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哲學來看,人類生命不只是有機體的自然存在,還表現為人的精神的存在。狄爾泰等認為:生命是意志,是內在的體驗,是精神力量的非理性游戲。通過生活的體驗和對生命的同情,可以認識到生命的表現,這就是文化與歷史。而柏格森等強調生命的沖動,認為生命是一個綿延不斷的洪流,它不停地實現著生命的沖動,它構成了宇宙的本源,是一種創造的進化過程。席勒指出,感性沖動產生人的自然存在或他的感性本性。感性沖動的對象用一個普通的概念來說明,就是最廣義的生命。
生命是以生命活動體現的。人的生命活動多種多樣,可以從多種角度去討論其規定性。人的生命活動也可視為人的需要,從馬克思的觀點來看,人都有生存、享受、發展的需要。在生命生存層次上,人的生命活動都有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刺激反應、適應性等生命特征,具有生命機理的同一性。在生命享受、發展層次上,每個人卻因各自情況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需求,從而表現出生命活動的多樣性、生命價值追求的多元性。
生命活動具有多種表現形式。生命形式是生命的表達方式,是生命的信息符號,通過不同的生命形式,傳達出人們不同的生命狀態、生命追求、生命意志。人的生命形式有多種,有飲食男女、生老病死等基本生命形式,有勞動的形式、藝術的形式、宗教的形式等特殊生命形式。體育運動無疑也是人的一種生命形式,它折射出生命活動的重要特征,從人類活動的一個側面表達和實現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1生命運動的需要
“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高度概括了生命活動的特征和規律。運動,是動物(包括人)生命有機體的基本存在方式。恩格斯說:“人類是從動物界脫胎而來的,因此,人類永遠都無法完全擺脫動物性。所以動物界那種憑借身體本身的能力獲得交配權的傳統,也就深深地埋藏在人類的遺傳基因中了?!?/p>
身體運動本能對于人類生命而言似乎不像食、性本能需要那樣重要和迫切,但優越的身體運動本領卻是奪得食物和交配權不可或缺的根本條件,只有那些身體強壯、跑得快、跳的高、靈活機敏的人類祖先才能爭取到生存和繁衍機會。身體運動能力作為優勢遺傳性狀得以保留,作為生存本能存在于我們今天人類個體的生物機體里。
隨著人類的進化,人類生存方式的改變,身體運動在人類獲取食物、爭奪配偶、搶占領地、抵御野獸等生存活動中的作用也在發生著改變。進入文明社會后,身體運動這種原始本能加速了“自然的人化”,它已不再完全是為了生命生存和繁衍而存在,它還是生命的表達和享受。當今社會科技的發達、體力勞作的減少使得現代人類的肌肉變得萎縮無力,但深藏于人類機體細胞中的運動本能密碼卻在不停地發出警報,肌肉的饑渴已經導致人類“文明病”的蔓延。于是,體育運動---這種濫觴于人類身體本能的文化開始受到人類的垂青。正是人類生命本能中的身體運動需求,為現代體育運動的蓬勃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強大的內在動力。
2生命活力的釋放
活力即旺盛的生命力(vitality)。對于個體生命而言,它表現為充沛的體能、飽滿的情緒狀態和良好的認知靈活性。不同學科對生命活力給予了不同的詮釋。
生物學認為,對于生物反應來說,生命活力是表示酶、細胞等的促進反應的能力。營養學認為,體酶是人體生命活力的源泉,生命活力由體能來展現和保持。醫學認為,生命活力表現為人的生命長度和生命質量。
而人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認為,生命活力表現為人的生命價值,即活得有意義,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生活的健康、樂觀、幸福。對于“生命活力”這樣一個具有高度統攝性的概念,生命哲學認為生命活力是生命的沖動,是奔騰不息的洪流,它不停地實現著生命的創生,是一種創造的進化過程。
席勒、斯賓塞都認為身體游戲是人類生命精力過剩的消耗活動。當原始生存的需求被滿足以后,剩余的精力就用來表現自由的意志和力量。生命的活力既需要積蓄也需要釋放,在這個過程中體育運動起著積極的作用。青少年兒童的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期,體能充沛精力旺盛,需要通過適當的體育運動加以釋放,以利于身體代謝平衡,保障正常生長發育。中老年人雖然體能在不斷下降,精力也不足,但是為了維持生命力,仍需堅持適量的身體運動,保持身體機能能力,延緩衰老。
諾貝爾獎獲得者洛倫茲認為:“人類與其他的動物一樣具有攻擊本能,這種內驅力必須通過競爭性的體育運動或其他方式才能得到某種釋放?!?/p>
弗洛伊德也認為,人不斷積累的攻擊性能量需要通過體育運動、藝術等方式及時宣泄掉,否則會導致疾病產生。競技運動這種文化形式,常被稱作人類和平時期沒有硝煙的戰爭。無論是來自本能的攻擊性,還是因挫折而產生的攻擊沖動,都可以采用身體運動、比賽競爭方式將其安全地釋放。社會學家認為這種“社會安全閥”機制的設置對緩解社會矛盾、釋放社會壓力、維護社會穩定是有積極作用的。
3生命感性的表達
馬克思說:“人作為對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個受動的存在物,因為他感到自己是受動的,所以是一個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對象的本質力量?!?/p>
“人只有憑借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4]情緒情感是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情緒情感,都需要有一個表達的方式進行適當的抒發和排解,以保持心理平衡健康。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無疑成為人們表達、調節情緒情感的最佳方式。
感性是人類生命的主要特征。在其生命活動中有源于動物又高于動物的屬人的情緒情感活動。這些情緒情感既具有人類普遍性,也具有個體獨特性,構成了人類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從體育運動這一人類活動的起源與表現形態來看,體育運動在本質上更具有感性特征,更能夠表現出人的感性生命的運動、節奏、激情、活力,更能夠滿足人的感性生命的多種需要,從感性品質方面完善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在這種意義上,體育運動現象就是人的一種特殊的感性生命現象。
將體育運動與人的生命活動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快樂??鞓?,是人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一種情緒情感體驗和心理行為反應。趨樂避苦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共同本性。追求快樂是生命的自然,是人類行為的根本目標。體育運動從本源上就產生于與快樂融為一體的游戲??档抡J為游戲是人的一種“無目的”但“有意圖”的自由活動(與被迫勞動相對立的),是內在目的性的并因而自由的生命活動。伽達默爾認為游戲是人類的存在方式:
人,作為本體,無論他喜歡還是不喜歡游戲,他都生活在游戲之中??梢?,游戲是人類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追求生命快樂則是以游戲性為基本屬性的體育運動的核心,是體育文化的旨歸。正是由于體育運動能夠給人帶來身心愉悅、快樂享受,才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體育運動是生命快樂的源泉。
人的一生就是在體味喜怒哀樂中度過的。幸福的人生更需要積極、快樂的情緒情感,負面情緒情感的產生無法避免但卻需要排解,而體育運動既可以促發和培養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也可以讓人忘卻生活的煩惱,回歸孩童般嬉戲玩耍的本真天性。體育運動對人的生命中情緒情感的良好調節作用,讓人的生命活動有了極佳的表達形式:在參與體育運動中,運動者可以感覺、體驗到自身生命在運動狀態中的欣快感、力量感、速度感、節奏感、愜意感、自由感、美感……在觀賞體育比賽中,運動員在競爭對抗中表現出的生命激情、運動之美,同樣可以感染觀眾,觸發生命中潛在的情緒情感,情不自禁地為運動員的表現歡呼吶喊,或欣喜若狂,或痛苦沮喪。席卷全球的奧林匹克運動、風靡世界的足球世界杯、各國掀起的全民健身熱潮,無不顯示出體育運動所擁有的無窮的感性魅力。無論是賽場上的運動健兒,還是廣場上的健身大媽,都以不同的體育運動方式詮釋著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意義。
正是體育運動這種感性的活動方式高度契合了現代人生命活動的多種形式和內在情感需要,于是體育運動就成為了表達生命沖動、體驗生命情感、享受生命自由的最佳選擇。所以,真正能夠讓我們直接感受到生命的方式就是體育運動方式。
4生命健康的促進
追求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是人類發展的根本目的。生命 的 長 存 需 要 健 康 身 體 的 承 載。體 育 之“體”,身也,無論西方哲學二元論的“身體”,還是我國哲學一元論的“身體”,都使體育與人的身體、與人的生命聯系在一起。
由于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的不同,中西方體育在維護身體健康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方式方法。受中國傳統生命哲學的影響,數千年來中國形成了獨特的養生保健思想和方法。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天人合一,以整體觀把握生命協調運行,對生命的養護要求順應自然天時,符合陰陽平衡的生命規律,在方法上強調身體動作的動靜結合、形神兼備、內外統一,在目的上以求性命雙修、身心并育。儒家將養生與人的社會理想抱負、道德修養等相關聯,“養身以有為”,以實現政治抱負為最終目的。道家則更注重養生與生命的關聯,道家養生思想中的生命意蘊十分豐富。強調以氣為本,精、氣、神和諧于一體的“生命說”,講求清靜無為、見素抱樸、順應自然。
西方體育受其哲學思想和現代科學的影響,在體育保健上形成了不同于中國傳統養生的價值取向和方法。更注重身體形態比例均衡和健美,強調運動身體負荷對體質增強的作用,通過不同運動項目的動作方法,達到對身體力量、速度、柔韌、靈敏等各項素質的鍛煉與提升。
中西方體育的生命觀、身體觀和養生、健身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都體現出體育運動對人類生命健康的終極關懷,成為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和形式。
在當今工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科技的發達改變了人類生活,為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福音也造成嚴峻挑戰。體力活動的大量減少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現代人多種疾病的發生。源于人類原始運動本能而形成的體育文化,成為科技文明社會中人們補充肌肉饑餓、遏止“文明病”的良方。人們不得不通過身體運動方式找回千百萬年來人類祖先遺傳下來的運動記憶,讓每一個個體生命通過運動得以長壽,讓人類的生命洪流奔騰不息。
5生命之美的展現
人體是美的,運動中的人體則將人體美推向更高審美境界。體育運動帶給人的美,首先通過人的視覺進入人的感知系統而形成美的印象。??抡J為:“身體的健美及其技巧,是身體和性的審美價值的一個構成部分,同時也是精神、思想和生存風格的產生基礎?!?/p>
充滿青春活力的男性和女性身體在運動中,將肌肉的健碩、優美的線條、勻稱的身體比例和性感,充分展露無遺。讓人不禁贊嘆人體生命的偉大和神奇!觀賞者能夠從審美對象中獲得精神愉悅與審美享受,而運動參與者更能夠親身體驗到塑造自身形態的那份努力和收獲,哪怕是減肥鍛煉中隆起小腹的回縮都會讓人激動不已而重拾身體自信,更何況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女運動員呢,他們可以完全自豪得意地展示活力四射的人體美和性感!男性酮體的強壯、女性酮體的曲線表現出來的性感,充分展現了生命力中的性信息,正如尼采所說,一切美都在刺激生殖。健美運動員裸露的身體所傳達出的性感契合了生命生殖過程中趨壯求美本能需要?!耙驗樯眢w和性的美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珍貴產物。人體作為世界上最完美的藝術品,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無價之寶。人的任何審美意識與創造,都離不開身體的美感和性感?!?/p>
運動不僅展示了人體的美,而人體的運動同樣蘊含美的元素。在體操、體育舞蹈、花樣滑冰、跳水、技巧、田徑等很多體育項目中,人體運動中所表現出的韻律、節奏、力量、平衡、驚險等無不給人以運動之美的審美享受。在對抗性球類等項目中,身體的運動動作是一種隨機應變的技巧,閃轉騰挪,表現出身體運動的敏捷、靈動的精妙之美。像柔道、摔跤、舉重等項目則又展示著的人體的雄壯、健力之美。所有這些人體運動都透過不同的方式傳達著生命的精彩和美妙。
在體育運動中除了感官所感知到的生命之美,直達我們心靈的還有生命的崇高美。它是人作為主體在對抗客體世界時所顯現出的本質力量,是對立、沖突中傳達出來的動態美。在體育運動競賽中,透過賽場上運動員竭盡全力拼爭的身影,我們能夠深深感受到的是人類生命中蘊含著的那種不屈不撓、拼搏進取的偉大精神。這種生命品質穿越了時空,把我們人類從遠古帶到今天又奔向未來。
在??驴磥?,“只有通過對生命之美的弘揚與挖掘,才能真正引導人類走出異化的泥沼,創造自身的美好生活。因此,也只有審美才是將生命引向充滿快感的自由境界的永不枯竭的源泉?!?/p>
上述體育運動所展現出來的美不正是生命之美的生動體現嗎?對體育運動的審美讓人們真切地領略、體驗到了生命之美!體育運動之美與生命之美的和諧統一,構成了人類生命歷程中一道亮麗絢爛的彩虹。
正是體育運動中蘊含著的豐富生命美感,才使體育具有那么大感召力、吸引力,才會讓人樂此不疲、欲罷不能。也正是生命個體的體育審美體驗,才成為人們投入其中的巨大的精神驅動力。大眾多元化的體育審美需求也促使體育運動的形式和內容不斷趨向藝術化、審美化。
6生命自由的體驗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生命是身體“活”的狀態與表達,“活”,不僅是“活命”,而是要“活”得有質量、有品位、有境界。人在體育運動中的生命是自由的,這樣的自由首先是感性生命的自由,正如馬爾庫塞所說,人類自由就植根于人類的感性之中。比起政治自由、道德自由、理性自由來說這種感性自由是簡單的、直接的、宜于體驗和實現的境界,是人人可以感覺、體味到的生命狀態,是一種超脫社會束縛,進入無欲無求、無累無羈、輕松自在、完全“忘我”的心靈狀態,這時的人才是自由、自在、本真的自我。心無旁騖地投入體育運動,體驗體育之美與生命之美的交合融匯,是通達生命自由之境的最佳路徑。
休閑,是一種生活方式,體現出自由、放松、愉快的生命價值,是真正具有生命本體意義的人的存在狀態。
休閑的本質是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休閑不是無所事事、無聊虛度,而是對生命的自覺關懷,是對生命意義認知理解后的主動行為,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體育運動休閑對于生命活動而言是一種十分有益的休閑方式,它以愉悅身心的運動方式將人帶向環境自然和自身生命自然,回歸生命本然狀態,自然、運動、生命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這對于享受生命之恬靜,頤養生命之精華,體驗生命之價值,感受自然、生活、人生的美好,具有不同于其他休閑方式的獨特生命本體意義。
7生命狀態的超越
人從動物中進化而來,人同動物一樣都屬于一種自然存在物。但是,“人與動物本能和復制式的生命活動不同,人的生命活動具有獨特的超越性?!薄俺叫?,既是人之為人的優越和可貴之處,也是人的獨特的存在方式。人永遠不會停留于某種一成不變的狀態,而總是要通過觀念方式和實踐方式,力求超越各種現實條件的限制,力求不斷地超越自我?!?/p>
生命是有限的,人高于動物之處就在于人能夠意識到自身生命的時間有限性,所以人才會產生超越有限生命而追求更大發展空間的愿望和行動。人的超越意識和能力是在人類與自然抗爭的長期歷程中逐漸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人的生成與改變、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無不依賴和得益于人的生命活動的超越性。
體育運動作為人類特有的活動方式,充分體現了人的生命活動的超越性。在競技運動中,比賽成績的不斷被刷新彰顯了人類對自身極限體能奮力挑戰的壯舉。體育運動競賽的歷史就是一部競賽記錄不斷被打破和超越的歷史。運動競賽發展到今天,盡管突破記錄變得越來越困難,但是人類攀登競技極限高峰的腳步卻從未停止。盡管大量攀登者沒能達到世界紀錄高峰,但卻創造了自身運動生命的高度,在體能上和精神上都實現了自我超越。競爭是體育比賽的主旋律,有競爭就有勝負之分、優劣之別。力爭站在最高領獎臺上是參賽者的榮耀。為此,競爭參與者都試圖調動自身最大潛能,從體能、技術、心理等多方面集結最大優勢,奮力拼搏,戰勝對手??梢?,在體育競賽中,參與者首先需要超越的是自身,是與自身體能極限、技術弱點、心理怯懦和壓力的抗爭,在戰勝自己的同時去戰勝對手,表象是超越對手,實質仍是對自我的超越。在大眾健身中,要取得良好健身效果,同樣需要不斷克服身體運動負荷造成的肌肉酸痛等身體疲勞,在健身初期還需要依靠意志努力克服身體懶惰。
總之,對體育參與者而言,體育活動中存在大量不同性質和程度的困難和挑戰,這就需要參與者作出積極努力,盡力去打破自身條件局限,改變自我,完善自我,從而實現自我超越。體育運動鮮明地表現了人類自強不息、拼搏進取、不斷超越的本性特征。體育中蘊含的這種超越精神,正是人的生命中超越性本質的生動體現和鮮明寫照。
8生命尊嚴的張揚
《世界人類基因組與人類宣言》指出:“人類基因組是人類家庭所有成員根本統一的基礎,也是承認他們生來具有的尊嚴與多樣性的基礎?!薄懊總€人不管他們的遺傳特征如何,都有權利尊重他們的尊嚴,尊重他們的權利?!薄皹嫵扇说纳饑赖谋匾獥l件是以人為主體。作為人,最起碼的生物學條件就是具有人的基因組和人的生命特征。只要是基于人類基因組形成的個體生命(類似于法律上的自然人),不再需要附加其他任何條件都應享有人的生命尊嚴?!?/p>
體育運動是對生命尊嚴原則的踐行和守護。在當今社會,無論男女老幼,也無論身份地位,都擁有體育參與權利,人人都可以參與適合于個人的體育活動,獲得體育帶給自己的一切?!扼w育運動國際憲章》規定:
“每個人具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基本權利,這是為充分發展其個性所必需的。通過體育運動發展身體、心智與道德力量的自由必須從教育體制和從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加以保證?!薄秺W林匹克憲章》也規定“從事體育運動是人的權利”.人人擁有體育權利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列入本國法律。終身體育的思想就主張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的一生都要參與體育鍛煉,以保持終生健康。
奧林匹克競賽歷來高揚公平競爭精神?!秺W林匹克憲章》明確指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通過開展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并按照奧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精神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p>
“沒有歧視”、“公平比賽”意味著不分種族、性別、年齡、遺傳素質、文化背景、社會地位,人人都有參加競賽的平等權利,也都有在比賽中獲得合理成績的平等機會。
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既體現了人在生物生命上的平等,也體現了人的社會生命的平等。
體育運動呵護和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它贊美生命的健、力、美,但也從不歧視先天身體條件不好的參與者,鼓勵幫助老、弱、病、殘者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以改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殘奧會、特奧會等國際性運動會,以及各國開展的殘疾人、智障人參加的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都表明,體育運動深刻體現了對人生而平等信念的追求和對生命尊嚴的守護。體育運動以其博大的胸懷,給予每一位擁有尊嚴的生命以終極關懷,體育為每一個生命所擁有,也為每一個生命而存在[7,8].
9結語
體育運動是一種與生命同構的生命形式,在一定意義上,體育運動就是生命活動本身。體育運動既是人類展示生命活力的大舞臺,生命的激情、健美,需要綻放,搏出精彩;體育運動也是生命中最適宜的鄉間寓所,在那里可以找回人類業已失去的天真,回歸孩童般的自由、快樂。在面臨環境、食物污染、工作忙碌、精神壓力等生存挑戰的當今社會,體育運動無疑成為人們保持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最佳選擇??梢哉f體育運動是一種最積極、最健康、最快樂的生命形式。
體育運動以生命為本源基礎,生命因體育運動而健康精彩。體育運動守護著生命存在、提升著生命質量,為生命躍動而喝彩。人類遺傳中所固有的運動與競爭本能、趨樂避苦的天性是人類產生身體運動文化的生理、心理基礎。隨著人類的進化和社會文明進程,為了生命生存的身體運動已演化成了人類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創造出多樣的體育運動形式來表達人類生命的豐富性和個體生命的獨特性。
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曾說:“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边@是人類的體育宣言,是對體育之于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的高度評價。體育運動之所以受到全人類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它能夠帶給我們身體的健康,更重要的是體育運動這種人類獨有的文化形態能夠讓每個個體從中感受到生命在體育運動中的那份快樂、自由和崇高。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奧]康羅·洛倫茲。攻擊與人性[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汪民安,陳永國。后身體:文化、權力與生命政治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2003.
[6]張之滄。論身體的尺度[J].體育與科學,2008(3):39.
[7]歐陽康。馬克思本體論批判的價值取向及其當代意義[J].中國社會科學,2002(6):48.
[8]韓躍紅。尊嚴的價值內涵及倫理意義[J].倫理學研究,20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