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在近些年被越來越多的高校引入體育課堂教學,特別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高校,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引入體育課堂教學,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本文針對各高校體育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現狀,就如何在高校體育課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提出幾點建議,讓各高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教學得到可持續發展。
一、開展項目的選擇
上世紀 80 年代,由中國體育博物館和原國家體委文史委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全國調查,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已達970余種。在眾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如何選擇項目進入我們的高校公體課堂,是高校課堂開展好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有著顯著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如,板鞋競速就是廣西壯族的項目,高腳競速是湖南湘西一帶苗族、土家族流行的項目,搶花炮在湘、鄂、渝、黔等邊境侗族、壯族、仫佬族聚居地區所流行的項目,押加是西藏所流行的藏族項目等。所以,在項目選擇上應根據學校所在的地域,選擇該地區常見的民族項目,利用本地區的優勢條件發揚、傳承該地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二)每四年一屆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各省市地方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其項目的設置都是經過細心篩選和整理的,有通用的規則裁判法,其表演性、競技性都很強,是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的項目,所以,高??梢砸M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項目進人課堂,一方面能夠讓大家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也有利于高校對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傳承與宣揚。
(三)各高校都有著自身的基礎設施場館,在選擇項目時,應該根據自身硬件條件,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項目,避免高投入項目的選擇。
(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除了以上可選方式之外,在選擇項目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以,在項目選擇時,應該對學校學生做基本調查,了解學生所想,選擇符合學生口味的項目,這樣在教學時能起到一定的事半功倍效果,使高校公共體育開展少數民族運動項目教學得到好的發展。
二、項目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應該合理。針對大學公共體育,項目教學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應該適中,不能完全按照比賽競技的要求去要求學生,教學內容也應該更多地以基本技術為主,難和復雜技術動作應以介紹為主;(二)教學中,可以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與西方現代奧林匹克的大眾化項目搭配進行?!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p>
受西方奧林匹克運動的影響,很多項目,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深受學生的喜歡和青睞,所以,可以借助此類運動項目搭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組合教學,如,毽球與足球搭配、高腳與羽毛球搭配、板鞋與排球搭配、珍珠球與籃球搭配等,如此一來,避免了只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而不受學生喜愛的問題,能讓想學大眾化奧林匹克項目的學生也能得到滿足;(三)教學方法是課程、教學的實施方式,是實現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的途徑和手段。教學中,學生能否配合好教師教學,能否掌握好所學項目的技術動作,能否對所學項目產生濃厚興趣,產生終身鍛煉的好習慣,都跟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莫大關系。而對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來講,大學公共體育課開展少數民族運動項目,除了讓大家學會技能,最主要的是讓大家心情得到愉悅,在快樂中學會了技能,同時鍛煉了身心,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大學公共體育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教學,應該多采用游戲教學的方式,以娛樂為主,讓學生既能掌握好技術動作,又能放松心情,同時也能喜歡上該項目,讓高校少數民族傳統項目教學得到可持續發展,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到傳承發展;(四)公共體育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時數。有些高校,單個少數民族項目開展的時間過長,整個學期都開展同樣的一個項目,這樣使得學生本來喜歡的項目,而因為長時間的學習,變得興趣下降,所以高校公共體育課每開展一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時數不應太長,學時數的確定,應以學生基本能了解該項目,能掌握該項目的基本技術動作的學時數為宜;此外,不同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其教學時數也應該不同,像高腳競速此類競技性強,技術動作掌握起來難,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也相對較高的單人項目,教學時數就應該多點,而向板鞋競速此類競技性強,但相對技術動作復雜程度要低的集體項目來說,教學時數就應該相對安排的少些;(五)民族傳統體育以健身、活動、游戲為主,效果主要表現在參與過程。所以,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的考評方法上,應該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將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學習態度放第一位,然后以基本技術掌握的情況考評為輔。比如高腳競速項目,對于公共體育而言,就可以將學生平時學習高腳時的學習參與、態度和其他行為表現作為主要評價指標,把基本技術(高腳行走、跑)掌握的情況作為輔助評價指標,就不用像競賽高腳那樣,以競速成績來衡量學生該項目的成績。
三、其他建議
(一)公共體育學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教材的選訂
高校有為公共體育學生選訂《大學體育》教材,但《大學體育》里面沒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內容,也基本沒有高校為公共體育的學生選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教材。高校不能只注重西方奧林匹克競技運動項目,也應該重視我們國家瑰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為公共體育學生配備一本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教材,這樣學生就有一個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最基本途徑,有利于實現高校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傳承。
(二)領導及學校應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提高項目資金的投入。很多高校面臨,在少數民族項目上投入的支持力度不夠現象,很多高校器材、場地的缺乏造成開展的困難,所以,一定程度上加大少數民族運動項目資金的投入,對高校公共體育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教學起到必要的保障作用。
(三)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師的培養。很多高校因為缺乏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師資,所以,要想很好的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教學是比較困難得。高校應該不斷加強現有教師專業技能和理論水平的提升,派遣一部分教師進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學習培訓;引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專業教師,提升學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師資力量,為開展教學做保障。
(四)組織高校教師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進行科學研究。開展高校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教學研討交流會,從項目規則、技術動作、場地器材、教學方法手段、考評方法等水平上提升科研水平,為更好地進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教學做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睿.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性質[J]. 新聞愛好者,2009,(12).
[2] 教育部.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 2002.
[3] 霍軍. 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新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