隊建設、學科研究基地建設學科研究成果數量和質量等。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來自于高校長期的辦學經驗與實踐,這將直接影響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和培育。從國外高校的辦學的經驗可以看出,歷史悠久的高校比新建的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建立較為容易。高校隨著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高校的辦學特色。
高校的資源條件成為高校的辦學的基本條件。它是高校辦學的基礎條件。高校的教學設施、實驗室和圖書館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等有形資產將形成高校的長期競爭優勢。
高校的組織和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方法等無形資源,經長期發展可形成高校獨特的校園文化、高校聲譽和形象,對高校的發展影響較大。
高校的資源的整合力是培育和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有效整合高校的有形與無形資源的基礎上,高校才能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形成高校的核心競爭力。高校的資源整合是緊緊圍繞高校的發展戰略目標的,從高校的辦學理念、規模、人才培養模式出發,有效地整合高校的內外部資源,使其有效的轉化為高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基礎。高校的外部資源包括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高等教育的發展政策、地方經濟發展重點等。高校的內部資源包括高校自身具有的知識、技術、能力和資源。由于各個高校的資源條件不同,組合后產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持續創新力是高校培育其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它是隱形的,難以測量。創新力是組織經過長期不斷的學習、研究、實踐、再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高校的一項或幾項創新無法保障組織獲得持久競爭優勢,高校只能是通過不斷的持續創造新的競爭優勢,才能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高校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高校要不斷地進行辦學理念、定位、人才培育、科研、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才可獲得持續的創新力,保障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的校園文化是高校組織持續創新和發展的動力源泉,它根植于高校的文化氛圍中,具有較強的滲透力,一旦形成,很難改變。高校的校園文化不僅可以有效整合高校的各類資源,而且還可以充分調動和激發高校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它是高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行為準則、群體意識、制度體系等。
2.2 從大學生體育角度來看,大學生是具有不同個性特質的,區別于企業的產品,大學生在培養過程中,有其自己的思想、認識、情感以及行為準則,不只是被動的接受高校傳授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會在高校的培養過程之中發揮出不同程度上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大學生的這些來自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決定了其核心競爭力的強弱。因此,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一方面來源于高校的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來源于大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
大學生的自身人格特質由人格素質、能力素質和技能素質構成。大學生的人格素質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能夠保障核心競爭力得以穩定持久的發展,它主要包括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身心素質、人生觀與價值觀等。這些人格特質是學生在一定的環境下,隨著時間長期形成的不易被改變和模仿的,并具有一定的較強的穩定性,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它難以被真正了解,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只能通過長期的觀察、了解、認識和評價才能得出。大學生的能力素質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不同的人形成的能力狀況不同,進而形成差異的核心競爭力。它包括大學生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協作溝通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等,這些能力無法進行直接量化評出,但通過不同形式的測試可以進行評價和描述。大學生的技能素質是容易進行量化的,通過一定的專業測試比較容易測量出大學生的綜合知識和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但這些技能容易被他人模仿、復制和替代,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它是核心競爭力的外在顯現。
從影響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構成因素來看,影響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有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的有形與無形資源、大學生自我認識與評價。高校人才培養方式是影響學生核心競爭力水平的重要、關鍵的因素。有形資源主要是指高校為學生提供的圖書館、場館等有形設施。無形資源主要指高校的校園文化,由于高校的發展歷史、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差異的校園文化,這種獨特的校園文化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氛圍和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與評價將正確引導學生的處事方式和行為,有利于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學生通過在高校長期的人格素質教育、能力教育和專業技能的系統教育培訓,獲得的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人格素質和技能。這些相對的競爭優勢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遼寧高校體育管理人才,需要從打造高校核心競爭力和培育大學生核心競爭力雙重角度出發來構建體育管理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姚軍.體育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3\\(12\\).
[2]王偉,楊帆.新時期我國體育經濟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價值工程,2012\\(31\\).
[3]谷崎“.陽光體育評估”帶給我們對于高校體育管理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